|
发表于 2020-6-3 23:04:17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释放居民消费的巨大潜能:扩大居民消费是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有助于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三篇文章,一起为扩消费、促消费出谋划策。 ——编 者 让消费活水源源不断 万 轩 餐厅需要等位,服装店导购员忙个不停,停车场里停满了车……不断上行的消费势头,反映出强烈的消费 | 9 {7 ]5 ~! \4 S& [
1 {8 K) L* L* L% ^1 D, k+ e p 扩大居民消费是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有助于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三篇文章,一起为扩消费、促消费出谋划策。8 H8 W* A7 c$ s: R1 G9 i, |% r
——编 者 , ~# R. c/ g4 |$ P0 X3 _4 }
让消费活水源源不断* Y; @; {7 i9 M" E: c) ]% Z
万 轩
) N$ J+ Q2 K* L/ a6 w" v 餐厅需要等位,服装店导购员忙个不停,停车场里停满了车……不断上行的消费势头,反映出强烈的消费意愿和巨大的消费潜力。
# I( g0 P1 O6 N" M. _" I0 B 人气回暖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实惠。截至5月8日,已有28个省区市、170多个地市累计发放消费券190多亿元,在文化旅游、体育健身、餐饮服饰等多个方面,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不少地方还叠加“购物节”“店庆”等活动,仅上海一地的“五五购物节”,启动4分钟后支付额就突破1亿元,消费热度可见一斑。
$ P+ G! V8 F- {: ]% a 事实上,虽然疫情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无论是网上采购、直播购物,还是线下消费回暖,消费需求一直在,消费动能也始终在。挖掘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一方面要激活存量,拓展消费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增量,提升消费水平。把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才能让消费活水源源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带来活力。$ w4 M% {$ O* j8 y0 o# i. X% U6 u
为消费复苏创造条件
' o) V2 Y# Y& [' o% _! x. x9 { 耿 航9 @4 h/ d" H7 }9 {- Q: X e4 R9 j. i
消费是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扩大居民消费、释放消费潜力,要畅通经济循环,千方百计创造有利条件,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 H7 S$ q2 F8 j$ ~1 ~/ Z$ ]: l 从复工复产来看,有序的生产活动和充足的商品供应,是扩大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推动援企纾困政策落地,才能促进市场人气尽快回升,全面激活消费市场。比如,可以通过增加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支持餐饮、旅游等消费类小微企业复苏,有效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
$ |9 C: c' R( }# ^ 对个人消费来说,关键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打通消费“堵点”。比如,在消费信贷领域,重点围绕养老、汽车、租赁、装修、旅游等消费领域,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需求;在支付服务方面,加大对在线教育、物流货运等各类线上商户的支持,深挖菜市场、早餐点、便利店、社区代购等非接触支付场景,不断提升居民消费体验。只有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稳定消费预期,才能让广大城乡居民更好消费。; W5 p3 @3 b8 `
发挥“乘数效应”
1 s" C$ b8 X: H4 M 田 宇
5 h* h* c; ]& R 扩大居民消费,是应对疫情冲击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消费提质扩容的必然要求。消费模式有线上线下,消费空间有城镇乡村,在释放消费潜力中必须统筹考虑。
& ~/ V/ k+ B& |; z: z& e 比如疫情防控期间,一些贫困地区农畜牧产品卖不出去,农用物资运不进来,生产和消费受到抑制。切实解决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就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行情000061,* B$ o+ U+ x$ _/ w6 U" G
[color=]诊股# K0 |- E8 t) P4 w6 R/ Y
)销售难问题,如此才能促进城乡消费融通,实现城乡市场的协调和互动发展。- h5 i( x0 L9 Y
又如发放消费券,不少地方的做法通常是在线上派发、在商场使用,一些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年人和困难群体很难受益。如何让促进消费的措施更精准、更公平,不仅是改善民生的要求,也是治理能力的考验。对此,有的城市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发放特惠型消费券,收到了一定效果。只有兼顾效率与公平,发挥消费的“乘数效应”,才能实现激活消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政策效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