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2-2 13:05:01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熊锦秋:不宜过度依赖绿鞋机制稳定新股价格:要巩固“新股不再滥炒”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熊锦秋 11月27日,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港股01658)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公告》称,邮储银行和联席主承销商根据初步询价结果,协商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每股5.50元,本次邮储银行授予联席主承销商不超初始发行数量15%的超额配售 | 9 t& ]7 M, f$ N4 T
" N# l, @/ h+ _
要巩固“新股不再滥炒”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5 ^; F& f( S; G7 @' M' @9 l8 Y
熊锦秋
# C9 D7 q* ?$ S" q! E$ l. z- r 11月27日,邮储银行(行情601658,1 o/ ?3 s9 U5 F) e& Q+ H. N# ]/ \
[color=]诊股
$ S* K( Q% k" J) i% W& \)(港股01658)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公告》称,邮储银行和联席主承销商根据初步询价结果,协商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每股5.50元,本次邮储银行授予联席主承销商不超初始发行数量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也即引入绿鞋机制。笔者认为,绿鞋机制稳定股价只能稳住一时,要防止新股破发关键是不宜高价发行。0 {% R2 g* M( R9 Y4 S* h+ K3 c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4 亿股以上的,可在发行方案中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而按《超额配售选择权试点意见》,超额配售选择权是指发行人授予主承销商的一项选择权,获此授权的主承销商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不超过包销数额15%的股份。- {9 j8 w7 C% o6 Z$ V5 X. e" b
在绿鞋机制的实际操作中,主承销商往往与投资者达成协议,投资者预先付款并同意向其延期交付股票。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若股价低于发行价的,主承销商有权使用超额配售股票募资从二级市场买股,分配给提出认购申请的投资者,由此形成对二级市场股价稳定机制;若股价高于发行价,承销商可要求发行人按发行价格增发股票,再分配给投资者。3 L/ L( Y% r! W7 t1 P+ i8 `
绿鞋机制对稳定新股上市后30日内的股价有相当大的作用,但显然,在新股上市30日之后,绿鞋机制就无用武之地,此时股价定位主要就看其内在价值。此次邮储银行A股发行价每股5.50元,但目前邮储银行的H股价格在5.1港元左右,目前1港元兑换0.9元人民币,A股IPO价格高于H股市场价格,这为A股价格长期稳定带来一定压力。当然,目前同一家银行,A股价格也往往高于H股价格20%左右,因此邮储银行A股上市后估计定位也在发行价上下。
0 |7 _: p; }0 b6 D7 p: P$ C* [ 可以想见,即便一家平庸上市公司发行价过高,只要存在绿鞋机制,就会对新股上市后30日内的股价形成支撑,这是绿鞋机制固有的效果。但显然,绿鞋机制也存在一些弊端,正因为其中存在价格稳定机制,投资者认购时就敢于认购,因为跌破发行价就会有护盘资金吸纳,新股存在获利机会;而发行人和承销商则敢于较高价格发行,发行人可以多募集资金、承销商则可多获得承销收入。
) w: w5 P! P" P) s4 _ D' ~ 事实上,在绿鞋机制下,新股上市后30天内若跌破发行价承销商从二级市场低价买入股票,再分配给打新投资者;本来这个时候打新投资者若从二级市场买入、成本更加低廉,绿鞋机制的实施等于提高了打新投资者买入成本,这对打新投资者其实不利。尽管承销商低买高卖所获差价可能纳入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打新投资者也等于是被动做公益。
' p8 j$ F% b8 `8 m 此前由于新股发行价格(尤其是科创板新股)、发行节奏的逐渐市场化,市场开始出现一些新股破发案例;这让打新投资者逐渐意识到,认购新股也非包赚不赔、同样存在赔本风险,这相当于对打新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有些上市公司新股发行采用绿鞋机制、有些则不采用,可能导致市场不公,而绿鞋机制形成的个股价格稳定小气候,可能让投资者对新股认购风险又有所麻痹,或与新股市场化发行、风险自担的导向稍有所偏离。
; z2 T/ \; D3 n3 c0 V+ o4 r 当前新股破发越来越频繁,笔者认为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应继续坚持新股发行节奏、新股发行价格的市场化,也即IPO节奏以及发行价格应由市场自己做主,要巩固“新股不再滥炒”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在如此局面下有些新股发行引入绿鞋机制,其目的或许一方面是为了维持较高的发行价,另一方面又想吸引投资者的参与;试想,若IPO价格足够便宜,又何必引入绿鞋机制。2 L. E0 L% z( I3 _" Z+ r. N/ P9 n }
笔者认为,在新股破发局面下,作为卖方的发行人要赢得投资者青睐,可适当考虑降低发行价、对投资者作出部分让利,未来23倍新股发行市盈率的窗口指导也或许根本不需要,因为投资者对如此高价发行或许根本不会认可,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股发行的投资者约束以及市场约束。
" U1 v2 u# v, \# C7 d (作者系资本市场资深研究人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