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2 10:05:52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公开发行股份是利好吗 国资入主上市公司不能只做“接盘侠”: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易主国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一些主营业务不好、经营业绩欠佳的上市公司,的确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无力解决这些问题时,必然需要引入有资源有背景的股东。 另外,地方国资频频出手入主上 |
- |, s8 q' C$ V/ p1 b4 q8 h9 ^
' j# P2 y5 [8 w- M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易主国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一些主营业务不好、经营业绩欠佳的上市公司,的确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无力解决这些问题时,必然需要引入有资源有背景的股东。
t5 D4 j* M' z. a/ w* ~ 另外,地方国资频频出手入主上市公司,也与一些地方政府的主导因素有着重要关系。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深谙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感觉到了目前整体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机会,希望地方国资能够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在资本市场上及时出手或者并购一些上市公司,使之在日后成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和资本化运作的平台。6 y+ _" g/ W) ~* F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有了重要的契合点,最终才会促成国资入主上市公司。”苏培科说。
: L" ~1 q: k: d; x! U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很多上市公司隶属于新兴产业,本身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因为种种原因,在经营和资金链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在通过自身努力不能扭转现状的情况下,最终只能选择易主。而地方国资、国企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资金、资源等优势,成为了一些上市公司易主时的首选买家。$ Z$ ^3 m. g m9 N1 h" G* J
2020年一季报显示,博天环境(行情603603,
% o/ A: P1 x2 d8 L, u h[color=]诊股, G1 ?. E3 y+ P& d+ l) Q, X5 Q: P
)净利润亏损4176万元,资产负债率为87.4%。博天环境在6月14日晚的公告当中表示,由于金融去杠杆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不少民营企业因为融资难导致经营困难,公司也面临流动性资金紧张、偿债压力等困难。若本次成功易主,青岛融控可为上市公司及其附属子公司在后续融资、增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纾解公司偿债压力等困难。' q+ |8 D1 V& |+ i V$ {) |1 o
据统计,今年宣布易主国资的40多家公司中,不少公司业绩明显承压,*ST华塑(行情000509,2 N& k s4 _& L' v& }+ e, _9 J1 z
[color=]诊股
$ U1 b3 B0 Z% T' B2 j)、赛摩智能(行情300466,8 u9 @) R/ C& R _% Q' f/ v
[color=]诊股( V9 g9 E1 s+ C) X
)、唐德影视(行情300426,1 a% _: y) p3 x% D
[color=]诊股+ W( ~. W- K4 ]
)、*ST中南(行情002445,
( ?9 N7 Z/ m0 g( R4 ^: ?[color=]诊股
4 t& V2 E& g3 P" a, w, R* \% |)、*ST敦种(行情600354,8 B/ _' y" a V8 P; c3 {) e
[color=]诊股
2 D3 r, G0 s% `# r2 T7 T8 w( U, l)与*ST友谊(行情000679,+ I3 H) N# ~- C' ^2 @
[color=]诊股1 a/ ]: |" m I% A7 A
)等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今年一季度仍为亏损状态。
, a. T5 m$ f# {! i; p 国资、特别是地方国资在入主上市公司时,同样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国资应该明确自己入主上市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国资入主上市公司,是为了利用上市公司进行产业整合、资本运作,还是准备进行其他方面的操作。
) H" t: p9 E; A m( @ 另外,国资入主上市公司之前,要明确自身是否有能力运营和管理上市公司,毕竟上市公司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企业。在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拿下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之后,如果不能让上市公司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那么国资最终很可能也是得不偿失。
) T3 E% }+ d8 l7 E' g# a( ^ “实际上究竟是什么原因触发了国资入主上市公司,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苏培科说,如果国资入主上市公司单纯基于市场化动机,那么一切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即可。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上市公司易主国资,实际上是寄希望于国资帮助其纾困,解决资金、债务问题,结果国资进入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深坑,那么国资入主上市公司不但不会产生预期效果,很可能还会因此为自己增加了一个包袱。
3 _# e4 t7 X6 m7 N( M8 k “从去年开始,地方国资入主上市公司就已经不断出现,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个趋势已经开始形成。相信在未来的一个时期,仍然会有大量的上市公司易主地方国资。”李锦说,如果没有国资入主,可能一些上市公司很快就会垮掉。国资入主之后,对于上市公司意味着转机,如果能够借机度过短期的困难期,就有希望进入新一轮景气期。8 I9 ~1 B/ r" o7 k& Z) a- @/ Q9 e" Q
但是也应该看到,上市公司出现问题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资金问题,有的是因为技术转型升级出现了问题。国资凭借资金和资源优势,取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但是最终能否经营好还有待观察,而不是简单做一个“接盘侠”。2 e8 W1 U' b4 Z5 Z+ b/ w2 p
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也曾出现过一轮国资、国企入主民营公司小高潮。彼时,由于一些国资、国企在入主民营企业之前,尽职调查进行得不尽如人意,对于民营企业的一些问题有所忽视,对于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也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很多矛盾在2012之后开始暴露出来。1 a* u$ c" m: g
“正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所以对于目前地方国资入主上市公司这一现象,也不能一味唱好。毕竟地方国资入主上市公司,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李锦说,地方国资入主上市公司的实质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存在风险的,最终能不能把上市公司搞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