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20 14:49:12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支撑市场上涨逻辑已出现边际变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股价近日下跌是短期调整,只要A股上涨核心逻辑未变,股市上涨基调大概率将延续。 展望下半年行情,支撑市场上涨的逻辑已出现边际变化。流动性最宽松时段已过,建议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权益交易,应密切关注政策环境变化,以及基本面预期的 | 2 q8 m @) x- G' m5 ]. F; K: `
# z7 M% ^+ X3 e2 M. j5 R: L
. \3 X) `8 U& ?# l0 m% `( J
/ j2 ]2 O# c) u7 n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股价近日下跌是短期调整,只要A股上涨核心逻辑未变,股市上涨基调大概率将延续。
1 F6 X2 J, B7 W& c1 r& b9 l2 v& }$ D3 X" X
展望下半年行情,支撑市场上涨的逻辑已出现边际变化。流动性最宽松时段已过,建议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权益交易,应密切关注政策环境变化,以及基本面预期的兑现,理性参与股市投资,不要过多追加杠杆。 / M5 j# o D# D1 X. l
# W: u: Y# I& k9 x2 h. r6 v# \1 V □本报记者 焦源源 # l [- Z* {- H9 v$ P4 N3 U1 G( V
# L4 |8 z/ F v1 W( h 市场下跌是短期调整 ) S' f5 g" }" h7 T t/ L0 L/ c+ v `9 Y
: W% @2 t$ R0 r2 r: L 中国证券报:本轮A股市场在经历一轮上涨后,如何看待近期的持续调整?主要因素有哪些?
( o! o/ ^) s; a% `, H
4 I/ @3 `- r8 g7 K5 [6 Z8 t0 W 李奇霖:自7月14日以来,上证指数连续跌了三个交易日,股市有所降温,最终在7月17日微涨0.13%。
, b7 T* H6 m$ S, @3 W$ C3 _5 W# n8 N/ Y0 P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一轮市场大行情中出现几次调整是很正常的事。例如2007年5月、2015年1月都曾出现过调整。尤其是在前期股价快速拉升的背景下,调整的幅度可能会比较大。因为投资者往往存在畏高情绪,不敢继续追涨。并且部分短线获利盘在回报丰厚的情况下,一旦短期趋势逆转,就会选择撤出。
" k2 F9 p+ V8 D3 Q
8 X$ B& ?% ]( u 但只要A股上涨核心逻辑未出现扭转因素,股市上涨基调大概率还将延续下去。 , D- A" q+ D) K
0 F. G# z7 X6 T. v' S 7月16日上证指数下跌4.5%,这个跌幅超出很多投资者预期。经济数据日前公布,二季度GDP为3.2%,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三者的6月增速,基本都已回到疫情前水平,经济的修复整体来看略超预期。但股市依旧下行,意味着股价可能已经提前定价经济复苏,经济数据发布相当于利好出尽。接下来市场担心的是,在经济复苏超预期的情况下,下半年流动性宽松是否还会延续。还有一些市场方面的利空因素出现。比如科创板7月面临集中解禁等因素。
\# @6 k* c- @. e
$ u" f* l N2 T0 {) ]( j6 _ 但以上因素目前还不能对股市上涨逻辑构成直接威胁。下半年经济基本面大概率将延续复苏,对股市形成边际支撑。而其他市场因素,毕竟只是一些临时性因素,不会逆转股市主趋势。 ( C5 N5 w0 d1 J8 @( s, j0 l; o G
& g. I1 o8 x, m V 所以,股价近日下跌是短期调整,真正的股市拐点,可能在货币信用收紧、经济复苏见顶,或是其他逆转投资情绪的突发事件发生时。 ) ] @* u# {1 a! t) |
- f- r% I3 K* O0 J" ~1 V2 o% q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市场行情?运行的主要逻辑是什么?
8 [. W- q$ V7 d% t7 ]
+ f6 W1 H9 N7 L. h7 N 李奇霖:先来看3月末以来A股上涨的逻辑,背后有三大主要驱动力:一是较为充裕的流动性。背后的原因在于疫情冲击下,央行要创造低成本且较为便利的融资环境,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但当下的企业经营环境较为艰难,货币宽松所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完全进入实体,部分资金分流进入A股市场。此外,在美联储快速扩表后,海外的美元流动性也比较充裕。中国疫情控制得力,经济复苏得比较快,因此A股成为美元配置的重点资产,北向资金近期的流入规模很大。 3 {' K; F/ a, a
, F1 d. i5 d w" ? a7 N7 E
二是由于资本市场看重的就是经济边际上的改善和预期,现在经济数据和政策方向,让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提升。 - q6 A1 \1 q. C3 A L3 j
/ S+ {8 H2 K& ^( p 三是5月末以来的债市迅速调整带来了明显的股债“跷跷板效应”。由于央行货币调整的边际收敛以及经济基本面的超预期复苏,债券市场自5月份以来出现了一轮持续调整。使原本投资于债券的居民资金抛售固收理财和公募债基而转向股市。 * o/ R5 w* J+ T2 X7 ?
2 z- s& ~; H. l+ @& C3 [6 g
到了7月初,一方面,在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继续好转、房地产销售数据超预期的背景下,经济复苏预期进一步得到确认。另一方面,部分投资者对成长、科技与医药板块股票有了畏高情绪,因此形成明显的风格切换。而低估值权重板块出现补涨,带动了指数上攻,一定程度点燃了投资者的情绪,吸引了更多资金加入,从而形成股市的正向循环。
* {) i6 S" t, D) T$ q$ o
) m" k+ d% q0 t9 b 展望下半年行情,支撑市场上涨逻辑已出现一些边际变化。一是货币和信用最宽松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大部分企业部门已基本恢复了正常经营。二是随着美联储上半年快速扩表、美国各州复产复工快速推进,目前通胀预期正在逐渐升温,下半年美联储可能要考虑如何回收泛滥的流动性。北向资金的流入有可能会放缓。同时,当前股市中部分板块已达到较高的估值水平,对经济变量、政策环境的敏感度可能会提高。 $ r! \6 C& \+ G4 _: b/ _/ U
9 Z- g- v# @* b! c% y. L3 H( c3 U F. R 因此,建议投资者要密切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与基本面预期的兑现,理性参与股市投资。
$ K. o. S: T- N
; q; [: k3 h- b7 m- p3 H' z3 z0 W 下半年政策利率有望保持稳定
6 ~4 C' L. ?% @
1 \! t" [; C5 ~6 }7 ?' K3 a% ^ 中国证券报: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如何判断下半年的政策利率走势? $ Y. J- v6 C2 \
/ R9 `3 l3 q0 _# h" K
李奇霖:对于下半年货币政策和政策利率走势,我们有几个基本判断。 : Y( w( {5 J) `* h+ |) H
4 v" p- v+ m. S* {. x, B
首先,货币最宽松时点已经过去。一季度的货币较为充裕,主要是因为受到疫情冲击,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减少,资产负债表恶化,需要积极的货币调控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是一种紧急应对方案。 # S4 f" m) V3 v$ s# ~. R8 O: S/ V
; G2 T5 S) G% H
但随着经济逐渐复苏,这个时候就要考虑逐渐退出极端的货币调控环境了,特别是因为前期资金利率过低,出现部分资金空转套利的行为,引起了监管层警惕。 9 P2 ?" f& }- C6 J
( v+ ?$ U" L8 K$ L- \* D
5月以来货币调控的重心,已经开始侧重于打击资金空转套利,资金利率中枢被抬升,并通过保持政策利率不变等操作,向市场释放了信号。
$ J. D4 q3 C1 X
9 p* I. }( x" M( y g0 z$ o 其次,国内仍需要维持货币环境的相对充裕,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修复。观察6月经济数据,工业生产、地产、基建表现较好,但是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恢复速度较慢。从较高的库存水平来看,供大于需的矛盾依旧存在。而要刺激居民消费、企业投资,还是要提供比较好的融资条件。
4 S q) c# C$ x6 e$ v
4 _; l* \! K. {" u5 G 近期监管表态释放了这一信号:货币调控会保持充裕,但不会更加宽松。
) `2 [0 v1 C' p
: X2 f& f/ d; H' z; ~( L4 B/ a 下半年政策利率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难有大幅的降息举措出现,但也不会大幅收紧。货币调控将变得更为常态化,传统货币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可能会继续推动结构性的宽松,比如下调支农支小的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
! ~, ?& k% i8 |, n7 I0 I/ ?6 B- A) {& _
关注低估值周期龙头股
% @: [$ H4 H/ {4 C% ]* Q( ^& U u0 H& D- W6 F) c: d9 I5 ]1 v
中国证券报:从流动性环境和海外市场发展形势来看,当前A股市场存在哪些需要关注的因素?
6 d6 L9 w1 k9 j: h" _9 }& A% V/ n/ I u o9 q' Q3 B: \. y
李奇霖:一是货币环境和信用政策的边际收紧。目前流动性最宽松的时段已经过去,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如果下半年货币调控收紧超预期,可能会对股市的流动性产生影响。
' L0 ~: @; ?' A6 ]3 S1 M; N- b/ |. F+ L: x
二是股市监管措施的强化。目前资金的杠杆率水平还不是很高,然而随着股价进一步上涨,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资金进行场内、场外配资,加杠杆进入股市。如果杠杆率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届时监管层可能会再次出手。 : n; ]' C" O u. h, Q% T2 r4 Z6 r5 y
9 t q, r! y4 o* k% Y
三是海外疫情二次冲击加剧。美国5月以来各大州逐渐解除封锁,企业不断复工复产,而这些州有很多都存在新增感染人数上升的情况。如果未来疫情继续恶化,导致海外经济复苏中断,外围市场股价再度下跌,可能也会连累A股。
. \( `( Z6 y3 j8 _, `4 E0 c9 p, {1 V: f1 L+ M, m( Z
四是外围不确定因素增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逆全球化有所抬头,外围不确定因素增加,近期已经出现这样的苗头,有可能会降低风险偏好。
5 G! o. w7 t3 s' g1 V' B& H3 \6 Q' n/ Z9 O: @7 w1 _1 c" C* f! U
中国证券报:目前投资者应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如何挖掘各类题材股存在的机会? . v) {2 g* U; y3 B3 H5 Y+ c3 m) t
+ P; g5 D! }& Q3 M 李奇霖:短期内债券受情绪压制,表现不会太好,毕竟货币和信用最为宽松的阶段都已经过去。如果要参与债券投资的话,建议票息为王。 % |- K4 \' E. e/ X( S
- k T) q Z1 _) M
目前股市仍有一定机会,建议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权益交易,但需密切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基本面预期的兑现,理性参与股市投资,不要过多追加杠杆。
( V1 x9 s$ Z f
1 j+ m* B" v/ \ 就题材股而言,可以关注以下板块:一是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复苏周期中,可以对低估值的周期龙头股保持关注。二是疫情影响下,人们已经习惯了线上消费、办公和娱乐,“宅经济”概念股会受益。三是长期来看科技类、医药类股票成长性高,产业趋势比较明确,仍有许多值得投资的标的。但这些板块估值已经普遍较高,可以考虑在股价调整出机会后,再逢低适时进行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