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8-10 11:30:41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证券报:保持合理的收益预期很重要:过去一年多来,在结构性特征明显的市场行情中,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凭借对市场的前瞻性把握,获得了超额收益,不少基金收益惊人。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初以来,截至8月7日,上证综指上涨约35%,创业板指上涨约120%。从公募基金的表现看,在2900多只成立于2019年之前的偏股基金中,总 | 2 d, H0 B( T( w5 ^9 S% Z
0 `# N {( {' }& m8 m u v- o , f; [% c. u4 T& u- k; B
/ }0 a1 A+ g; t8 C% ~: }" o
过去一年多来,在结构性特征明显的市场行情中,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凭借对市场的前瞻性把握,获得了超额收益,不少基金收益惊人。
1 S3 n0 K9 ~! l F9 P
' \3 t7 k4 c( E, o- f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初以来,截至8月7日,上证综指上涨约35%,创业板指上涨约120%。从公募基金的表现看,在2900多只成立于2019年之前的偏股基金中,总回报超过70%的偏股基金超过1700只,净值翻倍的基金超过1100只,更有50只基金回报超过2倍,表现最好的基金回报超过2.6倍。
, |2 p- }1 Q) P9 C$ Q
) `( Z: H7 k: u& E 多家券商交易数据显示,尽管主要指数都大幅上涨,但不少投资者依然亏损。以创业板为例,过去一年多来,创业板指数大涨120%,但同期创业板综指涨幅仅有45%。也就是说,市场表现更好的是纳入创业板指数的100家大市值公司,很多小公司则跌多涨少,依然热衷于炒差炒小的投资者损失不小。- j1 R3 Z0 O4 w* E! `: P$ s
: E: O) X0 L( y1 @# h" H# P 买股票不如买基金,是很多投资者过去一年多来的切身感受,也是今年以来爆款基金频现市场的主要原因。从今年以来的市场回报看,公募基金的抢眼表现依然在持续,回报超过40%的基金超过1400只,回报超过70%的基金超过150只。不少年初发行的基金,成立至今回报已经超过40%。
4 H: y5 o6 o# R0 ?/ j& Y, G! L9 d8 @: z P) a8 e
公募基金的抢眼表现,让投资者获利丰厚。但同前期投资者相比,后进场的投资者获利心情更为迫切,收益预期也更高。在记者看来,这非但不是好的信号,而且是相对危险的信号。
7 s% }* Y9 K' I' v4 p! j9 ]9 D# ^! H8 F/ Q0 |8 q" l' f( F) b
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超高收益是不能长期持续的。站在当前时点,应该对接下来的收益预期适当降低一些,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似乎更重要。' s: k$ N! M |2 z& W1 M4 [) E' r
. a% r7 B& {- l9 C7 W8 k, D0 D
我们可以从股票收益来源、历史数据以及市场环境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通常来说,投资股票的收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企业成长带来的分红收入、流动性充裕带来的估值提升以及交易对手。从本质上看,买股票是买入企业的一部分股权,收益基础是企业成长。如果对今年以来基金投资收益进行归因的话,疫情等因素对不少行业造成了不同情形的影响,股价上涨更多是流动性合理充裕带来的估值提升,消费、医药、科技领域的细分行业估值目前已经接近历史最高分位。如果流动性发生变化,估值就难以维持高位。即使企业盈利能够增加,如果估值降低的话,股价依然会遭遇调整。
: H; t& _1 c- ?
' }4 T3 K( }- ~ 从历史数据看,能够做到连续5年每年年化收益率20%以上的基金经理并不多,而投资者往往只看到投资收益2年1倍的高光时刻,收益预期也随之提高。事实上,投资收益一年1倍的如过江之卿,3年1倍的则寥若晨星。股神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年化收益率依然不足20%,对收益有过高预期是不现实的。: s. Z7 m/ q# ^/ T3 S3 E
; m3 l# K. N$ I
从市场环境看,机构主导市场将成为趋势,这意味着,从交易对手获得超额收益将变得越来越难,中小投资者逐步放弃单兵作战也是必然选择。
' y9 F8 Z" v8 L5 d- f9 C
7 r9 P8 M7 u' k 从部分基金公司公告看,已经对当前市场有所谨慎。以睿远基金为例,该公司旗下2只基金成立以来业绩抢眼,但近期均限制投资者申购。睿远均衡价值基金自7月22日起申购限额1000元,睿远成长价值基金自7月27日起暂停申购。7 C: P v2 [# F+ g4 Q, F/ i8 x
1 E; g/ F! H& t/ c4 a4 R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收益源于基金管理费,有做大规模的天然动力,此时开始限制投资者申购,其所传递出的信号,投资者应该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