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8-14 00:36:43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盯紧“关键少数” 把提升公司质量落到实处:近段时间以来,一些上市公司“关键少数”无视法律法规、缺乏规范运作意识,运用自身权力影响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合规运行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引发一系列违法违规问题。除了上市公司被立案,还有*ST联络(行情002280,诊股)、嘉化能源(行情600273,诊股)、ST天成(行情600112,诊股)、*ST | 8 v0 a- G6 |( A4 o9 O
! l; ^/ j& \" X& T$ S- i A) n" g
/ s. B* r$ x. g( o d4 H+ m8 @) j% K& p$ W: Z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上市公司“关键少数”无视法律法规、缺乏规范运作意识,运用自身权力影响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合规运行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引发一系列违法违规问题。除了上市公司被立案,还有*ST联络(行情002280,) S+ C5 H6 P, F. F: `9 f$ V
[color=]诊股0 c0 h. F0 h7 n% X; x
)、嘉化能源(行情600273," n" q, d; p8 X, M
[color=]诊股
( G/ S- ~2 e1 U9 q! t: |8 Q)、ST天成(行情600112,
2 r+ d8 M% H9 B2 K[color=]诊股
. W2 b! A/ Z! |)、*ST金贵(行情002716,* M2 i+ o# ]0 `0 J. j
[color=]诊股' `2 [0 p! h4 L* o) j& z" A
)等多家公司实际控制人被立案调查,多涉嫌市场操纵或信息披露违法违规。0 }1 U" k- R' S \% ?
" E, g# H, l3 u; v/ x
要净化市场生态,有必要聚焦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少数”的行为规范,强化监管。从今年被处罚的“关键少数”案例看,有的是虚构业务向大股东转移资金,假借支付股权款、债务转移等手段,向大股东提供资金未如实披露;有的是为关联方提供巨额担保未如实披露;有的是以上市公司名义对外借款、以上市公司银行存款为质押向银行贷款,资金转入大股东控制的账户;有的是伙同市场机构操纵股票价格非法获利。
) z' j/ [/ R0 j8 O, v
9 [8 J- k5 r6 V' H! z2 W Q! p% c# Y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暴露了部分上市公司依然存在治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失效、合规理念缺失等导致公司治理“形似而神不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2 x7 ?3 G: N& p/ l0 J! M
6 K# U0 l* L8 Q! J! d5 Y; m+ e 要给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合规的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必要聚焦“关键少数”,从严打击“关键少数”的违法违规行为。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真正抓住“关键少数”,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诚信规范水平。要让“关键少数”人员正确认识、自觉承担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的社会责任及法定义务,不得滥用控制权侵害上市公司以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忠实勤勉履职,真正将企业做成守底线、负责任、有担当、受尊敬的良心企业;另一方面,针对已发现的问题强化监管,通过专项活动、现场检查等方式切实推动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对于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例处罚一例,综合运用一案多查、行政处罚、市场禁入以及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全方位立体式追责机制,切实提高违法成本。/ N) f/ `' H& B/ v
* g; ]/ j8 h3 O: u! i1 Z( V “关键少数”在公司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盯紧了“关键少数”,才能以点带面,实现公司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也有必要增强自我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让规范公司治理的理念从外部推动转变为行动自觉,为共同维护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