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8-13 00:24:32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市公司要避瓜田李下之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曹植写的《君子行》里脍炙人口的两句诗。这两句诗的意思也很直白,即,身处利益之下,最好不要做容易引起别人怀疑的事情。证券市场是利益猬集之地,上市公司身处其间,也要心存谨慎,时刻避免瓜田李下之嫌,这既是在市场中安身立命的一个重要支点,也是维系整个市场体系健康运转的关键。 | 7 n1 k* N& q0 u/ G4 V) ~: C) Y
# |* x8 }4 q7 k9 \
( H \$ s6 g T3 M- Z8 L3 g2 ^. d5 U' `& e%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曹植写的《君子行》里脍炙人口的两句诗。这两句诗的意思也很直白,即,身处利益之下,最好不要做容易引起别人怀疑的事情。证券市场是利益猬集之地,上市公司身处其间,也要心存谨慎,时刻避免瓜田李下之嫌,这既是在市场中安身立命的一个重要支点,也是维系整个市场体系健康运转的关键。! M! I! [; n4 W5 o
; S8 W. n' w; m* d- M0 [
避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牢牢维系相互间的信任关系。一方的举动,惹起另一方(或几方)的疑心,这几乎是一切信任关系被瓦解掉的肇始。相互间的信任没有了,随后的变数就很多,许多事情就不好办,许多风险就不可控。对此,上市公司要有底线意识。$ w8 U; Z: I" M: ^; {
8 |% w- p8 ^/ n/ `; @! V1 H# X5 \
要维持住与投资者、中介、市场、监管方之间的信任关系,一方面,上市公司要力争在一切行动上避嫌,尽量避免“瓜田纳履”“李下正冠”之事的发生,不主动制造威胁双方信任关系的破坏因子;另一方面,如果经营活动有可能造成别人的误解,上市公司就一定要尽可能地详细信披,别怕麻烦,身处瓜田李下,鞋帽需要处理了,先扯着嗓子四面吼几声,完事后,再四下嚷嚷几句,如果能向着天边的云彩挥挥手,当然就更好。6 c6 E' D/ O% J* B$ D6 h8 G* N m
$ |# ^5 a7 o: v4 ] p( x+ c 上市公司有心若此,被信任的基础就一定很牢固;有了这层信任关系的加持,即使有一天上市公司真的口渴难耐,想摘个瓜果救一时之急,习惯性地大大方方广而告之一下,估计问题也不大——市场原本就有这样的功能。证券市场格外看重信息披露的质量,根本原因正在于此。相互间的充分信任,是维持这个市场正常运转的源动力;只要信任在,具体问题都好办。
; ]! }; h. r' Y) N b
7 y# @ e2 f4 z5 Z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天,尤其在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不断强化这个源动力就至关重要。不过,这个道理虽然很浅显,但在现实中,还是有上市公司或有心、或无意地试探这个市场重要支柱的牢固性。在既往的实践中,也确实有许多试探者因为各式各样的小动作而获得或大或小的私利,市场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似乎“自愈能力”也格外强,这大约就给了一些上市公司一种错觉——抓住机会偷偷摸个瓜果,是不赚白不赚的大便宜。这确实是一种错觉。尤其是在市场防范机制日渐完善的当下,这种错觉就错得更离谱儿。
; X8 |8 u3 k/ F" Y$ F' x
8 P+ C; Z6 I% u; Q" X 心存侥幸,是一些人的先天病。有这种先天病的人,总会顽固地认为自己是那个自外于历史规律、自外于制度规范的幸运儿。于是,被抓住的“偷瓜贼”再多,吓阻作用似乎也不大。对这种心存贵恙者,市场各方恐怕就要时刻警惕,只要见其腰欲弯、手欲抬,马上就大声喝止、甚至远远甩过去一支“没羽箭”,总被如此盯防,先天病要发作,估计就不太容易,时间长了,或许就能除了病根儿。
1 b+ t b) f+ b$ i. b+ f: |9 Q; g7 Q& e. L
当然,一些上市公司的无心之失,也确实存在,毕竟身边瓜果太多,举手投足间也难免有所疏忽。对这种不小心惹人误会的举动,市场各方一方面要综合发力,继续强化预防、提醒的机制,把这样的疏失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尽可能地限制在比较小的范围,避免对市场造成根本性的伤害;另一方面,对那些记性格外不好、总有类似失误之举者,恐怕也要在制度上制定一些有效的惩罚措施。0 k6 Z/ f( V7 j
$ ?; |2 O0 ]+ j j7 T: C
从市场的现实情况看,相较有心“犯病”,这种无心之失对市场中信任关系的危害同样不小,这种无心之失多起来,市场一样要出大问题。从这个角度看,金发科技(行情600143, c5 S+ d* u9 E- O6 ]
[color=]诊股& c& |# ]; N6 P) J+ M" Q- |
)关于巨额口罩出口美国合同的信息披露,前前后后、多多少少都是有瑕疵的。否则,此事也不会引起市场的巨大反响,合同终止的信息披露后,也不会火速引来交易所的监管函。
- ?1 d, B4 _/ e3 f' N5 K
! ]( p, |! A ]6 K* ?; X 从目前的一些舆论反应看,金发科技巨额出口合同忽来忽去之事,显然已经影响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有投资者甚至由此联想到当年的“杭萧钢构(行情600477,+ z1 W8 t; E Z6 h3 j
[color=]诊股
w! v+ ~" G1 g% E" S% |: Q& n)事件”,双方信任关系遭到破坏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件事、这个不知避嫌的无心之失,就对市场有了普遍的警示意义。类似的事情,只有越早、越彻底地予以解决,投资者、市场遭受的消极影响才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引起更大的危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