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8-28 06:22:08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融投资报:短期流动性最紧张时刻已过:近日,央行持续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分析人士认为,14天期逆回购工具的重启,意在搭配7天期逆回购等工具,平抑货币市场波动,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具有辅助性、临时性特征。随着投放累积效应显现,短期流动性最紧张时刻已过,货币市场利率开始回落,债券市场利率在快速冲高后料趋平稳。 18300亿元逆回购操作 |
+ n( v7 R$ _/ X9 d4 J ~- S6 n) a9 ?3 ?, B1 _' ~/ _! I
6 v( d, k+ Z4 n A
4 R' U9 w1 n) T9 Z0 u' Q7 Y 近日,央行持续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分析人士认为,14天期逆回购工具的重启,意在搭配7天期逆回购等工具,平抑货币市场波动,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具有辅助性、临时性特征。随着投放累积效应显现,短期流动性最紧张时刻已过,货币市场利率开始回落,债券市场利率在快速冲高后料趋平稳。: J3 C3 c/ F9 Q
2 d! Y2 m6 v3 E. c- L. S
18300亿元逆回购操作、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5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定存操作……8月7日以来,央行多措并举,连续以较大力度开展流动性操作。逆回购操作方面,自8月21日起,央行重启14天期品种,与7天期品种搭配,形成双期限操作格局。无论是投放力度,还是持续时间,抑或是工具手段多样性,此类操作在近期均罕见。- J- C/ t/ @% q" N7 q! p4 L
; k6 y0 o: h7 L7 j, h 然而,债券市场不涨反跌,尤其是本周前两日,债券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上行。究其原因,除资金、供求关系、风险偏好等影响因素以外,部分市场人士对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解读,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情绪。有观点认为,此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重启,是“锁短放长”“变相加息”的信号,旨在通过抬高金融机构综合资金成本,打击金融体系杠杆套利、资金空转等问题。
2 F- K2 a3 G* r: K5 i8 A x+ b' f- o, G; o0 [. r! w) R
实际上,对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此类解读可能与目前情况不相符。与7天期逆回购一样,14天期逆回购被用作调节短期流动性余缺,但通常在季末或长假前使用,有时也用来对冲财政收税、政府债券发行缴款、法定准备金缴款等影响,属于使用率相对较低的政策工具,对货币市场量价影响都不及主流的7天期品种。
{6 p& z6 ], K3 o+ F( \
3 C5 E: J7 C: c' w4 ]/ } 近期,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重启主要起到三方面作用。首先,增加流动性供应,更快缓解短期内流动性供求不平衡问题。其次,适当延长投放时效,满足机构对跨月资金的需求。最后,7天与14天品种搭配使用,可避免流动性工具到期时点过于集中,从而平滑资金到期回笼造成的影响。应该说,在短期需要大量增加流动性供应的背景下,搭配使用多种流动性工具,特别是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解决方案。
) l& a: N) o4 k, e0 C* [( d- ]0 T! h1 q
进一步看,14天期逆回购更多扮演的是辅助角色,持续性不强。一方面,在最近几次操作中,14天期品种占比均不高,7天期品种仍是绝对主力。另一方面,随着流动性紧张态势趋于缓解,14天期品种已有退出迹象。8月26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逆回购,全部是7天期品种。随着连续投放累积效应显现,以及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8月流动性最紧张时刻已过去,央行流动性投放力度也在相应调整,短期内继续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可能性下降。3 O+ H1 E, S( o: _1 i
6 p7 F3 R9 H3 v
未来,14天期逆回购可能会不时现身,但难以取代7天期逆回购在现阶段公开市场操作中作为核心品种的地位,出现类似于2016年第四季度、2017年那样持续大量使用的情况可能性较小。经济已进入修复通道,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较多,需求端修复偏弱,就业压力仍较大,货币调控不会持续收紧。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目标不变,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意图更加明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