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9-2 13: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阳投资持股最新明细 金融投资报:把乐歌股份和平安资管拉出去各打五十大板:近日,上市公司乐歌股份(行情300729,诊股)和平安资管互怼成为市场茶余饭后的谈资。乐歌股份董事长说,平安资管一帮90后只想赚快钱“不三不四”;平安资管调研员说,只问了两个问题乐歌股份董事长就摔门而去。总之,这次电话调研大家都很不愉快,而且被舆论发酵。 相信舆论对此事也是各执一词,网上支持的正反 | 5 N9 U- o# y4 t( c
8 A$ s: X/ z. g) I3 g. Y" W+ s: @
( a {- L" Z s9 J' Z# h Z" ^* x6 g, B2 p4 A
近日,上市公司乐歌股份(行情300729,
- h' L. H0 u1 k! {[color=]诊股
0 N) `3 @3 J( Q6 m% X6 m)和平安资管互怼成为市场茶余饭后的谈资。乐歌股份董事长说,平安资管一帮90后只想赚快钱“不三不四”;平安资管调研员说,只问了两个问题乐歌股份董事长就摔门而去。总之,这次电话调研大家都很不愉快,而且被舆论发酵。5 u6 P, V: c& ?$ [$ i5 [* D
+ `$ |" Q* {3 R( k, x% P
相信舆论对此事也是各执一词,网上支持的正反双方也几乎都是一半对一半。站在没有利益瓜葛的第三方来说,这个事情就是“拉出去各打五十大板”。
( c. L" q$ x3 Z; w0 F U8 _' z2 r6 a! A4 g
上市公司方面有没有责任?肯定是有的。公司上市以后就不是私人企业了,而是公众公司,董事长可以是大股东,但最终还是股东委托代理职权的一个岗位。但是,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实控人是没有摆正自己位置的,认为公司还是自己的私人企业,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辛勤的汗水,肯定也应该自己说了算。既然是公众公司,董事长也好,公司高管也好,就应该尊重投资者,也没有资格去评论投资者,股东即为“衣食父母”。为什么华为不上市呢?因为任正非认为上市公司首先应考虑的是股东利益,也即投资者利益,所以华为不上市。这也说明了一点,上市公司不是董事长自己的公司,不管赚快钱还是慢钱,那也是市场自己的选择。
( D* N- m/ J8 x: a4 {5 }2 ]5 J) \; ?) _* U
平安资管有没有责任?也有。虽然说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实地调研而是电话调研,但资方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资方有天生的“强势”习性,这不奇怪,不仅普通投资者反感,也容易引起上市公司的不满。而且,投资机构这几年在调研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有闭门造车的,有一两个电话就写出一篇脱离实际卖方报告的等等。而且,资方一直没有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你实力雄厚,但始终不是自己的钱,是投资者的血汗钱,机构投资者只是管理者。于是,很多机构投资者就是“混”,而且理由冠冕堂皇:赚不赚钱都只收管理费。2 {. y. ?6 f5 b; W8 @( Q5 {! A
( D7 _' ]1 G' b" |3 c 从客观理性的角度看,资本市场还是法律法规说了算,上市公司和调研机构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次误会,其实没有必要,也只能是越抹越黑。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投资者有知情权,不能对市场不闻不问,哪怕从市场反向的角度对公司的要求有时候会很烦,但这就是公众上市公司的责任所在;机构投资者也不能“拥金自重”,真正潜心研究发现潜力公司,但现在很多机构的调研水平甚至不及草根,也没有精力去研究上市公司,只是看哪家公司是热门涨得多,就去凑热闹,一味抱团追高,依靠资金实力另类坐庄,最终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 \9 W/ F7 s* W" b0 K1 E3 q! V
8 x( Y) }6 r/ N* t, ^ 再说个比较现实的话题,那就是乐歌股份这样一只袖珍盘股,股价从十多元涨到现在的90元附近,背后也不会仅仅是董事长自己在坚持,这样的涨幅不是一般投资者可以支撑的。所以,谁是这波上涨行情的受益者,大家应该心知肚明。这个时候,基金来摘果子,或者说来搅局,显然会被既得利益者嫌弃。从公司基本面看,虽然这个“人体工学产品”的概念很炫,但实际上就是可以升降的办公桌学习桌之类的,要说有多高的科技含量还真不一定。对于这种袖珍庄股,有时候朦胧美才是最好的,这也不难理解董事长发怒了,平安资管能调研出什么?什么都调研不出剩下的,各位只有自己去细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