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1|回复: 0

[理财宝典] 蔡恩泽:治理评级虚高 需要加强行业监管震慑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6 07: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蔡恩泽:治理评级虚高 需要加强行业监管震慑力: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研判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统计情况时,发现个别评级机构对发行人主体级别调升的比例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评级虚高等风险隐患,遂约谈有关评级机构。  据中证协披露,根据《证券资信评级机构执业行为准则》《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评级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协会已对

4 Y5 t0 T' j$ c/ g( b# q4 ], n& c% \8 W$ o! t3 @  f+ U
        0 e9 S& F3 T6 ]6 M( f  `( w2 ]
2 G/ X7 P3 D7 @- [* k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研判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统计情况时,发现个别评级机构对发行人主体级别调升的比例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评级虚高等风险隐患,遂约谈有关评级机构。
4 S& `$ l& l! {) J7 c5 a1 w8 Q% N  k4 a
        据中证协官网披露,根据《证券资信评级机构执业行为准则》《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评级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协会已对相关评级机构提出约谈要求,证券评级机构要主动维护良好的评级市场环境,诚信执业,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坚决杜绝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
+ T- b" d  i% j' ]
. [4 b; Y! n4 H2 N/ v! Q        信用评级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拥有的主体信用级别越高,其债务融资的成本就会越低。因此,评级机构的诚信至关重要。评级机构给出的评语是否符合实际,如果违背事实,一味迎合发行人,就会有失公允,进而损害评级市场生态环境。% x" Q- o" C' g

$ j' Y/ l! G5 v& u( E, Q: q        一般而言,在发行人与评级机构的关系中,发行人的话语权相对高一点,毕竟评级机构是靠发行人付出的佣金生存的。比如,两家评级机构给某企业信用评级分别是AA+和AA,那么企业自然会选择给予高评级的机构。但通常,发行人不会轻易更换评级机构,毕竟更换评级机构会增加成本支出,也就促成了评级机构的客户相对固定。然而,反向而言,评级机构要想在存量客户竞争中维持客户黏性,就存在违心调高发行人主体信用级别的动力。毕竟,高评级有助于评级机构留住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前就发生评级机构因评级“不到位”而被发行人“炒鱿鱼”的情况。因此,如果这种利益关联变成一种“勾连”,就会误导投资者,误导市场,误导资本的流向。( `  ~$ I& L$ h, I5 `7 \

# o9 x- V, r  Y, Z        评级机构对发行人的评级虚高,可以说是行业的“老毛病”。一是市场有需求,监管机构会对不同级别的债券计算不同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AA-及以下的债券在计算偿付能力监管指标时会受到较大影响,因而市场对AA级以上债券需求更高,评级机构有可能投其所好;二是评级的公正性没有刚性衡量指标,自我裁量权较大,同样的一家企业,多家评级机构会给出不同的评级。
# V1 K( q$ y/ A& o1 O
; D  Y9 }4 O- R+ X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是中证协约谈有关评级机构,属行业自律,问题发现的早,试图在行业自律范围内将问题解决。这个做法值得肯定和点赞。此前,在二季度,交易商协会也曾两次约谈中诚信国际,针对跟踪评级及时性、评级调整审慎性等情况进行业务提示;另就大公国际上调多家发行人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等级依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以及评级方法模型的合理性、一致性等方面进行业务提示。! l3 c! Z7 f) l( X% |
' D* [7 N% Q6 T
        当然,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还不能仅靠约谈,关键是要加强行业自律的震慑力,不能把“约谈”变成轻松的“喝茶”,要让评级机构有压力,针对旧病复发,用药要早,知错就改,尽早从利益勾连中“脱钩”,回归评级机构公正客观的秉性。! }# y$ r6 n. ]3 F9 b; W

  ]! j4 ?1 f7 {6 ~% b6 N        (作者系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联系电话:0537-2311005|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 鲁ICP备 18028751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鲁)-经营性-2022-0209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 (鲁)职介证字[223]:第0812001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2-1 16:38, Processed in 0.082053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