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0-30 18:09:33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暖闻热评:用知识点亮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人物】扎根大山11年的乡村老师杨明 【故事】2009年,25岁的杭州小伙杨明放弃高薪,随爱心支教团队到贵州省黔西县金碧镇瓦厂小学支教。凌晨起床,挑水、做饭、去学校上课,晚上回到简陋的宿舍批改作业,再打着手电筒家访……这是杨明支教的日常节奏。他说,“哪里需要老师,就去哪里!”十余年来,杨明从微薄的 | 0 P2 q( O5 o# T$ q9 i# F
0 Q6 z% ~+ K* H- B# a# p1 R
/ o# t& ~/ i- h6 H! b l. O 【人物】扎根大山11年的乡村老师杨明
2 U, \6 `5 h/ L) ]5 j! E
- R! `. Y' O2 J; Q0 h0 \' S, u 【故事】2009年,25岁的杭州小伙杨明放弃高薪,随爱心支教团队到贵州省黔西县金碧镇瓦厂小学支教。凌晨起床,挑水、做饭、去学校上课,晚上回到简陋的宿舍批改作业,再打着手电筒家访……这是杨明支教的日常节奏。他说,“哪里需要老师,就去哪里!”十余年来,杨明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近8万元帮助贫困学生100多人次,牵线结对帮扶贫困户20余户。人更瘦了、头发白了,但杨明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6 h7 r) b% Y3 O, H2 S6 S3 J" E0 k: S5 ^- f D: V8 r' k& P; Z
【点评】( F4 y- U+ Z. @3 B, h
! O0 t+ T( s# C* j! v 从年轻帅气到早生华发,对比杨明十余年支教生涯的前后照片,有网友感慨,“都是付出青春和心血的印证”。的确,杨明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贵州大山,用知识点亮了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 c% s' T9 w R/ _7 U& x
' g! T1 ^) X9 L1 X 美好往往成于坚守,而最难的也在于坚守。离开城市,扎根大山,有常人想得到的辛苦,也有想象不到的艰难。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和生活环境艰苦……十余年如一日,杨明坚持了下来。面临一次次机会,他不是没有动摇过,可留住他的是山里孩子们的眼泪;最让他高兴的,是看着孩子们有了新书本、新校服、新课桌;给他欣慰的,是学生们不仅有走出大山的愿望,还有返回家乡贡献力量的决心。就像他说的,“在孩子们小时候种下一颗种子,去滋养它,时间久一点,就能发芽开花。”
% N2 a, t3 l8 S1 L3 x- f+ n, |+ u) j% O( \) f' A7 s4 f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对改变一个地方的发展面貌至关重要。十余年间,杨明见证了教育扶贫带来的变化,自己也化身为桥,联系外界提供帮扶物资累计100多万元,惠及黔西县15所学校,用一条路连通更多的路,用一份情延续更多的情。
' a* E0 T# o; c3 O. B: O/ T8 r
三尺讲台、一寸丹心,有无数像杨明一样的老师,全身心投入乡村教育事业。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山区的教师丁海燕,一干就是近35年,用朴实的爱给山区孩子打开一扇温暖之窗;安徽省宿州市?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教师孙浩,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儿时母校,守护乡村教育;24年间,1100多名优秀教师和267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支教团的优秀学子到宁夏中小学校支教……正是千千万万盏“明灯”,用青春、奉献、坚守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成长成才、改变命运的机会,用知识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 ]3 q! |# M8 o" J% o) n
; Z7 y2 U p4 c3 o% B+ Y" I 今天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社会就是什么样子。有杨明一样的坚守者,大山的明天一定更美好,祖国的未来一定更美好。
8 q7 e) s4 W& d. J! c
" I5 z2 O2 E" a0 X" V0 I8 i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30日 05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