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1-15 19: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周大盘预测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信用债市场强震颠覆躺着赚钱的好日子:“永煤债”的“意外”违约,虽然貌似不过在信用债布满脚印的屁股上又踹了一脚,但从引起的实际效果看,这一脚的着力点实在比较正,力道也足够大,堪堪已致引起方方面面重视的地步。依据既往经验,别管什么事,但凡运行到这种时空点,往往就意味着必须要有点儿变化才能过得去——而且变化还不能小。 仅就目前情势看,别管 |
; k9 F4 j) X0 g% ~. m+ F" u; o w
: @% l, t$ x& n0 u% R7 [ & f. _( X# S2 y( v# P0 N* g
- A" ?3 R/ Y: k8 R( b
“永煤债”的“意外”违约,虽然貌似不过在信用债布满脚印的屁股上又踹了一脚,但从引起的实际效果看,这一脚的着力点实在比较正,力道也足够大,堪堪已致引起方方面面重视的地步。依据既往经验,别管什么事,但凡运行到这种时空点,往往就意味着必须要有点儿变化才能过得去——而且变化还不能小。1 R2 E! M4 y! g6 f, q) W3 W
) C& t4 W* y9 z! w' V" k
仅就目前情势看,别管是围观的还是身处其中者,心下惴惴之处首先在于随后的事情将如何展开实在很难想象,目前只是筹了利息。
& V& Y, E0 P6 c. u& U
: t/ Z$ D J9 P “负心人”之外,难以想象后续操作的有很多。比如,相关的评级机构好歹应该做点儿什么吧?毕竟,炸雷之后喊“卧倒”与喊了“卧倒”之后才炸雷是两回事,无论是给人的感受还是造成的实际后果,实在太不同。在这些“什么”中,恐怕要有一点儿这方面的小检讨。4 b, s' t3 {& k2 Q% j6 J* w- N3 p
$ [* c9 P+ Q1 U$ U 再比如,一群投资人——尤其是受人之托的——似乎也应该有所表示。表示的内容千千万,但最不可缺的,大约要好好分析分析把钱投出去的一刹那,是怎样一种心理状态:是不是有了AAA评级、有了想象出的“背书”和“刚兑”、抑或有别的前例做示范以及还有其他什么保证,就能闭上眼睛买买买?9 `' A) V' h% C% W# q# q' _& R
. V- C; a: V" m2 F% b
还比如,整个信用债市场——包括所有涉及其中者,或许也要心灵、身体动一动,别管动大动小、动东动西,日子肯定不能心安理得照常过。一是旧日子很难继续因循,一个雷接着一个雷炸,把人炸得心慌慌,把市场炸得不像样,总不是个事儿,内心得多强大才能继续闭着眼睛往前摸?二是不从根子上有所改变和进步,眼前的难题即使能一时糊弄过去,未来的境遇也想象得到。" f9 k/ T$ a# F7 Y) t5 K1 n2 p
9 Z2 m y9 D2 M, N
虽然方方面面需要改变、也可以改变的事情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最终能不能有所改变好像还是很复杂。毕竟,这么多年来,一些谁都知道的痼疾,一直在困扰着这个市场的生存状态,阻碍着这个市场更健康、更快地进步。) Y& a: o: }4 s3 Y6 J' D" Q1 p
7 v1 i3 s! ~3 U9 v8 s! N' ]
如果一个市场上,许多人总想躺着就把钱赚了,而且似乎也总能躺着就把钱赚了,别管从哪个角度说,终归没道理。无论天道还是人道,没道理的事情都长不了,自己不颠覆,就一定被颠覆。就此而言,目前或许就是一个很合适的、以根本改变为目的的整肃契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