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2-11 06:12:18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融资融券交易规则 徐涛:融资融券或有风险需要更多关注:对融资融券的或有风险,要预留足够的应对空间。 徐涛 12月10日,仁东控股(行情002647,诊股)的股价仍是“一字板”式跌停。连续十二个交易日股价跌停,除第一个跌停外,其余都是标准的“一字板”。先不论其他,单就跳水一气呵成的气势,还是相当震撼人心的。若以第一个跌停前一日(11月24日)60.1 | 4 W4 c) b! I. q) u
( {4 ^, a9 J3 r C* H
$ S# Z+ s& ^ B0 h2 f- |1 z" T. M8 c& h: Y4 `
对融资融券的或有风险,要预留足够的应对空间。
K9 y- S+ V) b5 X8 E3 D# @, z% X9 Z
徐涛! V4 j9 f: d% n6 u7 e6 _0 N$ u) P( Q
+ S1 G7 I' r) q# l2 V- c
12月10日,仁东控股(行情002647,
, y L+ D# r7 f) Z: Q[color=]诊股
* h& z3 }; Q# y' a)的股价仍是“一字板”式跌停。连续十二个交易日股价跌停,除第一个跌停外,其余都是标准的“一字板”。先不论其他,单就跳水一气呵成的气势,还是相当震撼人心的。若以第一个跌停前一日(11月24日)60.17元的收盘价计算,到昨天,仁东控股的股价已经跌掉了71.76%。就目前整体氛围考量,跳水仍在高潮中,似乎还没有收场的意思。# }2 b2 C Z% B% Y5 J
% }+ f* l* Q) p
股价如此狂跌(仁东控股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造成的衍生问题和风险,显然就需要有所准备。其中一个需要严肃面对的风险点是,股价连续跌停打穿融资盘,给相关券商造成的风险。其实,早在仁东控股“五连跳”的时候,就有投资者开始讨论,融资盘穿仓,券商强制平仓无法实现,投资者在本金灭失、个人资产不足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偿还对券商欠款。从这一点看,风险苗头已生。4 f( u2 w5 @. s' w) O8 ~$ m' }
/ j, _- Y+ V7 K1 n9 J. i 就此问题,笔者前几日也采访过一些券商。券商的态度当然很明确,公司会向投资者追偿债务,甚至不排除通过打官司追偿债务的终极手段。这也可以理解。在融资(包括融券)合同的约束下,投资者欠债还钱、借多少还多少,天经地义。
9 ]/ I( n/ \8 Q
# B0 B7 g, w7 r8 R( [' G5 _; u& ~+ S 当然,也有投资者站在自身角度认为,融资已经“对价”了数量相当(而且冗余度足够大)的股票,当股价下跌触及“红线”,券商一旦采取强制平仓行动,就意味着股票所有权发生实质转移,投资者在失去股票权利的同时,偿债义务也随之灭失,双方借贷关系自然解除。至于券商最终能否卖掉股票、回收债务,就是需要券商自己承担的事情。* ^( O3 q: c, J9 O) H
6 `1 {6 O, r2 h 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可探讨空间,但无论是从借贷双方的合同规范,还是从市场实践看,投资者的这种主张,很难得到支持,没有可操作性。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融资融券业务中,券商就天然占据了主动,成为强势方。不过,在注册制渐次铺开、公司退市日渐常态化操作、巨量信息造成甄别难度加大,市场风险点更多、更复杂的大背景下,券商倚仗强势,有借就贷,显然还是存在风险的。仍以仁东控股为例,如果有被强制平仓的投资者拒绝偿债、或者无力偿债,无论如何操作,券商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似乎都会升高和难以化解。- ~, [1 F h; L2 T2 A) C
. H5 o" H9 Q! A- g6 F& f$ J 历史上,类似仁东控股这种连续“一字板”下跌的事情不少,无一不对市场和市场参与者造成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不利影响。在融资融券已是寻常事的情况下,似乎越来越多的这种连续跌停,提醒市场以及所有市场参与者,对融资融券的或有风险,要预留足够的应对空间——无论是手段上还是,智上。投资者加杠杆的时候,要慎之又慎,不能只见饵不见钩,券商融资融券的时候,当然也一样,不能想怎么放就怎么放,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风险防范上。
2 l! {) C1 p8 Z" z/ i' v+ E1 j- r; L( h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