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2-16 16: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盲目复制经济 经济持续复苏 但不宜盲目乐观——全面解读11月经济金融数据:文:任泽平 华炎雪 梁颖 事件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0%,前值6.9%; 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6%,1-10月增1.8%; 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6.8%,1-10月增6.3%;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前值增4.3%; 11月出口(以美元 | L, s) J R. b1 g
$ B P! T$ f9 H; L% }
+ }9 @# D- e. d0 I7 g7 A
0 A$ W ^$ m, ?
" ~' Z9 o% z% ~1 f- t5 L 4 [* E- f9 q$ _, F+ z
5 }: X! I/ e& @% e" E6 D# ` 文:任泽平 华炎雪 梁颖
6 j. p+ L( {! l" U+ \4 M3 [/ K1 ^" D; z
事件* A* q% v- |: r5 o
% ?& a7 ]0 o9 \, C+ X! u, h# {2 d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0%,前值6.9%;5 ? Q/ x# Q$ A M8 ~
* o% M7 m& k$ F! M. a$ l! U2 w
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6%,1-10月增1.8%;* m7 u3 d: l, ?( g7 T; S" H' l9 N
- S" v) ~" ?* H! k+ B' U 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6.8%,1-10月增6.3%;
; V* s9 [# p8 ?; k" M
1 D. f1 D5 w" v: a4 T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前值增4.3%;
c) l' a5 L! O: f& f- A. Q- Z9 @8 f1 x$ t$ q6 b, E9 b, d
11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21.1%,前值11.4%;进口(以美元计)同比4.5%,前值4.7%;# x# l; L: `+ h6 E" s) w! A3 @
7 }" Q% D* y2 U0 R+ b$ B$ U* S: I 11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3.6%,前值13.7%;M2同比增10.7%,前值10.5%;
. l% Z% o6 U9 r4 x! d9 h
+ U5 z1 l- K9 Z8 M% R9 M$ Y 11月CPI同比-0.5%,前值0.5%;11月PPI同比-1.5%,前值-2.1%。( K ^9 N4 A" J) V* ~) h+ g
; J$ a$ [* O( Z 解读4 y/ e ~" R. i+ J
! \# H% ~2 l' b 一、核心观点:经济持续复苏,但不宜盲目乐观3 u& }# U- \# t, Y+ l) j
; o5 ?8 g3 B$ H1 ?* j, c
1、疫后中国经济复苏的主逻辑) O$ L2 E" d' |$ { l/ S
* Z y8 h2 c: w0 T2 o 过去一年经济复苏的主逻辑: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力,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起到逆周期调节作用;海外供需缺口拉大,出口超预期高增。: e& ^# \4 h+ t0 U% o* O% O' [# q
$ [; p* p+ q& L$ s$ `. A' u. Z 展望未来,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减弱,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将面临放缓压力;更应关注经济内生动力的修复,消费仍受就业和居民收入抑制恢复缓慢,就业形势严峻,小微企业经营仍难。我们判断,2020年5月是政策顶,2021年1季度前后是经济顶,回归潜在增长率。9 @9 I; ~' n- [6 i, R& N
4 T' |- d8 Z/ a9 c 1)基建投资的快速反弹难以持续,将在近期见顶回落。基建投资是典型的逆周期对冲力量;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基建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大幅下降,叠加地方财政压力大,挤压基建支出空间。1-10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5.5%。
- b$ \% K9 s$ \0 L# {
+ H! W+ K$ _- [) W' R/ p1 Q+ _9 y 2)房地产短期看金融,随着5-6月以来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边际收紧,未来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均面临回落压力。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10.9%,较上月下滑1.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当月同比分别为12.0%和18.6%,较上月下降3.2和5.3个百分点。
( W9 S8 }4 g F$ T* X9 G% I! V8 v8 y
3)出口面临下行压力,但仍有韧性。8月以来出口当月增速始终保持9%以上的高增长,主要是疫情相关的防疫物资、居家办公激增,中国生产替代效应、以及下半年来欧美需求恢复。明年随着疫苗大面积使用、欧美疫情逐步缓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将放缓,但欧美需求端修复料将加快,海外供需缺口难以快速收窄,出口仍有韧性。0 T) e7 ?6 y" ?# M. o, n" A
$ x' e* ]4 t8 @$ p6 t
4)就业形势严峻,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居民收入下降,抑制消费。小微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较去年同期少增180万人,累计同比-14.1%;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较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
0 W- v( \' z2 v. v1 Z
! d3 { a: }" \- T0 m. ?+ h5 T( w 2、当前宏观形势
8 h L& S* R( `6 H9 j6 R1 D) J. \! \* I" z" |* I
1)工业生产加快,服务业逐步复苏。国内疫情防控得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经济自3月以来持续恢复。11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7.0%,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7%,在近几年同期中均属高位。11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恢复至近两年来高位水平。11月制造业PMI为52.1%,服务业PMI为56.4%,连续九个月高于荣枯线。
# }( B% }; X K$ N: `4 U( C
* X5 G' o& X0 W5 T; x1 S; m 2)三驾马车中,出口保持高增,房地产和基建略有回落,制造业投资修复明显,消费加快恢复但仍低迷。11月出口金额(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1.1%,连续4个月保持9%以上的高增速;基建投资当月同比5.9%,较上月下滑1.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10.9%,较上月下滑1.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12.5%,较上月上升8.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2019年全年增速8.0%。$ A" _. K2 q4 J4 g
# |/ W ?, V: s# R, I
3、建议, o3 t; P* o. c, d: }
) f' G$ w2 h5 W) k# d9 ? 货币政策谈收紧为时尚早,宜保持观察。精准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不要人为制造经济的大起大落。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2 A9 u$ @8 }+ F# J& s
& E0 b5 X. n( z( X h, Z+ h0 N& |
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效果比货币政策好,应继续发力基建尤其是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l3 @2 f& o1 d% G
- w+ ~1 F7 Z( b; V# }+ j “双循环”的核心是对内扩大内需、对外提升产业链安全,关键是三大抓手:新基建、城市群和放开生育。这是这些年我们在公共政策领域的三大建言和呼吁,但进展不同,新基建已经从学术讨论走向国家战略,城市群逐渐走向社会共识但尚未完全落实到公共政策,而全面放开生育则面临巨大的学术分歧和社会争议。
; [& a# g8 a3 [- H s: y% u- _4 Y- Y* D E
二、工业生产恢复至正常水平
$ P6 Z" L9 W$ R' F- v: m
: M& N# Z2 T1 i9 \# i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612种产品中有439种产品同比增长。
% O- E% K7 ^/ g$ ]5 J& i, x2 Z0 R0 _6 X1 f5 X
1)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高位运行,电气机械、汽车继续快速增长。11月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4%、10.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4、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增长。电气机械、汽车、金属制品和通用设备分别增长18.0%、11.1%、13.8%和10.2%,工业机器人(行情300024,) ?( i" M3 A! N- J9 u7 p3 V
[color=]诊股( S1 N7 h% n. a+ O
)、新能源汽车和微型电子计算机同比分别增长31.7%、99.0%和25.4%。3 P2 R% x3 R# p/ z- y. \& G: b
- b! Z9 b- Y5 P3 D# t# V 2)海外疫情反复,中国出口超预期,促进相关行业生产。11月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较上月上升5.4个百分点。" H# B5 N5 l9 X, `# g' K7 W
" e Z3 ^( E" K" C6 x! X 3 d9 ^1 K/ ~% I) [7 ?# c

8 A) |9 s8 |; g6 J) t
0 N) a; c4 p1 o/ I5 @3 T9 w, Q7 i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恢复,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 N4 g" O, M3 r6 K" c
" d' v8 y, f9 z4 v& n 1-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2.6%,较1-10月上升0.8个百分点。分投资主体看,1-11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0.2%,较1-10月上升0.9个百分点,增速年内首度转正;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5.6%,较1-10月上升0.7个百分点。' k/ V4 x2 S: R' [* V! T
! ^: A' f* M# _
1-11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8%,较1-10月加快2.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中,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1-11月投资分别增长12.8%、10.0%。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3%、20.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17.5%。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 ?0 x. j1 _8 k" h1 x/ @5 n
4 D% R0 S4 }3 k& J; i 6 E4 b# n1 ]/ n5 s
1 y' z7 e2 K2 N0 J
. w: G$ @( ]1 o E/ n" G ( U' Z5 T4 H0 d: ] D
0 o4 f0 ?! |2 T# Z
: a) ~9 `" x+ G# C% g
四、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维持高增长,但边际放缓* D8 x6 r+ {" }
8 J J7 ~5 Q9 p W9 v7 J 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当月同比分别为12.0%和18.6%,维持正增长,但分别较上月下滑3.2和5.3个百分点,边际放缓。房企通过降价促销、以价换量等政策加快销售回款,11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当月同比增长17.2%,其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当月同比增长8.9%、20.0%和14.6%。
: v4 x/ k9 i0 r, k. [& H D, w! A1 M3 f9 n/ M. e( W$ \
11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10.9%,较上月下滑1.8个百分点;1-11月累计同比6.8%。土地市场整体量跌价升,土地购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为-15.6%,土地成交价款当月同比增长22.8%。施工方面,房企加快施工拉动建安投资,11月新开工和施工面积同比分别增长4.1%和11.9%,较上月上升0.6和13.8个百分点。4 }! m" l# F5 E5 {9 O8 c
( z J( N. i3 Q9 @
7 d% E! d7 k& V% c
3 t4 G9 x' _$ s0 x# e
0 h2 \" U; M5 f) y
y* N- [. D( I/ I6 E2 c
# h; @0 J) [3 s: R9 R
- _# T' o2 e* k* Y6 Y& m: W8 Q 五、资金效应退却,基建投资有所回落1 [4 A; x! s+ a3 N! r
\$ n6 T4 B( B8 h, S7 D8 R
11月基建投资(含水电燃气)当月同比5.9%,较上月下滑1.4个百分点;1-11月累计同比3.3%。分行业看,电热燃水仍是主要支撑,水利环境设施投资边际改善。1-11月电热燃水投资累计同比17.5%;交运仓储投资累计同比2.0%,与上月相近;水利环境设施投资累计同比-0.3%,较1-10月上升0.9个百分点。交运仓储中,1-11月铁路和道路累计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2.0%和2.2%,分别较上月下滑1.2和0.5个百分点。
! V; u0 g: y9 @5 m
1 ?7 I1 e' F4 G" j! j' H# J+ [ 随着经济恢复,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大幅下降,基建投资将见顶回落。1)截至10月底地方政府债券和已下达专项债额度已基本发行完毕,剩余尚未下达的专项额度特定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因此后续基建投资中资金到位效应将消退。2)专项债对投向项目有较严格要求,优质基建项目储备不足,可能导致资金未被完全利用。3)1-10月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分别为-5.5%和-0.6%,财政收支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1%。
6 n4 g: t6 V5 _" b) @$ }
$ U9 n% U, _" L# w4 b( m , F: N; X3 W7 d: {% B$ D8 y

; U/ M. y _( Z9 A6 N5 h! u! J# y- y' I! @) J( Q# ~' Y8 X
# M3 Z* b' c- R $ l: d3 @: U3 F
) {# D! l. k# M3 p3 j2 H 六、制造业投资修复明显
: R0 p+ G6 Y3 [0 \
5 P! R0 b7 Q: A' B# y- y" ` 11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12.5%,较上月上升8.8个百分点;1-11月累计同比-3.5%。中下游尤其是出口相关行业投资增速较高,11月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金属制品、专用设备、运输设备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当月投资增速分别为14.5%、19.2%、13.8%、26.4%、76.0%、12.6%、13.2%、19.1%和36.4%。
: c7 f) ?! |! M0 ]4 o& T
" b( M4 Q; q) J9 E, U; M 企业盈利、出口和地产投资带动制造业投资快速修复。5月工业企业当月利润总额同比转正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修复,10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0.4%,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增强;出口和地产投资的持续高景气度修复企业预期,提振制造业投资。
9 c3 Q& ~$ [) m" V9 [; e9 z3 C b7 _# w9 K- ]
" X: Q3 N2 q, v* [5 n* ~* O' F
4 G5 D. q, L9 ~7 _% x9 |1 B6 P6 w
; q1 m6 {) U4 e) C7 m5 Q
七、消费仍然低迷,就业形势严峻" I: ?6 P; m- d5 S7 t6 A( Q+ D! G
. j9 b, C( `8 G8 k5 p* K9 x+ U! B* w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4.2%。分消费类型看,双十一促销带动商品零售增速加快恢复,餐饮消费增速由正转负。11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8%,较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餐饮消费同比下降0.6%。升级类消费品增长较快,华为、苹果等新品发布推迟带动手机销售增长,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43.6%、32.3%、24.8%,较上月上升35.5、14.0和8.1个百分点。必需品消费保持高位运行,粮油食品、饮料和烟酒消费同比分别为7.7%、21.6%和11.4%。汽车消费维持高增速,同比11.8%。装修需求持续释放,支撑地产产业链下游消费,建筑装潢材料同比分别为7.1%,较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
& F/ a5 q7 ^3 o# L8 q4 G) G) ~. E4 R. |" ?
就业形势严峻和居民收入下滑制约消费反弹,重视稳就业。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较去年同期少增180万人,累计同比-14.1%;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较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较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增长0.6%,较去年同期下降5.5个百分点。# y9 E K. N: p) T3 h" d% `
! {, @+ _; M; v. U0 ?3 Z( w
' {1 q0 I$ W5 B+ ~* ~0 T8 u
+ v7 b0 O: P. g9 g+ j7 y# ]: |$ \% V7 a z, S _
+ J/ w2 H6 J0 x1 u( q- m. S5 N
( C( O! r- c* w9 b' Q7 u, w2 N1 N% k h
八、出口增速再创新高,外需持续回暖2 z5 ]# D' }- t* {. Y
3 b# Y0 W8 W9 C; J7 U0 y
11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1.1%,较上月上升9.7个百分点,再创新高。主因外需回升、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出口替代效应持续、以及汇率变动。11月全球综合PMI为53.1%,美、欧制造业PMI为57.5%和53.8%,均在荣枯线以上,外需持续恢复。海运需求旺盛印证外需回升,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处于2002年以来高位。11月出口金额的平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6.71,较去年同期下降5.1%。
* @1 P# u6 D4 m9 \- h; j/ \: u
7 h8 Y$ s$ W7 C# k$ z 分产品看,主要出口产品出口增速均显著上升。11月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七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分别为21.1%、25.0%和24.8%,分别较上月上升16.9、12.1和7.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纱线、塑料制品和医疗仪器及器械等防疫物资11月出口同比分别为21.0%、112.9%和38.2%,分别较上月上升6.1、15.0和8.2个百分点。家具、玩具等居家用品11月出口同比分别为41.9%和49.9%,较上月上升9.6和27.5个百分点,与圣诞节提前囤货有关。分地区看,对美、欧等经济体出口显著上升,11月对美国、欧盟出口同比分别为46.1%和8.6%,分别较上月上升23.6和15.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金额达到数据历史以来最高点。
& l0 I: r# |9 P1 G0 \. {0 @6 |0 @" R6 b9 R, \# f/ _
11月中国进口(以美元计)同比增长4.5%,较上月下滑0.2个百分点。除高新技术产品外进口均较上月有所下滑,大宗商品进口同比为负。11月农产品(行情000061,' M1 b: v4 I* M9 p2 L2 H( a
[color=]诊股
& j; q4 x2 w# U)、机电产品和大宗商品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11.2%、10.7%和-10.1%,较上月下滑11.1、1.9和2.1个百分点。其中,占大宗商品比重较大的原油11月进口金额同比-34.4%、量价齐跌,大幅拖累大宗商品进口;铁矿砂和铜材进口金额同比分别为43.4%和31.1%。11月中国大豆进口金额增长21.3%,较上月下滑22.7个百分点。
b6 y. ~+ K% U- F, v8 Z+ b& w- x
. u3 v# z/ z/ b& X
! f3 _2 }9 f2 W5 T ' M7 M; y( z, |, r6 [
' a6 t; h( S; s7 V% o/ E1 m% W/ F# s
- `$ {8 Y5 F6 Z4 D, i ( C- B0 s; u7 r# L
- R8 A, V8 U& H- @+ J9 [ 九、信用扩张放缓
4 B) x) P/ c" F, \. a" [; C# k/ z+ c/ R, i
11月社融增速13.6%,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信用扩张周期迎来下行拐点。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3万亿元,同比多增1406亿元。存量社融规模283.25万亿元,同比增速13.6%,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 S9 A% F6 c; }6 q3 ~& h
8 {, k" f) E$ c9 z) L0 o3 Y$ @
从社融结构看,政府债券、信贷延续多增,但边际减弱。信用违约风险冲击下企业债券融资明显回落,监管加强、非标压降节奏加快,构成主要拖累。11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4000亿元,同比多增2284亿元,仍是社融主要支撑;新增人民币贷款1.53万亿元,同比多增1676亿元;表外融资减少2044亿元,同比多减981亿元;新增企业债券融资862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少增2468亿元、少增1660亿元;新增股票融资771亿元,同比多增247亿元。4 L8 a8 P: m7 B: C
2 ]2 |, t! Y6 y9 S 从信贷结构看,企业和居民杠杆基本平稳。出口高增、制造业投资继续恢复、地产基建保持韧性,带动实体投融资需求回升,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主要支撑;短期与中长期居民贷款均延续多增。11月新增企业贷款7812亿元,同比多增1018亿元;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分别少增909亿元、多增1681亿元、微增180亿元;新增居民贷款7534亿元,同比多增703亿元。
6 b: [- T! f2 h1 |9 w/ b' P6 h
9 h2 U, | `6 \5 X/ V# b1 H 11月M2同比增速10.7%,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年末财政投放节奏加快,信贷投放节奏平稳,共同支撑M2增速小幅提升。从结构来看,1)企业存款增加8483亿元,同比少增173亿元。居民存款增加6334亿元,同比多增3868亿元。2)财政存款减少1857亿元,环比大幅多减1万亿元,年末财政投放节奏明显加快。M1同比增速10.0%,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收窄至0.7%,为2018年3月以来最低。交易性需求持续恢复,实体经济活跃度继续上升。! F. l& l: _6 M' U& n% K2 n
9 c6 T Q. d# P" }4 E
0 e, g0 V+ A2 k- p5 w8 G
; k9 C1 a8 t# i
. M, p0 r% I) i* l
# S2 w6 \- l* N) U% l! @7 m 3 V/ k6 {1 u6 W# K! {
; J$ w% y* |; b$ \9 ^' k
十、猪周期下行拖累CPI由涨转跌,经济周期上升拉动PPI缓慢回升 V& v+ C6 L# o! G! T
- G* U4 J$ N5 ~4 M
11月CPI同比-0.5%,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环比-0.6%,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猪周期下行拖累CPI由涨转跌。食品价格同比-2.0%,较上月下滑4.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主因食品供给端改善。其中,受猪肉生产恢复、供给改善影响,猪肉价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是拖累CPI下行的主要因素。非食品中,衣着、居住和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3%、0.6%和3.9%,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1.5%和1.0%。9 T$ e3 c7 n4 V( G+ t
% I9 h w, ?1 |. M* n
11月PPI同比-1.5%,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0.5%。出口和投资恢复带动金属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4.1%,较上个月上升1.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2.0%,较上个月上升1.7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6.3%,降幅收窄2.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下降3.0%,降幅收窄3.0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降2.9%,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
6 q+ k4 h- Q, n N; B6 v+ K4 ?0 D* t# k" |
; H- t4 _& |5 e2 _ 3 w! q1 E# a; H. R9 I
- Y# C7 d* P7 i- n' T/ S
" G3 X( B* D- A. @) B3 C' l & L" N k0 Y) }
& l* g' ?5 K9 x 十一、制造业PMI全面改善,非制造业PMI稳步回升
& d; @& r, H. d% F" K5 F5 |( @/ I4 M
11月制造业PMI为52.1%,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九个月高于荣枯线。, E, q" ~( U# {6 m
) W; |% L. k; _7 Y1 r
1)供需关系改善,外需持续回暖。11月生产指数为54.7%,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3.9%,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高于荣枯线。
( `0 x5 [6 ]3 A) u+ r6 k9 _/ a3 P3 l2 z: d
2)小型企业恢复基础不牢,仍需政策纾困。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0%、52.0%和50.1%,较上月上升0.4、1.4和0.7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8%和50.5%,分别较上月上升0.1和0.8个百分点,供需两端有所恢复。但恢复基础不牢,资金紧张的小型企业占比为42.3%,仍需政策纾困。" b0 {) J; L3 d" o9 S6 I( n
) d" n/ m l9 L( S9 d 1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九个月高于荣枯线。5 x& d/ h9 p2 P1 S( G
2 H+ N9 L1 [. O+ M) h3 y7 @& ~
1)建筑业高景气。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5%,连续八个月处于59%以上,维持高景气。建筑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4.0%,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54.4%,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反映建筑业企业为满足生产需要,用工需求有所增加。+ z4 Z& ]' y9 ?1 g8 } E8 y+ V( p
( `& r* B/ @# Q, ^$ I: p" y- U$ J 2)服务业稳步恢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稳步恢复。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金融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明显增长;房地产、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景气度有所回落。( [! j, ^/ x/ J* N/ v6 N- V
* ]" s$ \0 @ S9 O7 F# m
, s' b( |$ a, {) t ' I$ p4 k5 Z4 z
6 |1 q* Q ^6 h/ E) _1 a , N0 i6 C- A$ }9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