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2-22 21: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证券时报官方网站 证券时报:网络大病互助计划怎么“病”了:近日,以相互宝为代表的网络大病互助计划遭遇用户规模负增长,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相互宝最新的一起公示分摊中,参与分摊人数降至1.03亿人,较前一期下滑1.73%。虽然用户规模仍然庞大,这一下降却具有较强的标志性意义。这是相互宝参与分摊人数连续两期环比负增长,亦为首次出现较大程度的环比负增长。 实际 | 2 q" h2 ]" ]7 h) B- y$ ^6 t; `
- |+ k" ]8 Q' Z; A3 i8 p: t
8 u4 Z" [1 @& ]+ Z z+ e) {. {( N( f: t/ u8 G
近日,以相互宝为代表的网络大病互助计划遭遇用户规模负增长,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C5 T) R: x X- u' ^2 _
1 Z* z5 |# u( M5 x; o3 x) E/ V; ?1 X
相互宝最新的一起公示分摊中,参与分摊人数降至1.03亿人,较前一期下滑1.73%。虽然用户规模仍然庞大,这一下降却具有较强的标志性意义。这是相互宝参与分摊人数连续两期环比负增长,亦为首次出现较大程度的环比负增长。
8 }* J/ C7 _: I8 i
- _" M9 {' d* Q# s+ }. T 实际上遭遇用户增长瓶颈的网络大病互助计划不只有相互宝。以大型互联网平台旗下的互助计划为例,美团互助用户数今年也进入下行通道,12月19日用户数为1546万。水滴互助更是自2019年起便逐步下行,最新一期分摊会员数1312万人,不到2019年高点4352万人的三分之一。
7 P0 t5 t2 `0 ^! I' D: o1 a- }$ D8 K, N5 g7 X4 }6 r8 H" V
与用户规模负增长对应的是,大病互助计划分摊金额在持续上升。一位2019年6月加入相互宝的用户分摊金额显示,2019年6月分摊金额仅0.84元,2020年11月增至9.66元。6 l$ m, u) o# a( A1 ?
( G3 e! y+ o' U+ B+ \! r7 l: N
网络大病互助计划大热之后集体陷入增长困境,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用户的绝对数量有限,用户规模在发展初期迅猛上涨后必然会进入调整周期;二是互助计划是事后分摊机制,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滞后效应导致整体出险率增加、分摊金额上升,进而导致更多健康人群选择退出计划;三是网络互助计划本身的吸引力下降;四是市场上各类互助计划数量众多,“蓝海市场”已渐成“红海市场”。3 @' F( \% L! {
! i z- m7 y6 C6 z9 g& q- l
实际上,网络大病互助计划一直就存在会员数增长快但脱落率也高的问题。加入网络互助的人群有的是一时兴起加入,随着时间推移和分摊次数增加,一些对互助机制理解有限和后续分摊费用预估不足的用户就会退出,这种用户特性也推动了网络大病互助计划加速洗牌。
0 K7 b9 p$ z4 t' @, \0 i: Y/ u/ u' I5 W2 u
诚然,我们需要客观看待网络大病互助计划参与人数下降,但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网络大病互助计划调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例如,大病互助分摊人数下降后,分摊金额未来将如何上升?以低门槛为卖点的大病互助计划是否仍有吸引力?大病互助计划未来将向何处去?
4 S; d) X, y( s/ u: u( I: A6 i. O. z* T; b2 b
除了参与人数下降,大病分摊金额问题也如影随形。一位从业多年的寿险人士分析,根据保险公司的经验,通常会在客户投保5年后开始看到有理赔申请,并逐渐增多,互助平台可能也会有同样特征,相关纠纷会在互助计划设立5年后慢慢增多。
) R: x7 k4 r7 g- F
9 A$ N: V5 G0 Q: x5 |) a! ] 从兜底机制来看,保险公司对保户有破产保护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不得解散。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大病互助计划则不然。一旦存留会员和需要领取互助金的人群出现失衡,不排除互助计划面临调整和结束的风险。. V! s4 S- P+ l. V- C/ c
7 p" ^$ Q0 E6 {! a- m y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网络大病互助计划覆盖了逾亿人群,虽然不是真正的保险,但内核仍然是管理风险,为促进大病互助计划的持续稳健发展和防范风险,有规范管理的必要性。
/ v, H/ X8 O$ G8 x" I9 j \
2 R3 A8 T# d$ ]" I& a/ z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既是网络大病互助计划的调整期,更是规范化运作的机遇期。一方面,网络大病互助计划平台应该密切关注用户动向,采取积极举措保证互助计划运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也应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有业内人士呼吁将网络大病互助计划纳入监管,进一步规范大病互助计划的经营管理和信息披露要求。例如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来强化互助行业风险管理,每年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互助计划的人群特点、资金分摊和赔付情况进行精算分析并形成报告,报告对所有会员公开,供会员了解和评估所在互助计划的运营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