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4|回复: 0

[信息快递] 赵伟:抱朴守真——2021年宏观形势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4 10:37:28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伟:抱朴守真——2021年宏观形势展望:赵伟,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报告要点  认清经济加速转型的本质,是厘清当下宏观形势的前提。从经济“抗疫”到政策“退潮”,传统框架对2021年解释力或进一步下降、建议回归本源、抱朴守真。  从“托底”到“退潮”,政策重心始终立足国内着眼未来,疫情冲击不改方向  2020年的托底政策,是应急之策

6 }, L3 a  }: n% G6 ?* h+ ?6 H/ l2 s  c4 X
        ( [4 u/ h7 x( I' E1 f# t
          赵伟,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 ^$ q+ _) q8 d% }* G
        报告要点% k' a9 i2 J1 g* x- R+ ]

( q0 p5 @* z  Z# \* z        认清经济加速转型的本质,是厘清当下宏观形势的前提。从经济“抗疫”到政策“退潮”,传统框架对2021年解释力或进一步下降、建议回归本源、抱朴守真。1 r: ^: T+ r: \. E6 L
, m8 o3 Z% |: L. G$ P; h! h
        “托底”“退潮”,政策重心始终立足国内着眼未来,疫情冲击不改方向
; `+ }) L  c( T% D1 l8 r
) f  [% K2 w; S+ Y0 h2 I% Z        2020年的托底政策,是应急之策、并非常态,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保持理性克制。为应对疫情冲击,国内政策积极发力,财政刺激规模占2019年支出的比重高达10.9%,央行通过降息、再贷款等加大货币支持。中国政府始终保持理性克制,更注重“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横向比较来看,国内财政刺激规模占比远低于欧洲的16.7%、美国的34.5%和日本的59.5%等,货币政策亦是如此。: D2 _& s2 j, v& {0 [1 s
. v3 ]: b# p& D( V! [
        “后疫情”时代,政策“退潮”乃大势所趋,从“加”杠杆到“稳”杠杆,重心重回“调结构”“防风险”疫情期间的托底政策,导致实体杠杆率大幅提升,2020年3季度达270%,较2019年底抬升25个百分点,债务风险进一步累积。伴随经济逐步修复,政策“退潮”已然开始,5月以来打击资金空转、地产调控“三条红线”,以及频繁提及的“防风险”“稳”杠杆等,政策逐步回归“常态”
" g5 ?6 D# |. |% f) e9 S/ k  i; y- j
        2021年,信用“收缩”之年;从“加”杠杆到“稳”杠杆,信用收缩通道打开1 m. x! I% B& T

$ k* W) X. z9 b4 y) e' _: F$ \        2020年,信用环境超预期扩张,与政策“加”杠杆行为紧密相关;随着政策逐步回归常态,信用修复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与主要经济体思路类似,中国也是通过政府“加”杠杆行为托底经济,表现为,财政大幅扩张与货币宽松。中国政府相关的融资行为,对前3季度社融同比增量的贡献接近50%,是信用环境超预期主要贡献。伴随政策逐步回归“常态”,3季度以来部分融资渠道已现放缓迹象。
, p8 u( Y3 ]$ E9 ?. {0 ?, n  x
8 I3 i" q& c4 [$ K( |5 K( K        2021年,信用“收缩”之年;政策“退潮”下,信用收缩通道已然打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影响信用“收缩”的三条逻辑包括(1)“加”杠杆到“稳”杠杆,政府行为对信用环境的拉动,趋于减弱;(2)随着“防风险”加强、资管新规过渡期到期,通道产品等的压缩或加速非标融资收缩;(3)地产调控“三条红线”等政策影响。中性情境下,2021年社融存量增速或将回落至10%左右。- K  N: W8 H' O5 P6 ?% b' p* Y
7 ^9 Y' V& \8 v: m& ?3 @
        信用“收缩”与经济“错位”交织,国内经济结构进一步分化,外需强于内需
6 k" @! V9 s  m1 H. U2 O* ~
6 x# ?2 o; W) {+ [/ }, a        政策“退潮”下,“稳增长”支撑逻辑将有所减弱,线下消费等疫情冲击板块仍将延续修复。2020年经济主要支撑逻辑包括,稳增长及其“外溢”效应、外需支撑下出口链景气等。前者以基建、地产、汽车等产业链条为代表,后者以防疫物资、电子等产业链条为代表。2021年,“稳增长”链条支持力度或减弱,信用“收缩”下产业分化加大;居民收入与线下消费等,前期修复不足、未来弹性可期。+ k$ P. l' s5 m. T. O+ N  O' q2 U& m
; w& \1 V1 h+ m' `" x0 H
        主要经济体的库存周期重启等,将带动全球经济加快修复;外需改善带动的出口机遇,可重点关注服务于美欧生产活动的出口链等。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美国库存周期已经重启;疫苗的大规模推广,会进一步加快全球经济的修复。伴随疫情“错位”影响的消退,出口链的支撑将由订单的“替代效应”驱动,过渡至“需求效应”的支持。服务于美欧生产活动的出口贸易行为等,值得重点关注。
$ a) B  d" J1 @. m0 C. i
+ I/ X" b- a: F; y        风险提示:疫情二次爆发,债务风险加速暴露。  t8 J8 U. ]: Z5 ?6 X% ~& F6 g: Z
9 s% z5 |! e) r( d7 e. }
        报告正文
$ K4 b; `$ H5 C; i: E/ ]% t( K/ m) Z- @8 {  `1 [( o
        认清经济加速转型的本质,是厘清当下宏观形势的前提。从经济“抗疫”到政策“退潮”,传统框架对2021年解释力或进一步下降、建议回归本源、抱朴守真。
0 P; ?  ?4 m' j( K9 N1 f! G  _  Q3 V% H4 C5 ~0 P( B$ X+ }: x7 }8 p: \
        1. 大国转型,政策重心始终围绕“调结构”
# r: G" V8 R1 }& k! W4 M; a$ E
: v- H5 l2 G1 q, g0 n5 J, k3 c) n' F        1.1 从“托底”“退潮”,客观认识政策变化
6 O" k% y( R- Q4 {& m5 y* [
6 a+ b' Z& v/ Y        2020年的托底政策,是应急之策、并非常态,中国在主要经济体中始终保持理性克制。应对疫情影响,主要经济体普遍通过政府加杠杆的方式托底经济,财政“一马当先”,以财政刺激规模与2019年财政支出之比作为刻画,美、欧、日分别高达34.5%、16.7%和59.5%。相比而言,我国更注重“稳增长”“调结构”的平衡,财政刺激规模占比仅10.9%,主要通过提高赤字率、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等实施。
; ^2 u& Z9 F4 ?; ]1 E9 ^4 M! W* ~8 A& W" ^: u
        ' J* J( c" l+ i" d

3 y+ x$ X7 t% r  C9 S: ^: E: i#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联系电话:0537-2311005|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 鲁ICP备 18028751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鲁)-经营性-2022-0209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 (鲁)职介证字[223]:第0812001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11 12:58, Processed in 0.06213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