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1 11: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坤维:A股高位滞涨与南下资金太凶猛存在一定关联度:作者:金融界网站专栏作者 杜坤维 不管是哪一个股市,涨跌都与资金流进流出有关,自从港股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和北上资金就被财经人士高度关注,新年以来,南下资金非常的凶猛,推动恒生指数大涨,而A股则是出现高位的滞涨。 A股因为一直偏重融资,长期以来市场最缺少的就是增量资金,最不缺少的就是IPO | 7 \ }$ j/ F8 ?: g9 d1 }0 v! r
# B' d# h/ ~- j! l& E) F
- n4 \/ Y% h, h. I7 f2 b& T 作者:金融界网站专栏作者 杜坤维
+ |3 v3 }- N W 不管是哪一个股市,涨跌都与资金流进流出有关,自从港股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和北上资金就被财经人士高度关注,新年以来,南下资金非常的凶猛,推动恒生指数大涨,而A股则是出现高位的滞涨。
* ]3 M( h' _( D( w
7 s7 P5 p1 u l7 ]0 d& c" |! h5 U A股因为一直偏重融资,长期以来市场最缺少的就是增量资金,最不缺少的就是IPO、减持和再融资,因此管理层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给市场找长线资金,包括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和居民的储蓄资金转成投资资金,也包括股市开放吸引国际机构资金,沪深港通就是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沪深港通属于双向流通,也就是国际资金可以北上进来投资A股,内地资金也可以南下投资港股。
- Z) T/ E u M) r B6 D, T1 `' b0 u. O7 B: x
21年以来,A股出现较为极端的二八分化走势,机构抱团被市场广泛质疑,出现了庞氏骗局、市场操纵、灰犀牛等不太美妙的说法,机构抱团出现高位分歧,部分机构已经开始减持抱团股,确实抱团股涨幅巨大,估值甚高,已经出现了泡沫化特征,可是新年以来,基金发行异常火爆,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2021年内共有45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发行规模2365亿元,下半个月还有大量的基金发行,发行规模究竟有多少,很难准确预测。
7 X- T1 U/ a- d9 {' t7 L0 k! _1 I, c. k
大量基金发行,基金需要建仓,但是基金面临一个尴尬,追高机构抱团股,可能存在给别人抬轿子的风险,一旦原有抱团机构逢高离场,岂不是自己高位站岗,成为那个孤独者,逢低加仓金融地产等顺周期股,又担忧得不到同行的响应,恐怕又会成为哪一个孤独者,无法推涨股票,岂不是难以获得收益,前面就有重仓金融股的基金经理,因为收益率太低已经离职,这可不是太理想的结果,因此部分新增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标的,部分重仓港股的基金也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k7 N6 {- V4 b, Y5 j8 K
: o" M$ W+ g. k4 g8 Z0 p/ z9 a
港股相对于A股而言,明显存在AH股价差,估值更低,很多公司AH股溢价在100%以上,何况还有很多新经济和红筹股,自然会吸引内地资金前往淘金,希望填平港股的洼地。
" w% a( M: s9 u% k) a: ], d$ q" h) ~2 _8 L
国盛策略的研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港股通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1.73万亿港元,持有港股市值近2.1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4.4%的比重,2020年港股通参与的交易已占到港股市场总成交额18%左右。考虑到交易的双向性,即占港股总成交额的9%,南下资金对港股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既然A股缺少可投资机会,港股的估值要比A股低得多,会不会就是那个价值洼地,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更是坚定唱多港股,直接发文号召卖出A股买入H股。新年以来,南下资金是浩浩荡荡,恒生指数也是不断上涨。截至1月19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1852.93亿港元,加上今日的200亿,南下资金13个交易日买入港股2055.81亿港元,且南下资金连续13个交易日净流入破百亿,继续刷新净流入纪录。恒生指数也是一路上涨,最近加速上涨,新年以后涨幅在10%左右,明显大于上证综指涨幅,冲击30000点大关,内地资金大力买进的小米、腾讯、中芯国际(行情688981,1 R/ X! C2 `' D! j8 Y% ]
[color=]诊股0 \: b6 \2 q/ x
)等科技互联网个股,很多个股出现暴涨。
* y8 y5 a9 o/ c6 N: _; B. b" c4 Z
# ]4 D4 F1 Z" z ]7 X 南下资金多了,港股赚钱效应爆棚,A股就相对不太满意,除了机构抱团股较为活跃以外,其他板块个股可谓是死水一潭,券商一日游,银行也是好不到哪儿去,只有招行、宁波银行(行情002142,
$ v8 V8 o3 p* q( g, I7 h$ O[color=]诊股
0 ~3 T G8 `" o3 Y' K. S)、兴业银行(行情601166,6 k1 q: M$ T8 E% [6 t$ w
[color=]诊股" ]4 {) K" R( w. p4 k9 b
)和平安银行(行情000001,, x2 M( E% L( `1 _9 w( O5 M) l
[color=]诊股; ~$ R# J/ B9 ?
)等强者恒强,其他个股还是弱不禁风,地产虽然连续性稍好,也算不上强劲,芯片半导体也是一日游。可见新增资金并不愿意开掘新的热点,更愿意投资港股或者是机构抱团股,这对于后市的发展算不得很好的盘面特征。
" H* A8 t& X" o; r: ^- J! N, ^, r2 |6 C" l, w
实际上投资港股,存在一个较大风险就是外资机构的阻击,港股低估值是有着自身原因的,内地资金缺少定价权下,妄图填平港股的价值洼地,是很难的,另外港股做空机制更加健全,一旦个股被恶炒出现泡沫,被做空机构盯上,内地资金缺少对冲的话,可能也会遭遇损失。
, Q! }7 |0 A f' T, X) V6 Y# h* }6 Q8 @+ U Q
对于大量资金南下港股,我们需要高度重视A股资金的严重流失带来的部分个股板块调整压力。$ x4 l6 q% V7 @9 v& Q+ f g6 f
本文转载自“杜坤维财经”,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金融界网站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果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愿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财经评论家还是智库机构,我们都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入驻金融界网站名家专栏。+ @8 U6 k2 }: ^6 W)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