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91|回复: 0

[理财帮帮帮] 揭开面纱的成语 金融投资报:业绩揭开面纱后白酒抱团炒作或将退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8 07: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揭开面纱的成语 金融投资报:业绩揭开面纱后白酒抱团炒作或将退潮:业绩是最好的试金石,如果这还不够,那就再加上一个成长性。可惜的是,被“抱团”的白酒股并不都符合这个条件,特别是部分三四线白酒股,在业绩与成长试金石面前被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经历了一年左右的持续上涨后,白酒板块的整体炒作是有极大泡沫的,除了茅台、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泸州老窖(行情0
+ d5 u5 D$ ^$ a  h2 X) @8 l
2 l5 ]. m# `& z0 U+ k; u" a# y
        : \6 m# D1 ~( d' d: T# Q

" Q2 z" l* O& r% e3 u4 t( Y        业绩是最好的试金石,如果这还不够,那就再加上一个成长性。可惜的是,被“抱团”的白酒股并不都符合这个条件,特别是部分三四线白酒股,在业绩与成长试金石面前被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 o- f2 [3 U9 {( C3 T6 F5 T1 b
( r; B' y: S% B- `# y; L$ \7 Q        经历了一年左右的持续上涨后,白酒板块的整体炒作是有极大泡沫的,除了茅台、五粮液(行情000858,
# ~+ q/ j; |& Z5 d[color=]诊股
7 O* [) W/ N2 y  ]3 q& F)、泸州老窖(行情000568,
. b: e" X- l- v$ `( p( \7 ?[color=]诊股2 V) m& @/ m+ g9 z( V
)、古井贡和汾酒等少数头部白酒企业被机构抱团外,很多三四线白酒公司已炒得非常离谱。因为白酒消费市场是有局限性的,比如酱香型白酒有固定的消费群体,产品护城河略宽,但浓香、清香和混香型白酒要么是市场竞争激烈,要么只能局限在区域消费无法拓展。而且白酒消费的市场分化十分明显,消费得起茅台、五粮液和1573(泸州老窖)等高端酒的基本不会去喝300元以下的中低端酒,这就是为什么三四线白酒不管怎么去拓展高端品牌,始终难以成功的原因。5 P: R! |0 _9 c8 C6 n+ U6 ~5 `1 k
5 i+ Q/ I, P5 d' T/ C4 c7 G2 y
        在这种几乎笃定的消费分层格局下,三四线白酒不仅业绩一般,成长性更是差劲,市场前景并不像股价表现那样光明。典型如水井坊(行情600779,  p  k" z2 l/ p* x9 H; s* B. [
[color=]诊股, J7 `# P+ E9 a8 A3 B' H7 l5 B
),这个一度被抱团资金无脑炒高到100元以上的白酒股公告业绩,2020年营收下降15%,净利润下降11%,最新的动态估值是58倍。这个知名白酒品牌其实最近几年一直在徘徊,大股东换成帝亚吉欧依旧难有起色。有意思的是,水井坊只是一个被文化公司包装的品牌,其核心是当初的八大名酒之一的全兴,但全兴品牌又已经卖给上海烟酒了(金枫酒业(行情600616,
" Z! k1 U8 g. U+ M9 t% {; Q[color=]诊股& p) D+ D$ S/ Y6 d# K
)实控人)
,一鱼多吃,复杂不?扭曲不?/ D8 ^+ ~8 y  I7 I* i1 k9 n

+ C0 X+ [8 b" B: ~        而这还不算是最差的,相信等皇台酒业(行情000995,
9 C. r6 ]8 Z! _. q- y[color=]诊股0 M  Z3 I3 H0 d. _9 ^  X1 i
)这些四线白酒股出了业绩之后,还会刷新大家对三四线白酒的认知。要知道现在的大牛股酒鬼酒(行情000799,
( l8 e; J7 }. e" H3 l[color=]诊股
: B# }) ^0 k# i: ?0 D)当初可是亏得差点退市,现在市场依旧没有大的好转,但股价却涨了几十倍。大家去商超看一下就知道了,三四线白酒打堆卖,却没几个人买。不知道抱团资金对白酒股如此溺爱原因何在,但至少从明面的情况看,三四线白酒公司真找不出能齐齐涨到50倍甚至100倍估值以上的理由。6 F+ h" I1 q- h* z7 O
; Y! Z7 e& p  X3 ]1 Y% u5 V& a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从去年开始抱团资金疯狂炒作白酒股,但到了今年这些资金却突然改弦易辙去港股扫货,目标换成了腾讯这样的大科技公司。是A股的科技股太差了,吸引不了这些新发基金,还是有其它难言之隐。要知道本周结束以后,沪深两市的业绩预告也会告一段落,不少科创板、创业板公司都拿出了不错的业绩答卷,一些科创板公司业绩增速超过50%,而估值才30倍出头,而且这还是在募投项目没投产的情况出现的内生式增长,甚至还没有反映出进口替代的预期。这样的标的不比三四线白酒香?机构资金有什么舍近求远的理由呢?时间也许会证明一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联系电话:0537-2311005|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 鲁ICP备 18028751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鲁)-经营性-2022-0209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 (鲁)职介证字[223]:第0812001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4-4 20:51, Processed in 0.08562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