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2-22 07: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大趋势:从通胀预期到流动性拐点:文 任泽平 华炎雪 王孟 嫫 一、经济预测是哲学问题:未来唯一不变的是人性和周期 从事宏观形势分析20多年,看世事变迁,潮起潮落,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和周期。在五年熊市后的2014年预测“5000点不是梦”,在2015年股灾前预警“海拔已高风大慢走”,并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 未来是否可以预测 |
" d+ O4 u, j" J* r7 k: a* `. E. w4 F, l7 ?0 b: h
" D; r! m( _$ r4 S
5 t. ]) ~ H- _1 A6 l* j6 k8 H * P0 t5 `/ E7 J- V% k' k0 u
! z; C* G; }# A5 q u. d( U
9 K% F) _% L3 r- m) B 文 任泽平 华炎雪 王孟 嫫
) H! T6 C4 |% D$ t! w. V' i: z$ L; F; s
一、经济预测是哲学问题:未来唯一不变的是人性和周期
/ X1 O4 r7 h1 J# s- V) G
% J H0 G: h. |+ ` 从事宏观形势分析20多年,看世事变迁,潮起潮落,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和周期。在五年熊市后的2014年预测“5000点不是梦”,在2015年股灾前预警“海拔已高风大慢走”,并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
) u2 s# h# p: t! m$ [0 f$ t# p- V! b) a* S/ _$ |
未来是否可以预测?这个迷一样的问题长期充满争议,有时就好像我们在谈论占星术。但当我们开始探索经济周期和人性本质的世界时,显然有助于我们理解甚至掌握事物发展规律。1 X$ ~2 k L! l4 A- r
/ D8 M/ j, O# f1 P. M% w2 r
2018年中国经济十分困难,被称为过去十年最差,资本市场十分低迷。在社会上充满“离场论”“洗洗睡”之际,在市场最为悲观的时刻,我们在2018年底发出了对中长期中国经济改革前景坚定乐观的声音,提出“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很多股票都很便宜”,2019年初提出“否极泰来”。( `( C! h+ I) ], v$ l
8 f, r7 z( c( o f 最黑暗的时候往往孕育着黎明,最光明的时候往往孕育着黑暗。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就是周期,背后是人性的轮回。
: u' }# k" @! |
5 Z9 l" g; l7 q$ j * m2 l$ { A9 _; ~, Y
2 `6 h* N: V- G* D5 B) X0 U6 d1 a8 `. G# H$ H
二、周期的轮回:我们可能正站在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上
; g6 r3 N# N; z/ `8 R7 Q
$ W1 i5 ?1 u5 [; a 2021年1季度前后,随着经济复苏的顶部区间正在到来,通胀预期抬头,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信用政策结构性收紧,我们正在迎来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 q" k( A% X! K" d: t% _
; a& K% C" p- j& q8 L/ g* n3 P 经济周期是有自身运行规律的。2020年3月-2020年底,是典型的经济复苏黄金阶段,经济持续恢复,通胀在低位,货币金融环境整体宽松,股市好于债市好于商品。$ s! D# }! C+ O0 L) C
7 @5 }) O0 b8 W, _1 H. K* e
2020年底以来,由于供需缺口、全球复苏共振、全球低利率等,原油、铜、铁矿石等价格上涨,通胀预期开始抬头。2021年1季度之后经济正在告别经济复苏、通胀偏低、货币宽松的舒适区间,迎来经济边际放缓(可能韧性较强)、通胀预期抬头(可能幅度不高)、货币政策正常化、信用政策结构性收紧的周期阶段,属于经济周期的复苏到过热和滞涨的过渡期,广义流动性拐点正在到来。
7 x, b3 i, Z8 y
( c! w; Z, z) L% {, z$ V- Z1 D6 I
* k: r9 R6 X+ x
8 {3 B8 Q7 _% u, [1 P H9 z
" |# T% |" y! K, W6 I7 q3 ] 0 j$ G. U3 `* L2 N
& T: C5 B, o7 n: {6 p6 \) m! c1 l9 Q `9 [
事实上,2020年11月以来,社融增速开始回落。12月存量社融增速13.3%,环比超预期下降0.3个百分点,12月M2同比增速10.1%,环比大幅回落0.6个百分点。信用扩张进一步放缓,广义流动性的拐点进一步确认。* s# N4 A1 D( r) v
" p" C% Y7 l, }& h/ A+ M
从货币政策的逆周期操作看,2019年底-2020年5月,货币政策宽松,降息,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投放基础货币。2020年5月以来,货币政策开始回归正常化,宽货币基本结束,上半年的宽货币传导至宽信用。. q% B8 l: a& k' O- }
" |/ x$ e3 V' V$ R2 j7 q. h 2020年底以来,由于经济持续复苏,通胀预期抬头,局部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地方债务风险暴露,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从房地产融资、地方债、影子银行等三大方向开始结构性收紧金融信用政策:1)加强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落实三条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2)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风险。3)治理金融乱象,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推动影子银行健康规范发展。预计未来房地产融资、地方债融资、影子银行融资面临放缓,信用收紧带来流动性拐点的强化。
' [; \ G5 H0 \6 P1 e# S! t' x; f0 B: x! q/ q
: ]/ {' t: B( y
) d) \$ i4 W7 l+ V3 P6 d
" X" P- J( ]+ |$ j4 _1 ` & X' L+ ] [+ @4 u* G6 h G
/ V r0 Q6 O7 ~' N8 ~5 ?
0 K7 k5 K; Z6 D) K { 三、“不急转弯”:这轮流动性拐点的顶部不会太尖,斜率较缓
f4 h/ z3 R& b# J* p0 s4 x: w0 V1 B* R: f+ B6 Q( {/ r
中国货币当局表态“不急转弯”,事实上经济复苏的基础也不支撑货币金融政策的明显收紧,更多是货币政策正常化和结构性信用政策调整,即在收紧房地产融资、地方债融资和影子银行融资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基建、“三农”、科技创新、小微和民营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 _3 S, a8 A. U4 q. Q5 A# Q
& e' i" z r( ^- j
2021年,经济环比韧性较强,但面临全球疫情严重、小微企业困难、就业压力大等挑战。全球复苏共振,库存回补,出口、消费、制造业投资和补库存可能会部分对冲基建投资和房地产链条的下滑。- C9 D4 O# ?3 V8 b6 n
4 T: W" g% K/ ~
通胀整体温和。当前是猪周期下行叠加经济周期上行,猪周期下行抑制CPI上涨,经济周期上行推动PPI环比正增长。PPI恢复好于核心CPI,表明疫后中国经济恢复的供给侧好于需求侧。预计2021年物价温和上涨,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 H; W/ f3 T) @2 H: B
7 x6 w# k ]) N, e6 E& Q3 \& u
这是中国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而不是全球的,中国经济复苏领先于全球,美欧日由于深陷疫情,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格局,导致中国和美欧日货币政策的分岔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拜登上台的财政刺激计划和重回全球化,可能会推动美国经济复苏以及美元扭转颓势。 m, J( T' u4 w( m
! \) B4 V; V! h( Q7 f" p 2020年中国货币政策表现值得肯定,精准把握了力度、节奏和结构,我国成为全球率先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2020年,相对于美联储快速降息至零利率、开启无限量QE、向各部门直接注入流动性,无底线ALL IN,中国央行采取克制式、结构性宽松,根据疫情发展阶段把握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适时向常态模式回归,珍惜有限的常规货币政策空间,值得肯定。
% h, p$ y& `7 k0 M; ]/ x$ w* t) R9 n& Y& Q$ F0 @
四、如果要给这轮牛市起一个名字,我觉得是“改革牛”! W: r) {+ X5 D
: c, M% ^8 n" l9 l: ~' c
如果要给这轮牛市起一个名字,我觉得是“改革牛”,准确的说是由于注册制改革、鼓励创新、加大对外开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落地攻坚带来的改革红利牛市,而2014-2015年的“改革牛”是改革预期带来的。) n3 X, I) g0 }8 |
! t' w2 ]" V4 i+ q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在抗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等展现的强大体制优势和经济韧性,尤其在面对前几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坚持更大力度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持了市场化的正确方向,把握住了历史的航道,成功化危为机。
! |5 F+ Y O& W% ~- n9 {% z
& V3 {0 v9 D% I( O% }* ^; f* N3 Y: u 我们维持“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的长期判断,这一判断在近年引发了史诗级论战。
% L& m" K8 `7 I! h! M1 D' D+ I
* C" T2 X7 f. y1 ]; {: b 在中国经济最低谷、市场流行“洗洗睡”“离场论”的悲观言论之际,我们旗帜鲜明地发出最强音。现在,终于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对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前景的长期乐观,尤其是前几年观点悲观的学者和投资人开始转向。
; y6 D9 @1 m5 W" c; t A7 v7 W6 R0 h3 i( [+ u, e
所谓的机构抱团龙头,不过是我们在2017年就提出的“新周期”:随着市场自发出清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叠加,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强者恒强的时代正在到来。
/ c3 A/ {( B) V) B
L% w( O! Y4 u 五、全球货币超发:主要是资产通胀,而不是实体通胀
. r6 g, X) ^8 Y Q6 q! a
/ Q, T' J) T# g6 V 与货币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传统教条不同,过去几十年,全球性货币超发、低利率,却没有引发普遍的严重通胀,主要导致了股市、房市等资产价格大涨,进而导致社会财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进而导致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泛滥。; S( G- Q( ]6 r8 g( E" q
' |# u. m( }! N 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的“低利率、低通胀、高泡沫、高债务”不仅是经济金融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治理和收入分配问题,“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并存” “穷人通缩,富人通胀”。因此,调节收入分配、精准扶贫、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征收房产税遗产税等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后分析通胀问题,除了经济基本面和货币金融角度,必须增加结构性和收入分配视角。. b# t3 j- ?* H9 E
" H7 p8 e, l) p) P* u; o2 E8 [! Y1 C 近几十年货币超发,并未引发严重的实体通胀,主要是资产通胀,但本质都是货币现象,这一度导致了货币政策的误判。近年开始强调金融稳定、双支柱、宏观审慎等等,就是把资产通胀纳入货币金融政策的目标范围。- L1 z y. z/ y: g* u) P4 H+ o
/ X# H- q2 H: g! n4 ^ 资产通胀比实体通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更强,这是更大的课题。美国1980-2014年,前1%的人口拥有的总收入从10.7%大幅上升到20.2%,拥有的总财富从22.5%大幅上升到38.6%。中国2000-2015年,个人财富排名前10%的人群占社会财富的比重从47.75%迅速攀升至67.41%。
7 ], G, d, ]* g8 \; P: f6 r" b; v/ O+ E1 v6 l" L* j
) l7 z! Z d8 x7 _+ d5 i# E% |
( @- ~2 B( t K+ t7 Y. W- d: O
2 e: t7 W4 l4 l4 V
4 E, e' G5 G* O5 e$ P( \
4 e( P8 `& s6 P0 {- R& U, W% [* F% K5 |5 L6 H- O, O' B
9 @ }5 Q1 ?. ~) R- W
0 C$ N% M3 m5 q. m
/ F) W h% m p* \ 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疫情,幸运的是,我们做好了准备) j* {3 f6 p; _+ i+ u
5 c" y# P$ ^8 |2 }8 i( p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精准拆弹,力挽狂澜,提前树起了篱笆,保障了我国金融安全。这都展示了其专业素质和丰富经验,以及在重压下坚持信仰的意志。天下安注意相,天下乱注意将。中美贸易摩擦一战打的也漂亮,顺势推动了久拖不决的改革开放,国有将相。
$ X1 w6 e5 m( D' y- O' s9 k
& w# H- p- I* N3 H: c 七、如果你干正确的事,运气就会在你这边,以七大改革为突破口
' { F& ], k' \3 n8 \9 ?/ u; W3 b$ x( N4 r
$ {6 [1 }) F* u1 L+ m/ c 本来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开始遏制中国,新冷战。但现在,美国一开始对疫情麻痹大意,现在大面积爆发,自顾不暇,懂王下野。美联储大放水,中国搞新基建,高下立判。) @: { d) ? M' o# v$ S* |3 p8 {
% D# ?2 T4 n- F$ A% c g: I
中国这次应对疫情是加分的,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方面走在全球前面,中国的成功经验为全球点亮了希望。而且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面对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借机推动了改革开放,维护全球化,在国际上也是加分的。
8 X$ T4 v& m, {4 f" F+ I! i D( S4 i2 W; o/ S5 g" y1 L/ R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七大改革为突破口,开启新周期、新格局:) z$ E' z8 j# r, H
1 Z3 [6 C. p; M6 E! j5 g3 Z
1、大力推进“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科技领域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服务业开放、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制度领域的基础设施。) K# ^6 U( y- _; C$ p/ ~
: l& ]$ s1 G7 K e
2、加快推进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人地挂钩,要素流动。0 O( c! Z# s, L+ M" l/ {4 R2 \8 y
8 `" ~- K" L8 o4 [# c% v 3、尽快全面放开生育,中国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峻,实在不行先放开三胎。
, g6 q& G2 T$ {( a* z. Z' F; Z" K+ w m" q; R
4、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双循环”,加强科技自立自强,用资本市场的钱支持科技创新的大国重器和“卡脖子”技术攻坚。9 y, ~2 ~" \. k4 Z9 o
1 y& O. [ H2 q Q# [- U* I
5、大规模减税降费,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制造业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5 J) Y# c4 l1 @ I4 `4 M' R) [
, c, ~1 D( ]2 T) H 6、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 g5 L6 K( A; B* @/ V! l+ R8 ~) ~, x; z# b
7、确立新的长期立国战略——新战略,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新的立国战略(“新战略”),即在看清未来几十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趋势的基础上,争取一种对我长远有利的策略,类似1978年后中国的韬光养晦,二战前英国的大陆均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前的孤立主义。
v+ M& q: [0 z7 G/ N" W$ U( Q
0 T& J' a) l( m5 {8 U- C* Z
& r$ q5 X! x+ M5 s4 `9 u. n+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