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5|回复: 0

[理财心得]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3 15: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多了:【金融界名家专栏】作者:恒大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 任泽平     文:任泽平 李晓桐 华炎雪  实习生张晋对本文有贡献  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婚姻是情感的升华,家庭是切实的归属感。对于社会来说,长期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助于社会稳定。  但近年来,多种选择和无
7 H: v4 b. X$ Y- C" r

9 B9 _1 u1 M# m$ v. T" |; i; d        ( A+ l0 r) A2 \* c. h) }
        【金融界名家专栏】作者:恒大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 任泽平   
9 B- V# ]. N) O$ u) }) N        ! Y3 B- O: C* a9 r7 ~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1.jpg
/ i) T+ [! U) I0 D5 x' [
* o5 ?9 F; _7 ?+ p        文:任泽平 李晓桐 华炎雪
% J: u# n) j6 D$ W4 |& `' r- a9 b
        实习生张晋对本文有贡献& N2 ]: O: x- y: _

0 t! c6 j1 u- ]8 t        婚姻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说,婚姻是情感的升华,家庭是切实的归属感。对于社会来说,长期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助于社会稳定。5 d' a, ]7 o3 `8 }
( O/ p: S* w! t- o( |6 ]5 B* }
        但近年来,多种选择和无奈之下,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多了。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认为婚姻是束缚。另一方面,高婚育成本使年轻人实现家庭变得更加困难。从人口角度看,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正在削减适婚年龄人数,结婚“主力军”减少。“婚都不想结,还生什么孩子”,正成为一批年轻人的选择,结婚率下降、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加重是互为因果的。
2 t$ d: x2 l" P1 Q8 O
" X5 x, @5 o# H        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婚姻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建议。
: s  a5 e& G. R2 l- H1 r0 {" I
+ N; ?" h! Q# {( n$ A# q" S" j        1中国婚姻现状& E9 R! a+ c" n6 w6 ?4 X0 h

0 O- m% P: M( k4 N        1.1结婚少了、离婚多了、结婚晚了  K; B( ^! n: g, ~: W, M
4 V: K) ?4 H. g- x' p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婚姻状况发生很大转变,主要体现在结婚率下滑、离婚率持续攀升、初婚年龄推迟。具体来看,
- Q8 a4 |' c; ?7 {9 q3 n* z) i$ U% ^. w6 S/ m+ y; @/ y3 P* x5 T
        一是结婚对数和结婚率自2013年开始下滑。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2020年同比下降12.2%。2013-2019年,粗结婚率从9.9‰降至6.6‰。其中,初结婚人数从2386万降至1398.7万人,再婚人数从307.9万升至455.9万人、复婚对数从29.9万对攀升至61.9万对。
/ ?1 x/ \+ I2 H" j* E
( a* m, o" y8 M2 g8 _. C0 f        二是“晚婚”现象突出;25-29岁接替20-24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主力军”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2005-2019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9.7%,25-29岁从34.3%升至34.6%,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3.9%增至17.7%、8.1%和19.9%。, o$ c: c$ z# r! I: F4 G

: I; L9 ], v& e1 y( j& H2 L/ C        三是离婚对数和离婚率长期持续攀升。1987-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从58万对攀升至373万对。1987-2019年粗离婚率从0.5‰攀升至3.4‰。
5 I+ {9 f3 ]: j5 {- \3 ~! e
2 b2 f, `9 e, j- V) r9 ], H/ \        9 n4 @& ^+ f* o- v+ D* E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2.jpg ! ^$ Z* _8 Y6 \, x/ q, c1 J) ], |
5 e7 |! O, Y: e
        - l# A- T+ ~# V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3.jpg
# [: A, t. }& H0 p: B, D; s
1 v) b- P4 m5 z/ e        1.2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下滑越明显
; B, M  y* N5 r+ {# T
; u, @6 ^& }  e5 f        2013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结婚率出现下滑。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与GDP大体呈负相关关系,也受人口流动、老龄化等因素扰动。具体来看,3 s8 t2 D- g6 i2 }: t5 P9 P
# M% A3 m- K9 {' J8 \0 p+ M
        一是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低。2019年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天津结婚率全国倒数;其中,上海、浙江、山东排名倒数前三,分别为4.1‰、5.0‰和5.3‰。此外,北京结婚率6.0‰,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八,低于全国平均6.6‰水平。
% Z# l! P1 S  z$ r" P; D# W+ |  w' k/ J4 \
        二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高。2019年贵州、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云南、四川结婚率全国排名靠前,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排名前三,分别为9.9‰、9.6‰和8.8‰。) T0 a$ N2 H! N. y' \" N% c
" O1 ~$ T' |2 ?7 V) _: h
        三是受人口流动和老龄化影响。中国“深度老龄化”省份分别为辽宁、上海、山东、四川、江苏、重庆、浙江、安徽。老龄化严重的省份,适婚年龄人口相对较低,如果长期存在人口流出,则导致结婚率下滑更加明显。山东、辽宁结婚率分别为5.3‰和5.9‰,全国排在倒数第三、七位;2013-2019年山东结婚对数下滑近40%。而人口流入的老龄化省份,结婚“主力军”相对较高;四川、重庆、安徽结婚率分别为7.3‰、7.6‰和8.5‰。9 h3 i4 [' |1 A  O

0 M- l6 j5 a. e( N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流动也会影响离婚率,往往经济发展较弱、人口流出严重的地区,离婚率相对较高。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动摇感情基础,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黑龙江、吉林、辽宁离婚率分别为4.5‰、4.5‰、3.6‰。
% a+ f& z  b# G' Y) M
# @! ~" J: k6 c! S8 v        - R- j: w8 V$ A7 O7 t2 ]; z1 {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4.png
) @% r# g" D& g3 u+ m
) v% d' s' }' h        1 ]) h1 ^+ r2 ?. S+ `0 Z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5.png
/ i4 P: J7 h6 d/ @) {) P8 g9 {, t1 \7 r- A' ?
        2选择还是无奈?
1 a3 g/ d- c) h1 C/ i7 [
7 g5 w- h9 s; D' A        2.1自我选择:高学历、独立、社会包容
  y% B$ E( V6 M  f
9 k3 p/ H. x1 |4 c2 H        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在校学生人数攀高,受教育年限增加引发“初婚推迟效应”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19年博士在校学生数32.67万人增至42.42万人,硕士在校学生数从158.47万人增至243.95万人,硕士及博士学历占比10.81%增至14.06%。受教育时间增加、教育年限延长推迟就业平均年龄,进而推迟结婚平均年龄。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从1990年的22.0岁上升到2016年的25.4岁;男性同期从24.1岁上升到27.2岁。
% q+ X- ~0 S3 F9 a+ ~* p6 s0 x3 r" x! a  X5 L" M0 O# x" Y9 K
        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与高品质生活,对婚姻持开放态度;尤其是女性自我独立的实现与自我意识的觉醒。经济发展和受教育水平提高给女性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社会地位上升。女性不再只作为“家庭主妇”,而是进入职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98-2017年,在读女生占比从38.3%增至52.2%,女性在高等教育群体中开始占主导地位。高学历女性往往偏好不低于自身条件的男性,加大婚姻市场匹配难度,单身女性规模快速上升。2000-2015年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从154万攀升至590万;其中,2015年30岁及以上研究生学历女性未婚占比高达11%,远高于本科学历及以下女性未婚率的5%。* {7 |+ T9 L3 \  ]5 ~( ^

% y" o3 Q6 ^+ w$ L3 I        思想开放与社会包容性增强,离婚不再是一个“谈虎色变”话题经济独立使女性逐渐摆脱婚姻的束缚,更有底气承担离婚的不利后果。2015-2018年审结一审离婚纠纷案件近600万件。根据司法大数据报告,2017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为140余万件。离婚纠纷案件数增加,感情不和(77.5%)、家庭暴力(14.9%)为主要原因。其中73.40%的案件原告为女性,婚后2-7年为婚姻破裂的高发期。夫妻双方仅一方意愿离婚的案件占比为91.09%。8 h0 I2 D2 F3 i
6 u, s5 i5 B; g5 T7 L( p' L% K
        2.2无奈:社会压力、婚育成本
7 m* |: p$ m, w9 K: L1 m/ J4 L% S' P6 y3 w
        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结婚意味着,婚前彩礼、房产,婚后还房贷、生育等一系列问题。而当前高房价、高教育支出导致年轻人在婚姻面前望而却步,大城市尤为明显。
) H$ L3 h! H- p: _( j; [5 f
% F: D+ o3 |5 G- n        房价快速攀升,年轻人面临“买婚房”“还房贷”双重压力。1998年房改以来,房价总体保持大幅上涨,给家庭抚养孩子和为子女结婚购房带来了很大压力,1998-2018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从1854元/平上涨至8544元。2004-2018年中国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从1.6万亿元增至25.8万亿元,增长16.1倍,占居民贷款余额的比例大致在50%以上,2018年为54%。房贷收入比(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从16.2%增至47.6%,带动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居民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从28.6%增至88.4%。现实中还有不少居民通过消费贷、信用贷等形式凑集购房资金,实际的房贷收入比可能更高。
: H1 k1 a0 P+ g+ U
& b5 L( W% Q; ~# p        教育成本明显攀升,“教师减负、家长增负”,接送、育儿压力增大,导致家长承受时间、精力、财力三重负担。教育成本主要包括幼儿园学杂费、幼儿园及小学初高中阶段辅导班费用、大学学费及生活费等。根据新浪教育《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抽样统计,学前教育阶段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6%,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占21%,大学阶段占29%。公立幼儿园供给大幅下降,许多家庭被迫选择价格昂贵的私立幼儿园。2001-2019年全国公立幼儿园占比从60.1%降至38.4%,公立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从83.1%降至43.8%。此外,当前双职工父母面临中小学子女的接送难题;不少地方甚至还要求由父母批改学生家庭作业、并讲解错题,“家庭作业演变成为家长作业”
2 V# |( d. ~) {# q- l( r% k4 ~& L
, V- I' e/ o( y: @) j) V4 |        
/ l* y7 ~# v. K0 Q" C7 u( R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6.jpg
6 I0 w$ [  [+ ^8 s3 j0 m- a4 J! z1 u- E  ~/ E% Q* a9 ?
        
3 @4 ~0 r! _! ?% S3 r6 K* _# J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7.jpg 9 t- |# ~# d5 _( q# w: G3 h

! r  Y+ \# u3 s        2.3婚姻背后是人口问题:出生率降低、性别比失衡
) f, e5 r, X- n# d( O) T/ ]# |. W7 h/ [+ a; z* T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出生率下滑,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1 P. I0 N4 }1 L% |* C! s/ K* {# L% X7 X
        出生率下滑长期影响适婚年龄人数,进而导致结婚对数下滑。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19亿、1.88亿、1.47亿,90后比80后少约3100万,00后比90后少4100万。当前结婚年龄主力25-29岁(90后)人口大幅下滑,对结婚对数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结婚率的计算公式,结婚率=某年结婚对数/某年的平均总人口数×1000‰,分子下滑影响结婚率下滑。
4 W6 l* y, n% [
3 j* ?# Y, x# [! Q        未来十年的结婚主力持续减少,或影响结婚率持续下降。2015年末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孩,2016年出生人口升至1786万,但2017年下滑至1725万,持续下滑,2019年为1465万。1979-2019年人口出生率从17.8‰降至10.5‰。在长期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及规模分别在2010、2013年见顶,结婚主力人口见顶。
' i7 t$ k# ^& I: _( V: ]
6 |  B& R. i) c% d5 W# @( L        男女比例自计划生育后严重失衡,造成婚姻市场匹配困难,进而影响结婚对数。1982年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100)为107.6,1990年超过110,2000年接近118,之后长期超过120。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00后男女性别比达119,男性比女性多近1300万;90后男女性别比达110,男性比女性多近900万。
' u5 [2 i4 I: n4 V9 }) G
2 ]$ e3 h6 G  W! B  X$ Y5 i        
6 U/ Z' G* Q1 r. D* X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8.png - x; x  b1 n- O, n# ^. @/ B

9 w/ i+ `3 m: w5 S9 m. s, n4 s0 M        
2 Q3 m. H$ x5 \2 ^" Z  K7 A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9.png ' K/ h5 O+ V! a1 Q- T

4 L! Y& {* V& s% x        3客观看待中国婚姻现状
0 _4 j1 |* _( q
2 P. X, J2 R8 `0 z4 p        3.1正面效应:促进单身经济兴起
* ]& ~& L3 Q$ ^1 Z& ?' M
) R; C; e: B# m3 o        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约为英国、法国、德国人口总和。其中超过7700万名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人。5 I; V" F# ~7 l" f% h( m2 v' T2 e3 W
% D0 q5 i2 u7 K8 W  J7 n
        单身人群普遍储蓄低,追求高品质、高质量、高消费的生活,助推新消费模式、以及促进文娱、宠物消费。单身人群具有偏好便利性消费;尼尔森的《中国单身经济报告》显示,42%的单身消费者为悦己而消费,远高于非单身消费者(27%);单身消费者中97%会选择购,62%更倾向于点外卖。此外,单身人群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特点,注重自我投资。关于对未来一年的时间规划方面,“22%的单身消费者期望去读书,18%的单身消费者希望学习新技能,17%的单身消费者希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均高于非单身消费者的13%、11%和14%。同时,在对未来一年的消费意愿预期方面,分别有16%和14%的单身消费者更愿意在自我提升和运动健身多花钱”。尼尔森数据显示,单身群体注重感情寄托,在就餐、娱乐的支出意愿高于非单身群体;此外单身青年宠物消费占比高于非单身消费者,未婚人群占比达57%。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报告,2019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2024亿元,较去年增长18.5%,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消费规模达486亿元。/ d, d1 v8 F$ V

) m; \* t% A- G. e        
2 |- v- q- B: G8 }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10.png % _, f, [) m4 c9 B$ g3 [
0 `3 w" W7 l/ {! R# q% q
        3.2负面效应:降低出生率、加重养老负担6 q+ T2 u+ J; F0 l5 h, w

2 d& `0 ]5 j# m* ]: i) L        在晚婚的同时,晚育现象也日益突出,初育年龄每推迟一个月,大概会影响总和生育率下降8%左右。1990-2015年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从24.1岁推迟至26.3岁,平均生育年龄(所有孩次)从24.8岁推迟至28.0岁。1990年主要初育年龄、主要生育年龄均为20-27岁,生育一孩数、生育子女数占比分别为86.6%、74.9%。而到2015年,主要初育年龄推迟至22-29岁,且生育一孩数占比降至66.7%;主要生育年龄推迟至23-30岁,且生育子女数占比降至59.1%。并且,1990-2015年30岁以上高龄产妇的生育一孩数占比从4.2%增至近19.2%,生育子女数占比14.0%增至32.3%。, k& t$ Y5 U; P9 D( _$ _
6 e) K9 G; N. @/ z4 C
        晚婚晚育、不婚问题加重中国养老负担,严重拖累国家财政、制约经济活力。中国将逐渐成为世界上养老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看,2015-2019年中国基金收入算术平均增速约为14.5%,支出算术平均增速约为17.2%,养老金抚养比(在职人数/退休人数)降至2.53。累计结余可支付时间自2012年见顶后逐年下滑,从18.5个月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13.4个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区域差异较大大,2019年有16省养老金入不敷出;黑龙江、青海、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仍低于中央调剂制度规定的可支付月数警戒线。其中,黑龙江养老保险基金从2013年开始持续“入不敷出”,2016年累计结余转负,2019年缺口达433.7亿元。3 o$ O, S; Y. C! V! |1 t- C

: c  K! m( g/ U# ]5 A& \8 j        & V* V, }& x' m$ z. z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11.jpg
6 G: N2 L( N8 u' R* l$ O/ U& e" }) ~! ]) a& y
        
0 m( I. R' Q! a4 ]9 q$ z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12.jpg / O. w9 x5 Z" {6 W4 ~+ ^
& b* H( H* f8 W+ ?( w' f" B/ y
        
+ y4 r! L: Z! C) i4 [ 一方要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中国婚姻报告2021!中国人结婚少了、结婚晚了、离婚...-13.png
" v- D( _" ~$ |5 E
. S9 [6 ?' @! u: i6 |! i" z. c! E9 J        4政策建议: }0 S' L9 h* e7 U

: j2 C4 G, |! }3 T' |        给予年轻人自由选择权的同时,减少因为娶不起和生不起导致的不婚和晚婚现象,为适婚人群提供保障和社会福利,改进住房、教育、医疗问题;婚姻背后是人口问题,应全面放开生育,长期有助于扩大适婚年龄人口。3 q7 f( r  c' }* _4 ^( r# L
3 z5 u$ S; S8 \; a+ n& j
        4.1从居住、就业、教育上缓解年轻人生活压力+ J1 q* K# i, I; i: Y3 R! ~
) v7 S! `/ l8 o- f* A2 h$ ~. q( M
        一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的新人地挂钩,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h+ |. }( @9 ]& f6 x

0 h2 @  i+ M2 U- N* ]0 G7 @        二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一方面,进一步推动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妥善解决延长生育假、男性陪产假等的待遇保障,对损害女性就业权益的单位进行经济或行政处罚。另一方面,根据单位女员工规模及年度生育情况,实行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以降低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 a% B: l- E$ z

% g; Q8 W$ ?9 y  R        三是加大财政教育保障性支出。探索建立从怀孕保健到孕期分娩再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的全面鼓励生育体系,包括孕期保健补助、住院分娩补助、托育津贴、教育津贴、家庭个税抵扣、以及对不符合交个税标准的低收入人群实行直接经济补贴等。并且,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全国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差异化。
2 X. Q  }6 y/ m% P4 p: I$ x% K5 d. A+ P: U4 A! L$ D5 N
        四是托育服务供给和津贴保障。将九年义务教育延伸至十二年,同时推进教育改革,切实根除“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现象。大力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兴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同时,提高祖辈隔代照料的积极性,减轻父母的照料压力。
% q7 d5 t- g# o  }3 `; ]0 J& J
+ I5 e) m" L) `        4.2应立即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归家庭
# |6 L% E$ _# \' U/ F8 D$ z6 y; x( [. z6 J" p  N( H
        “立即”是因为人口形势紧迫,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中国第三轮婴儿潮的峰值在1987年,中后期出生人口尚处于35岁之前的主力生育年龄,特别1990后的出生人口尚处于25-29岁最佳生育年龄。一旦错过第三轮婴儿潮,未来再想提升出生人口,则将事倍功半。
/ f4 U3 _7 T1 y* C( U$ j. s4 _8 v, r1 |, r  c
        全面放开生育,原本不想生的人还是不会生,但一些想生三孩的人能生,不用担心部分人群、部分地区会大幅多生导致出生人口激增。这种担心正如当初某些人预测“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后,出生人口将迎来暴增,但实际并非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2015年中国乡村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44、1.27,其中2015年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总和生育率分别为0.61、0.53、0.13。这意味着乡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也不强,愿意生二孩的也没有60%,更别说三孩。
- L% Q6 m, H+ ~8 Y' @9 A- @( }# h% o3 u0 g$ ]. V' i
        建议先放开三胎,渐进式改革,以缓解保守派人口生育爆炸的担忧,总之不宜再久拖不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联系电话:0537-2311005|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 鲁ICP备 18028751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鲁)-经营性-2022-0209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 (鲁)职介证字[223]:第08120014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GMT+8, 2025-2-1 12:04, Processed in 0.118921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