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3-11 17: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发证券官网 证券时报:中下游企业如何破局原材料疯涨:原材料涨声一片,被上游及消费者夹在中间的中下游企业无疑是涨价浪潮下最无奈的一方。 究其原因,上游企业掌握原材料的价格大权,轻松地将涨价压力传导至中下游,而直面消费者的中下游却不敢轻易涨价,因为“怕涨价失去客户”。 中下游的无奈恰恰反映了当下部分制造企业的劣势。虽然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总量 | 8 |7 b' n% ]9 S/ m8 x) a: K
( }0 B3 W+ K; W4 [2 F' w
( e, P ]6 I$ W& i! S# d, q# {) g' {# P) N% Y' f
原材料涨声一片,被上游及消费者夹在中间的中下游企业无疑是涨价浪潮下最无奈的一方。; L! [& D% R2 z2 c% a3 j- |
; D$ [+ \+ D) Q$ _, f 究其原因,上游企业掌握原材料的价格大权,轻松地将涨价压力传导至中下游,而直面消费者的中下游却不敢轻易涨价,因为“怕涨价失去客户”。
* C. _ U: g* `6 ?6 S- K
" w3 ?4 j7 J5 Z" L7 W 中下游的无奈恰恰反映了当下部分制造企业的劣势。虽然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制造强国差距明显,反映出来主要有以下表现:( g: S! J" @) e0 W# h2 `: R) M
5 S1 ?" |5 E$ O/ v! ?/ d 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很多中小企业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较为明显,产品属于高消耗、高成本,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自主开发能力弱,若失去价格方面的优势,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9 K+ L. D! ]( v+ r
4 m. l! u& _7 _8 R; K) f3 ? 另一方面,产品附加值不高。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部分企业采用贴牌生产方式,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这有历史的原因和客观环境因素,但是伴随制造业总量不断提升,原创性、颠覆性、变革性技术依然成果不多,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 h# X% T! \! u3 B6 S# _& g* f% [
- R4 x8 P& J/ H/ F+ }9 ` 以苹果手机为例,作为全球生产的产品,除了在美国研发设计之外,还涉及全球100多家供应商,中国也是制造链上的一环。但是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披露,每卖出一台iPhone手机,苹果公司就独占近六成的利润,而中国仅获得约1/20的钱。
: ], p1 N- R; E; ~. M5 P+ O7 C) H, y8 q, t
正是存在这些劣势,在原材料的涨价浪潮下,部分中下游企业显得相当“狼狈”,乃至元气大伤。但是,在记者的调研中也发现,部分企业却显得从容。
: y3 }6 T) ?( A! A6 O! b: S4 Z0 E# {; v+ d( _+ b
这些从容的企业的经验大致类似。一是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做足困难的预判、准备,利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锁定远期成本,使不确定性的风险降至较低水平。
, t U" x) L0 F) H; T" X( f& w" E; v5 t: p, \
记者发现,这一风险对冲工具在中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中普遍,而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对于套期保值仍不熟悉,未来可以对这一工具加以学习使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锁定未来价格,来对冲成本上升带来的风险。4 g1 V- s$ K3 E& y# N
1 v! a0 J, E: z" v& X) e
二是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创新,或是提高生产效率,或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议价能力。 产品附加值升高了,在面对原材料涨价的冲击下,企业的容错率也更大。这也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微观经济主体的共同目标。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中下游企业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0 Q& a7 y) X h; [8 `8 A1 U; `: G' B' D$ m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也希望有关方面能出台大宗原材料的价格监管和价格平衡机制,坚决打击乱涨价行为。同时要增强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的采购供应能力,确保国内供应链安全和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