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3-11 17: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宏观经济数据 泽平宏观:通胀、K型复苏和流动性拐点——解读2月金融及通胀数据:文:任泽平 方思元 华炎雪 梁颖 王孟嫫 事件 1、中国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 多8392亿元;预期10669.2亿元,前值51700亿元。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预期9 |
) i6 |! I" y ?- {
$ V/ g( u# f2 ?) b
2 [0 _( a# k& d8 l
" y" a! }4 n2 z# v, a2 X# |/ W 文:任泽平 方思元 华炎雪 梁颖 王孟嫫- d" m0 s; h: D7 p. }( N) \' ]
. ]4 j( |) c7 W. x! h9 \$ f& i" o1 e
事件* `1 ]9 D: s. z6 k
( b! [+ j; E* M. u* M. l& |
1、中国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 多8392亿元;预期10669.2亿元,前值51700亿元。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预期9192亿元,前值3.58万亿元。2月M2同比增长10.1%,预期9.6%,前值9.4%。
4 t) v4 T( n8 k0 a6 Y/ [, L" r& g$ Y
2、2月CPI同比降0.2%,前值降0.3%;环比涨0.6%,前值涨1.0%。2月PPI同比涨1.7%,前值涨0.3%;环比涨0.8%,前值涨1.0%。$ h, e8 h( q9 K1 d
0 f; u- m2 i4 R7 @0 o 解读 1、2021年2月金融和通胀数据主要有六大特征和趋势:
! M+ Q' w- O& @% p4 h5 Y+ a
. |( t1 ?# F0 I+ f; M0 e+ Q5 a 1)2月新增社融、信贷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强劲,表明经济周期正从复苏转向过热和滞胀阶段。随着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出现,“不急转弯”但“慢转弯”。8 b) x6 X, }6 I+ j: v! T: O
8 @# X( C& k' Y1 G8 i 2月社融、M2存量增速分别回升0.3、0.7个百分点,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强劲、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继续支持实体融资。印证我们此前判断:这轮流动性拐点的顶部不会太尖,斜率较缓。3 `1 F- @, K& \& K/ N" E5 Z
' C, S0 {+ Z) i! ~$ E+ L# d
但另一方面,2020年2月新增社融规模为历史低位水平,低基数效应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融增速上行。考虑到2020年3-6月货币政策超宽松下的天量社融规模、结构性信用政策收紧,未来社融增速大概率将重回下行轨道。
_" K3 R& B- d" u, l7 Z5 t. }! ^' b/ G! h5 @+ X( _
2)企业、居民部门接力政府部门加杠杆,实体融资需求较强。2月信贷、未贴现汇票构成社融主要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居民短期及中长期贷款均现多增,主要反映低基数效应。企业债券、政府债券是本月社融的主要拖累。. r" W9 v/ J, d8 s( ^- v
8 u( x5 \" n3 F8 C# c3 I# t8 T
3)2月M2同比增速10.1%,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2月资金面边际缓和、信用扩张节奏加快、财政投放加速,共同提振M2。M1增速环比回落7.3个百分点,幅度较大,但主要反映低基数因素消退及春节错位效应。
' E" C- h2 g0 R7 b& {2 w m |; E. ^2 t4 t
4)2月CPI同比降0.2%,较上月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环比0.6%,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1.7%,较上月上涨1.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逻辑是全球经济复苏、供需缺口、全球低利率;预计欧美经济在第二至第三季度疫情达到可控状态,经济修复加快,抬升通胀。但中国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需求边际放缓,叠加猪周期下行,对冲输入型通胀影响,预计通胀年中冲至高点,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
* r* `( U. I/ ]! e# D9 s6 S7 x# U) }) Y$ {& ~
5)当前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通胀预期抬升,我们站在流动性拐点上。我们此前提出,由于此轮经济复苏韧性较强,宏观调控政策强调“保持连续性”、“不急转弯”,此轮流动性拐点顶部较“圆”,斜率较缓。当前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趋势未变,信用政策结构性收紧趋势未变,因此流动性周期下行方向未变。近期的数据实际上验证了我们的看法。展望2021年,货币政策大概率继续稳健中性的主基调,货币和信用组合整体呈现“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格局。& k) [' W! ?" B0 `
; r; ]9 {+ D5 d1 d$ A8 d$ B) G
6)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货币现象。过去这些年全球过度依赖货币放水,导致穷人通缩、富人通胀,经济K型复苏。货币放水不是万能的,未来全球竞争本质上是改革战。
# h+ J. Z( b( I3 o& i
. H% B7 F# p, e6 B5 z/ W' Y2 } 2、当前经济复苏边际放缓,通胀预期抬升,我们正站在流动性拐点上。. r) A* F! ^3 y7 b V3 w' d }
9 u, h! ~7 o- ?1 ^ 中国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复苏动能边际放缓,但可能韧性较强。2月综合PMI、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1.6%、50.6%和51.4%,较上月下滑1.2、0.7和1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下滑。制造业生产和新订单扩张力度减弱,服务业、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下滑。我们此前判断,2020年5月是政策顶,2021年1季度前后经济顶,随后回归潜在增长率,正在逐步验证。
* v3 J6 |( A5 O# J8 d3 M$ ]
" y, ?: P) a8 A, f- H4 d0 o 国内通胀预期抬头,目前整体温和。1)2月PPI环比0.8%,同比1.7%,自2020年11月起加速回升。当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带动工业品价格环比上涨,与供需缺口较大、全球低利率、全球经济复苏共振等有关。2)与此同时,2月CPI同比-0.2%,核心CPI同比0%,仍处低位。猪周期下行、居民消费恢复缓慢,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尚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4 a/ c* E6 `. S
( ^* n" g& d" l1 S5 g
随着经济复苏的顶部区间正在到来,通胀预期抬头,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信用政策结构性收紧,流动性拐点确认。本轮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始于2020年5月,狭义流动性拐点开始显现。随后2020年7月、11月,M2、社融增速先后见顶,广义流动性拐点出现,流动性下行周期趋势确立。
5 z. ?% Y" i$ ~1 b3 l+ ?7 s
4 ~, s) Y; |5 Y! e ; t, e* R) u* P3 H3 r3 I
" S& |, C' F' h" l+ O
, y4 S: C' G) G, `" `6 Z5 _9 _
7 T$ ?2 m( \0 v# d ) T- _. i3 r6 e( F9 z3 L! |+ l! ?1 R
9 G2 Z6 d ?0 u, l2 c
3、2月新增社融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超预期回升,反映实体融资需求强劲、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但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出现,“不急转弯”但“慢转弯”。$ D0 J1 L7 u G9 d8 Y* @# I
+ S; ~* v, ~9 g1 V8 B) N
2月社融增速13.3%,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71亿元,同比超预期多增8392亿元。存量社融规模291.36万亿元,同比增速13.3%,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
4 P# I- O0 `/ T: {! D. A' V
" e! o5 U5 N, m4 R$ a% L7 g 一方面,2月新增社融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带动社融增速超预期上行,反映经济持续恢复、企业及居民部门融资需求强劲、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继续支持实体融资。印证我们此前判断:这轮流动性拐点的顶部不会太尖,斜率较缓。
5 U" v; k/ n' {& N* p4 K0 F8 W" A5 {- D% C- m2 I
但另一方面,2020年2月新增社融规模为历史低位水平,低基数效应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融增速上行。考虑到2020年3-6月,月均3.7万亿的天量社融规模、结构性信用政策收紧,未来社融增速大概率将重回下行轨道。; I( `' A- v( O& c. [5 _
6 c, j8 g& O/ ]3 z. J% J
$ b0 K& a" u; Z0 x- Z ( |! n8 e! j5 N! X: z. F5 d4 y
0 D& ]- l' d& i |0 h" b. j1 a5 H1 ~ 4、实体融资需求强劲,企业、居民部门接力政府部门加杠杆。信贷、未贴现汇票构成社融主要支撑,企业债券、政府债券构成主要拖累。
) w; F4 S; Y/ ~4 m# n' D
7 x$ S; V& S* _# I& Y4 Y3 I 表内融资方面,实体融资需求强劲,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信贷同比大幅多增。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4亿元,同比大幅多增6211亿元,居民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构成主要支撑。
! W. z+ D4 A T
% z+ `- e) x- V& p) Y3 @ j M7 g 表外融资方面,未贴现汇票带动表外同比多增。2月表外融资减少396亿元,同比大幅少减4461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大幅多增4601亿元,构成表外主要支撑。表内票据压降,出口延续高增、贸易活动活跃,企业开票需求上升,叠加去年同期疫情冲击下的低基数效应,共同带动表外票据多增。信托贷款减少936亿元,同比多减396亿元,据《证券时报》,监管层在2021年度信托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将继续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金融监管加强,2021年非标压降压力仍在。
0 x- r% j8 I- f: R$ q2 x* h
1 U& x/ X. C/ O$ q 其他融资方面,地方债额度2月内尚未下达,政府债券同比少增807亿元。2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1017亿元,同比少增807亿元,2021年新增地方债额度2月尚未下达,政府债券融资较去年回落。3月初两会召开,财政预算方案下达,2021年特别国债取消发行,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及专项债券额度合计约7.2万亿元,较2020年减少1.3万亿元。财政政策定调“提质增效、更可持续”,2021年政府债券将构成社融拖累。
( j( v/ _+ \ j7 |/ l6 R) ^* P% q4 q8 [5 t" Z- n
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券融资同比、环比均现回落,美债利率大幅上行带动国内股市估值调整,股票融资环比回落。2月新增企业债券融资1306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少增2588亿元、少增2445亿元,月内信用债市场利率有所上行,企业融资需求或部分转向信贷。2月新增股票融资693亿元,环比少增298亿元,春节后美债利率大幅上行,带动国内股市估值调整,抱团股大幅下跌,股市交易热度有所回落,或带动股票融资降温。
" e8 Q1 g; `; m& C
- B8 [3 j& K0 ?; {9 a ; ^/ N- P1 A! r G
. ~1 J! y+ Q7 q+ \! r0 H7 x# Y* a8 w
' T* @) B* Q/ l3 W 5、2月新增信贷创历史同期新高,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较为强劲、银行间资金面较1月的紧张状态边际缓和,支持信贷超预期多增。信贷结构层面,实体投融资需求强劲,企业中长期贷款创历史同期新高。居民短期及中长期贷款均现多增,但主要反映低基数效应。
9 U+ l7 o& ^% ]# R+ u
, O* q& X7 o( H4 d. I" ?) A9 e# e 2月金融机构口径信贷同比增速为12.9%,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2月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亿元,同比大幅多增4529亿元,在春节假期集中、工作日减少因素干扰下,创历史上2月新增信贷规模新高。但向后看,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监管有意引导社融、信贷增速回归常态水平。 3- 6月高基数下,信贷增速或将再度回归下行轨道。
3 K$ |8 }6 ^4 j5 P' p! }& I6 M& E% M
( z8 w* T1 Y. p# F* c4 n j z 结构方面:
, P7 w9 D: T$ F. \3 ?
; V4 M9 K$ r" v7 O 企业贷款方面,实体投融资需求较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中长期贷款新增1.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2月新增企业贷款1.2万亿元,同比多增700亿元。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分别大幅少增4052亿元、大幅多增6843亿元、多减2489亿元。1)短贷及票据延续压降态势,其一,信贷额度偏紧、实体融资需求较强,银行腾挪额度优先满足中长期贷款,其二,去年2月疫情全面冲击经济,为维持现金流运转,政策支持下企业短期融资大幅增加,基数较高。2)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多增,其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PPI持续回升,企业盈利改善,库存回补,2月制造业PMI维持在扩张区间,实体投融资需求仍然强劲。其二,监管强调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 i) l+ h3 p/ y3 ~+ m6 j- i
# ]' y0 k! I) O: D, y) f+ [! \ 居民贷款层面,低基数效应下,短期、中长期贷款均现多增。2月新增居民贷款1421亿元,同比大幅多增555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减1813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742亿元。去年2月处于疫情爆发初期,居民普遍居家隔离,新增居民贷款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低基数效应下今年2月居民贷款明显多增。同时,地产销售维持热度,支持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但地产调控不减、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后续居民按揭贷款增长或保持平稳。* I4 O7 N# O9 U8 X* O
2 f# Y& }4 N8 g. Z/ w" S
" V! O/ r: V7 S; k( D* m! k

! a' \- @+ r* P# R1 y+ W2 [4 ^ t' u1 L3 T" `& R# P0 o) K. e* G
6、2月M2同比增速10.1%,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2月资金面边际缓和、信用扩张节奏加快、财政投放加速,共同提振M2。M1增速环比回落7.3个百分点,但主要反映低基数因素消退及春节错位效应,实体经济活动仍在恢复。( b: V' s! [$ G# g
( n' N- U, s% s
2月M2同比增速10.1%,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2月资金面边际缓和、信用扩张节奏有所加快,叠加财政投放加速,共同提振M2增速。从结构来看,1)企业存款减少2.42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减2.7万亿元。居民存款新增3.26万亿亿元,同比大幅多增3.38万亿元,主要受2021、2020年春节错位影响,2021年春节在2月,企业集中向居民发放工资、奖金,导致企业存款大减、居民存款大增。2)财政存款减少8479亿元,同比大幅多减8687亿元,财政投放有所提速。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1万亿元,或反映春节前股市上涨带动居民、企业进入股市。
5 \& J2 A/ x: H. q+ g2 U" ^
1 |+ C6 V0 P9 s M1同比增速7.4%,环比回落7.3个百分点,主要受春节错位效应影响,2月企业集中向居民发放工资、奖金,拖累M1增速,但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房地产销售热度仍存,实体经济活动仍在恢复。; v+ L T- _/ W4 L* G- w
( B0 N9 X0 s6 Y/ B! b
* Z) M8 e2 m9 Z

& f/ ~& `% B# i& w
5 V- j1 S' e8 V& t& e& |, S
+ u' ]8 A# A* m' w
+ b C0 s; l7 O* p6 F# q! `2 V! z+ p$ c; v) K
7、猪周期下行压制,CPI低迷。5 t% J9 j$ j9 Z) r2 e5 K
) _, ~2 m' X: f" S" v- B 2月CPI环比0.6%,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同比降0.2%,较上月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2月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0%,较上月上涨0.3个百分点。
9 [; e* ~5 R) k/ j. w: Z4 ?6 H# a$ b% I/ e0 }) _
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上涨1.6%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同比3.3%,较上月下降7.6个百分点,主因油价上涨导致储运成本上升。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7.3%,较上个月降幅扩大6.9个百分点;生猪出栏持续恢复,猪肉价格下降明显,同比降14.9%,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上涨5.6%转为下降3.1%。蛋类和鲜果价格同比分别为3.0%和3.1%,均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
D: \* n( S7 |- r
# o' f* `9 g E2 @ 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受就地过年影响,文娱消费需求有所增加,教育文化娱乐同比涨0.6%,较上月上涨0.6个百分点。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环比上涨3.4%和3.7%,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降5.2%,较上月上涨8.2个百分点。交通通信价格同比下降1.9%,其中飞机票价格同比下降28.2%。; u6 }5 n( b$ g6 q& O! E6 V4 F
. p# Y4 h' ^/ n6 x# t8 |: A& o7 \0 s
: R) j s4 P" P' O- y 3 V* u4 l5 m) m- Z! f3 F3 S
% ~& w/ E$ y% A' z3 `- ? - m6 t; Y5 \4 R# G% Z

1 U; x0 w; v- C0 V$ ?1 [. k R% H# `7 k$ _; K3 k
8、全球经济复苏叠加供需缺口,PPI持续上行。
2 e0 F0 \' J9 ` E. l
: A* J+ ^8 A3 j- } 2月PPI同比上涨1.7%,较上月上涨1.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3 U, M3 x# ?+ g$ e
8 Z+ {6 Y. L9 m PPI 上行主因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出口和投资恢复,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拉动。2月布伦特原油均价环比13.3%,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4.8%,南华螺纹钢环比1.9%,LME铜环比4.7%。 V( d' H2 P, F
9 ~+ g* `0 h. Y1 W; }3 Y 分行业看,涨幅较大的主要是煤炭、石油、化工、有色和黑色金属。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相关行业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涨7.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4.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1%,涨幅分别扩大1.1个百分点。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上涨5.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3%。' Z, g2 P: X6 j0 Y% \, v% x
: T) p. e3 f4 r! d A) a # K* s; q$ e5 X4 f6 a. C! [' o

; M, Q) H% G$ y/ b* \% T" N) x5 z9 A9 r
$ E+ k- ^3 r, C9 u, P0 ~/ O
3 S# i( ?6 V6 I* x
; }9 g: a g+ e4 |7 o% L& |/ t( i8 J 9、预计通胀年中冲至高点,但通胀整体温和。7 S5 F1 E/ O3 S4 H% r
; C; d% H! Y( Z% f6 \. C( F 我们认为,中国工业品价格在第二至第三季度达到高点,随后收敛,总体涨幅有限。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逻辑是全球经济复苏、供需缺口、全球低利率;预计欧美经济在第二至第三季度疫情达到可控状态,经济修复加快,抬升通胀。但中国经济复苏见顶,需求边际放缓,叠加猪周期下行,通胀整体温和。0 ~9 D6 a& x0 j( W2 R2 g) I
. P* {, G! B$ _
1)海外经济复苏预期抬升* G) P" A# `6 |, L1 Z y2 m
6 j9 k0 x6 @; U& w F6 m 受益于海外疫情防控效果较好、美国财政刺激,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强烈;欧美经济在二季度左右加速修复。
+ U" c- q1 m) L
* h* }# I1 p+ E5 T0 p# `% b9 } 全球新冠病例日新增拐点已现,欧美疫苗接种加速。全球单日新增病例于1月上旬出现拐点,美欧等多数疫情严重的经济体均已出现拐点。全球疫苗接种稳步推进,中国、美国、英国、欧洲接种速度全球领先。以美国和英国为例,当前美国和英国接种速度分别为217万和35万,累计接种9209万和2352万,以此推算,约第二至第三季度达到70%免疫水平。; \' p7 Z' c8 f
" _3 D T* @( T 3月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1.9万亿美元新一轮财政刺激法案。包括每人1400美元的救助支票,每周3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至9约6日,3500亿美元的国家援助补贴,340亿美元的《可负担医疗法案》补贴以及140亿美元的新冠疫苗补贴等。
' H6 ] R+ ^9 T9 {
4 W* U+ ]2 k ]+ \- D0 P$ _ 2)国内经济复苏边际放缓
3 U8 _2 x) [$ w2 n. Y! m$ ~4 w* _9 U6 m. c
我们此前判断,中国经济周期正从复苏转入过热和滞胀;2021年1季度前后经济顶,随后回归潜在增长率,增速前高后低;正在逐步验证。
) I X" v9 |2 ~& a' J
( M2 g: h# i2 J% R' ^8 K' B) _ 需求端边际放缓。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减弱,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面临放缓压力。基建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大幅下降,叠加地方财政压力大,挤压基建支出空间。消费仍受就业和居民收入抑制;随着疫苗大面积使用、欧美疫情逐步缓解,海外供需缺口修复,今年下半年出口将承压。! P9 e5 D0 V% d- m$ J8 Y* i( f, \
! m! p2 N) }" s/ v" |
3)猪周期下行抑制CPI上行空间! s4 A/ \/ V3 l( a* z4 ]# B. |+ X
7 y' X$ ~+ h( b6 h
本轮猪周期始于2018年中,2020年猪价震荡下跌。本轮猪肉价格受到非洲猪瘟、环保限产政策、猪周期内生上涨动能、规模化养殖等多重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涨幅大、速度快等特点。全国22省市猪肉价格均值在2019年11月超过50元/千克高点;随后震荡下行,截至3月9日,猪肉价格31.8元/千克。$ b+ o d+ D+ h: K. N4 f# H
$ K. K4 M' l% r 随着生猪产能加速恢复,猪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生猪存栏量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均于2019年10月见底,此后持续增长,产能逐步提升。. T% B0 [: i2 C( k* _( M6 Z0 L
2 T3 H. C5 l1 u: a) U4 Q1 Y
- o5 Y' _1 h9 m, z7 ?1 M4 \: b

0 T+ |, m. X. p- Q7 n( B4 S5 a$ W" x; b8 R# e! C
$ j9 [, L) M; Z$ v# h% e; 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