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山东特勤”现象拷问:是谁给他们“执法”的底气? ! ^$ \1 t( E' s2 A" R
; O( g& `$ {) U. v' Q. N! Y: {' z& l$ R( O/ F2 N Y6 g _, D
5 B7 k$ a& ^# m* a' n( H0 x8 _6 ]. A
7 }% R- P8 {( J5 Z& v( z4 t
4 o1 |: X: t# G! ?3 \3 j: R" c) V4 X; X9 s g* d
6 j6 x9 X; P2 V( |/ C9 r: P法治周末 ! _. C8 P& l' f t# o1 G
# ]1 T5 H" c g v& ?
1小时前·《法治周末》官方账号 # A- D* T4 r$ R# ^, C$ I9 e1 i j
: a# R; j! [* I9 K5 F6 L点击上方“法治周末报”可订阅哦!
8 C+ Y, o. ~ q0 {, e1 u9 E. @( h, Y' Z" \' t
* j' a( i" |5 G6 c
% P4 _( f. s" p5 b5 f5 L% R山东特勤 烟台工程机械应急支队 官网截图。图/网络 , P; S, f- y. g$ G) e% w
5 t3 j0 ?8 v. l$ L9 h最近,一家叫“山东特勤”的机构引起了网友注意。“山东特勤”是由一系列机构组成,层级分明,省级设“总队”,地市级设“支队”,县级设“大队”,办公大厅设置咨询、维权、上牌等多个窗口,工作人员身着与交通执法部门样式、颜色相似的制服,这架势,足以让许多人以为其是一个“政府执法部门”,但它只是一家私企。烟台市应急管理局明确指出,“山东特勤”注册了商标,它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上牌服务”系行业自律、自愿行为,而非政府行政行为。但这家企业称其开展“行业自律”,获得了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以下简称中机协)的授权。中机协在民政部登记备案,中机协工委会是中机协的分支机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中机协工委会原秘书长王光群与“山东特勤”法定代表人王光群疑是同一人。记者调查还发现,中机协已在河南、福建、广东等多省授权成立了多家“工程机械管理服务中心”,运营方同样为类似“山东特勤”这样的私企,工作模式与“山东特勤”基本一致。(据 2019年5月16日《第一财经》)
/ j0 E6 V7 j; a1 ~9 y/ \& }" T
打着政府执法部门的旗号,却挂羊头卖狗肉,将生意做成了行政监管,套路满满的“山东特勤”可谓“牛”矣!从机构名称到制服,看起来跟行政执法部门没有什么区别,“山东特勤”拿着一个“中机协”所谓的“授权”,竟然“有了”执法权,俨然一个“二政府”,充当起了工程机械的“管理部门”,并明目张胆地向企业收“保护费”,交钱办牌,搞得跟真的一样。揣着明白装糊涂,混水摸鱼。然而,究竟是谁给他们“执法收费”的底气?
5 k2 k+ D* y) m- a1 i% F1 T5 `2 D4 A B! t
3 S( ^2 ?% M1 p0 H4 A% i! d
1 }# l& `. }/ r, k7 F, h" T0 D) r山东特勤烟台工程机械应急支队官网截图。图/网络 7 W$ U5 l! u$ |1 W+ o% s0 E- S! z
# N7 T8 L) j! U3 W
对行业协会的管理,不能成为改善营商环境的“盲区”。一些行业协会把中央 精神当耳边风,把违法违规当儿戏,偏离“社会属性”,通过开展像“山东特勤”这样冠冕堂皇的机构来攫取利益,已是被诟病已久的社会问题。“山东特勤”现象突显出某些行业协会存在的问题依然严重,政府部门在管理上不能任其打着“红顶商人”的幌子,继续暧昧不清地开展业务。“山东特勤”的这样的“特勤业务”也不能在全国泛滥,“山东特勤”的“业务”这么做是不是合法、收费是不是合理,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及给予其“授权”的“中机协”是否存在违纪违规行为?“山东特勤”和其关联的行业协会,这样的机构到底该由谁监督管理?谁来维护会员企业在协会里的合法权益?像“山东特勤”这样让人弄不清底细的“假机构”,在全国还有多少家?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当调查清楚。
4 ~. B5 {" Q) R# C1 z. P! ^
+ [- o" m) h8 ~) T. g( `. M
W" J$ E0 ]5 |- o6 @8 \/ ^7 F
* o$ m( `0 V4 L# I; [+ Y' b1 ?+ C0 V山东特勤烟台工程机械应急支队官网截图。图/网络 . Z0 x; s( @9 k
/ D( K% B5 G9 _" A# ~+ K% b5 X) ^
把生意做成了监管,向企业变相收“保护费”,“山东特勤”这样的奇葩单位逐渐消弭了政策的公信力,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是谁给“山东特勤”这样的机构发放的营业执照?又是谁对“山东特勤”所谓的上牌培训业务,并给予了他们乱收费的“权力”?“山东特勤”这样的冒牌机构的存在,及其“执法制服”和带有应急救援的车辆是否经过审批?“山东特勤”注册的商标是否合法?其开展的“业务”背后是否隐藏着腐败问题?对于“山东特勤”这样明显违法、狐假虎威、涉嫌冒充政府机构的企业,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给民众和“被收费”企业一个确凿答案,更应当履行好监管责任,对其开展的“市场业务问题”严查,发现违法问题,应依法取缔,并移交相关部门追责。 $ ]/ Q7 h5 H% a7 ^
# u5 V! l6 S) Y7 `! g a(特约评论员 张保平)
* @" ?" ^2 b) e9 V
" X& Y/ j" j) O" N- F—END—
W# q. x% K4 f5 {* g1 h' T+ ?* i, s" b! Y5 [8 D5 {0 q: U
责编 吴昊 王京
6 S0 ?! |" ?+ T6 Q5 C- M!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