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8-12 23:22:56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 金口木舌 * [9 N( C0 n* h9 v
【拼音】: jīn kǒu mù shé* `! B! c" c3 a9 d% @
/ L& c6 {" I' c) N【解释】: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x6 t* ]/ p' L7 N: u! }) F% i" v5 k, p0 P& L9 }) m6 A
【成语故事】:
! @6 L: I9 v0 K7 b+ S. w% C$ Y; q8 s5 u r0 E& C, a; L
夜久月高风铎响' g3 o1 S0 V3 J* b5 Y: ]
在铜钟的家族中有一种称为“铎”的。它的式样象钟,但个头很小,上有孔,装上木柄,可以执在手中。铎里装有铎舌,摇动时铎舌撞击铎壁而发出清脆的声音。有以铜为舌的,称为“金铎”;有以木为舌的,称为“木铎”。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种大铃铛。; P U. m' w Y5 ?% E
铎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于军中发令。按古代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的长官称“司马”,司马执铎。发布军令:“必奋铎以警众,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所以司马又叫“振铎”、“鸣铎”。军中以鼓声为进军之令,以金声为退军之令。铎为铜铸,为金声,司马以铎声指挥鼓手。
! F/ D5 t+ k6 G, { “铎”与“度”同音,有号令限度之意。古时发布政令时须用铎声召集民众。朱熹曰:“木铎,金口木舌,施教时所振,以警众者平。”后世常以“金口木舌”(即铎)代指传教布道之人。故尔,《论语.八修》篇云:“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夫子自喻为天的代言人了。$ }' h5 H) l$ b
商代时,在岐王宫中竹林内,曾用丝绕悬若干个很细小的玉片,每当风起,玉片互相碰撞发出声音,宫中人听见响声便知外面起风了。因玉片声弱,后来便在宫殿檐角悬挂若干装有铃舌的小铜钟,风起而铃响,被称为“占风铎”或“风铎”。后代高大建筑尤其是塔,每层檐角上都悬有风铎。微风乍起,一阵叮当之声,别有一番情趣,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或借景抒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悟真寺》诗中写道:“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另一位诗人张耒也有“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寒”的传世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