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7-6 11:31:3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西部文博会(简称“文博会”)了解到,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邯郸赵窑遗址发现了商代火炕,这一发现将我国使用火炕的历史从西汉提前到了商代。& E: ] H+ Z* h( y: R6 G4 E4 o' Y8 G
“火炕是我国北方居民的取暖设施,此前我国有关火炕的最早记录是2006年在保定徐水东黑山遗址发现的西汉火炕,此次赵窑遗址五号房址发现的则是商代火炕。”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魏曙光说。
6 k8 E1 g0 y3 L1 Y: y 赵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是河北省参与“考古中国—中原文明化进程研究”的专题研究项目。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武安市文物保管所组成考古队,对赵窑遗址进行全面调查、重点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认识。
( R8 ^. l- u b* @8 v# k( u 魏曙光介绍,2021年10月至今,赵窑遗址已完成发掘面积340平方米,部分揭露出商代聚落。截至目前,共发现房址9座,大体呈3排3列,其中有4座房址为前后双室形制,多数房址有台阶式门道,部分房址的人祭现象,体现了较高的等级。其中五号房址前室的发现最为重要。* {0 o9 q" v9 M9 v
考古人员发掘发现,五号房址是一座半地穴双室房址,前室居北,后室居南。在前室东壁北部、门道台阶南侧有一半圆形壁炉,壁炉直径0.8米。
4 P% j* |% @( K) i+ ? T 经解剖发现,五号房址前室底面西部异常坚硬,硬土面下方有一层厚3厘米的灰烬。前室底部有一条红烧土浅沟从壁炉底部沿房址北壁向西,在北壁中段浅沟分成3股,从不同方向进入硬土面下方。南壁下方也有一条红烧土浅沟,向西与硬土面相连,向东与房址东南角的灶坑相连。从壁炉经红烧土浅沟进入硬土面下,再经红烧土浅沟与灶坑相连,如此形成一个完善的导热系统。3 S3 ~. C% W y) V+ z: ]- V
据文博会了解,专家推测,五号房址前室的硬土面应是火炕面,因坍塌而凹凸不平,红烧土浅沟就是烟道。从出土的陶器分析,五号房址的年代为晚商早期。/ d: W1 ]6 w5 P+ r1 |/ \+ u4 f
“赵窑遗址商代聚落初露端倪,已经体现了较高的等级和价值。赵窑遗址的发掘对于仰韶早期文化聚落布局和夏商周时期冀南地区文化序列的演进研究有重要意义。”魏曙光说。: R5 K" a3 |' D. g1 ]
赵窑遗址位于邯郸武安市赵窑村,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于1960年、1975年经历两次发掘。据文博会了解到,赵窑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从距今6400年的仰韶早期开始到汉代几乎没有中断,尤其以发现仰韶早期的环壕聚落和中晚商时期的高等级居址和墓葬最为重要。' `* X( \- p5 o( z2 M0 J7 m
# p4 V+ K% T7 d3 f7 J8 m6 ~)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