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150|回复: 37

[城市建设] 装个空调要等12年,想热死纳税人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 08:38:04 来自手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28日,英国《独立报》伦敦部分地铁因为没有安装空调,尤其是最繁忙的中央线,车厢内温度上周飙到了40℃,犹如炼狱。


英国某友质问,每天6.8英镑的车票钱,却得忍受40度的高温,而且老人,小孩,孕妇都面临着危险,政府到底管不管?


伦敦交通局回应网友:空调列车要等到2030年,也就是12年以后才会有。


 
 
— 大济宁 APP 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喝二两呗 2018-8-1 09:46 威望 +2
扑热息痛 2018-8-1 08:58 威望 +2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7:2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年开始,伦敦地铁采取PPP模式,政府只管运营和票务,其它都交给了SSL,BCV,JNP三家公司经营(特许经营权),从彻底私有化往回退了一步。


这三家公司是稳赚不赔的,英国政府每年还要给它11亿英镑的服务费。政府是希望它们对地铁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填补政府资金缺口,改善伦敦市民出行条件。


私人资本天然属性是“获取利润”,而且越快越好,得到项目之前,三家公司都口吐莲花,说自己如何如何有良知,有道德,一到手之后,在票价上折腾了七年,然后一家接一家宣布破产。


最终PPP模式在英国彻底失败,2010年伦敦地铁又回购了财团的股票(3.1亿英镑),地铁控制权回到了国家手里,安全问题总算基本解决了。


有人辨称伦敦地铁现在是国有化,但不敢说经过这七年白白折腾,浪费了多少金钱和时间。


私人公司可以倒闭,破产,装死,最终还得国家出来收拾烂摊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09:4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经济衰退对英国国有企业触动不大,毕竟工业实力摆在那里。但撒彻尔夫人是跟里根跑的,美国恰好兴起“新自由主义”。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成了新自由主义的“圣经”。


《通往奴役之路》主要了表达什么?


民众享有极度的个人自由,国家只负责国防和秩序,法律。民众可以吸毒,可以进行任何方式的性行为(只要你高兴你可跟山羊发生关系),可以拥有枪支,企业可以发行货币,打破国家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货币竞争越激烈,货币越有效。


民众个体和企业拥有极度自由时,他们也将失去政府的福利,劳保及最低生活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激发出最大活力,促进经济繁荣。


这套理论,在英国叫撒彻尔主义,在美国叫里根经济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09:3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之后,英国工党证府实行了“国有化”路线,将公共事业掌握在国家手里,成立了“国家企业局”,证府成为公众利益看管人,想通过渐进式国有化,提高英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到了1979年,保守党上台,撒彻尔夫人将“国家企业局”改组(废掉),与清闲衙门“全国发展研究公司”(NRDC)合并,改名为英国技术集团(BTG)。

国企局没了, 撒彻尔夫人私有化之路就少了一块挡路石,很顺利地卖掉了英国航空公司和电报公司。全国货运公司只卖5300万英镑。

英国两年经济衰退,私营企业纷纷破产,但“经济学家”将矛头对准了国有企业,说是因为它们的垄断夺走了私营企业利益,因此要让英国经济恢复活力,必须彻底私有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08:4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回应可以说相当佛系了,莫急,莫急,美妙的冬天就要到了。


根据欧盟规定,超过30度的密闭车厢,只能用来运牲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 08:4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2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08:4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息传开,欧洲仿佛被唤醒了,纷纷表达自己的不满。


法国佬却冷笑一声,7月30日,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称,最近几天,大巴黎地铁(RER)的B线测出了车厢43摄氏度,D线车厢温度最高52摄氏度,英国佬你们叫什么叫?知足吧。


而且巴黎地铁有16%的车厢除了车窗车门之外,不具备其他通风设施。


不过,巴黎要比伦敦幸运一点,他们到2021年D线就会有空调车啦,2024年B线也会有啦。


两位老牌资本主义帝国,果然是难兄难弟,前些天还说要互相搀扶着派军舰来南海看一看,走一走,现在又一起忍受地铁高温。


中国肯定是最大输家,我们在地铁里冻得瑟瑟发抖,根本体会不到民煮的温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 08:5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日。{:11_1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09:3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10月15日,当时的伦敦市长约翰逊在北京地铁考察,他用的最多的形容词是“真棒”“真干净”“真便宜”“人真多”……


不过,他回去后,也没办法把考察成果化成实际成效,然后,他去内阁当外交大臣去了。


为什么英国地方长官和内阁成员都知道地铁困境,却无力去改变?为什么中国人认为政府必须立即处理的问题,伦敦敢拖到2030年?


归根结底是不顾英国国情,抛弃了自己的发展思路,跟着美国瞎嗨,盲目信奉“新自由主义”将一切推向市场,同时又把“小政府大市场”理论视为金科玉律。


既然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那车厢没空调又何必报怨政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09:34: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那车厢没空调又何必报怨政府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 09:3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 09:5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区物业真不是东西,光收钱不干事儿,还往金牌物业公司身上泼脏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09:56: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掌管英国铁路局的是彼得.帕克爵士。


帕克爵士反对将铁路私有化,他坚持铁路局承担社会责任,保障民众出行的观点,盈利不是主要考虑方向。但说服不了舆论界和内阁。

因此英国政策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铁路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私有化进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09:5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11月,在保守党内阁推动下,英国议会通过了《铁路改革法案》,1994年实施,1997年完成私有化。国家铁路局(公司)被120多家私营企业取代。


管理方式从行政体系上下级发号施令,变成了依照合同办事,政策执行的力度完全不一样,合同嘛,按最低要求完成就OK了。


车厢高温还不是私有化主要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安全。


私有化一完成,安全事故频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 10:0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0:04: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车厢高温还不是私有化主要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安全。


私有化一完成,安全事故频发。


1997年,两趟列车相撞,7人死亡,150人受伤。


1999年10月5日,帕丁顿车站,列车相撞,3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


2000年10月17日,一列旅客列车在哈特菲德弯道脱轨,4人死亡,近100人受伤。事故原因是钢轨出现裂隙,导致断裂。


2001年2月28日,北部大黑克镇,客车和列车相撞,13人死亡,70人重伤。


还有一起事故,中国人可能有印象,2002年5月10日,波特斯巴车站,一节车厢脱轨冲上站台,7人死亡、67人受伤,两名中国台湾女记者遇难,香港凤凰卫视主播人刘海若重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0:05: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上和地下铁路安全质量极速下降,票价却一涨再涨,伦敦市长利文斯顿强烈批评伦敦地铁私有化后,安全问题恶化,私人公司只会全力赚取利润,不会为改善铁路安全和服务增资。


2001年4月10日,伦敦市将私有化计划告上法院,官司最终是胜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 10:1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英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0:1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晚点,停运,脏乱差成了常态。

英国TV4做了一次民调,60%以上民众希望地铁收回国有,不能再让私营公司经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17:2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政府想甩开财政包袱,轻装上阵,结果私有化后,全国铁路补贴每年高达29亿英镑,还要付给私人投资者一大笔利息,离“甩包袱”目标越来越远。


私人公司拿到政府补贴会怎么做?尽力完善服务条件和安全设施,还是尽力留下最多的补贴余额?它们连车厢清洁工阿姨都要省,省一份工资就多一份收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热门排行|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网站地图 鲁ICP备1802875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GMT+8, 2024-11-25 17:34 , Processed in 0.094238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