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济宁生活二十余载,与太白楼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济宁留下了五十余首诗词歌赋,被人们广为传颂,他就是李白。今天带您一起听传说,寻诗仙!
今天小编带您要探访的是大名鼎鼎的太白楼。我们都知道,它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在此寓居而闻名于世,也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纪念诗人李白的古建筑。然而,太白楼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太白楼,去体悟圣人遗风。 据了解,太白楼在中国一共有四处,分别是济宁太白楼、马鞍山太白楼、歙县太白楼、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李白故居太白楼。其中李白在济宁生活二十余年,日日在太白楼上饮酒赋诗,在此期间得到玄宗皇帝的征召,受到赐还后又归于此。所以说济宁太白楼与李白的关系最为密切。
据史料记载,太白楼即“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携同家人由湖北安陆移家至任城(济宁),居住在酒楼之前,“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李白去世近百年时,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宋、金、元代对该楼都进行过重建和修葺。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591年) ,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重建太白楼,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迁于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就是现今的地址),并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楼”。现存的太白楼坐落在明代南城墙上,雄伟、古朴、壮观,延续了明洪武年间的建筑风格,而又不失唐代楼阁的风韵。 “诗仙”李白一生走过了62个春秋,23载寄家古任城(今济宁),于是济宁被誉为李白的“第二故乡”,他的一生以其豪迈瑰丽的诗作,突破现实的幻想,记录了大唐盛世繁华,也反映了突破当世政治的前瞻思想。李白现存的1000多首诗歌中,50余首创作于寄家济宁期间,济宁和太白楼无形间也成为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和自由积极思想的见证。 目前,全国仅存与李白有关的传世文物数量并不多,除《上阳台》珍藏于故宫外,绝大多数的文物都在济宁。太白楼内现存唐、金、元、明、清历代名人题咏260多篇,题咏作者达200余人,馆藏历代原始刻石50余块。
在太白楼众多的文物中,尤以李白手书的“观”字碑享有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堪称太白楼的镇馆之宝。 在随行向导夏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太白楼的二楼,步入大厅映入眼帘的便是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人所书“诗酒英豪”的石刻,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线刻的“三公画像石”, 这两座石刻与李白浪漫豪放的风格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馆内还陈列有明代祝允明手书的《饮中八仙歌》狂草横幅长卷,明、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李白研究文集,以及当代著名书画家的数十幅书画精品,为太白楼留下了无价的文化瑰宝。令人耳目一新。
漫步于太白楼内,古朴典雅,文化气息浓郁,如今的太白楼已然成为了古运河济宁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运河沿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展馆在带给市民大众知识和愉悦的同时,更让人们领略到了盛唐时期济宁历史文化的辉煌与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