犄角旮旯冒出那么多“抗战老兵”的故事,有几个经得起推敲?
关于抗战老兵的故事,为了服务于他们未可言说的目的,只能是造谣造谣再造谣,而且是毫无逻辑、毫无事实依据的低劣造假。这里,笔者搜集整理了几例媒体和公知造假“抗战老兵”的案例:
1. 上着学就四战长沙了
先来观摩一下《新京报》的这记“刀法”:
根据关于李昭东的介绍,他原名李振声,1918年10月生于河北通县(现北京市通州区),是黄埔军校18期学员。1937年9月,李昭东在汉口响应抗日到底的号召,赴上海嘉定县入伍98师,首战即任重机枪连班长。1943年在军部搜索连任中尉排长,在军部谍报队任上尉谍报员。1944年调到青年军 202师,时任战斗防御炮连上尉连长。老人参加过长沙四次大会战,负轻重伤三次。由于屡立战功, 1945年在重庆被授予梅花奖章。日军投降后,蒋经国委派他到胡宗南新17旅任旅部上尉参谋,旅长王作栋、团长毕铁桥。最后官至少将。
黄埔18期学员?黄埔18期应该是41年四川入学,43年毕业,据网友查证,18期里面名册查无此人!
参加了四次长沙会战?历史上的长沙会战第一次是39年9月至10月,第二次是41年9月17日至10月6日,第三次是41年12月到42年1月。莫非当时的黄埔军校已经把学校搬到了抗战前线?
获得“梅花勋章”?首先《陆海空军勋赏条例》中不存在这个勋章,然后国军唯一饰有梅花的是复兴荣誉勋章,只颁发给飞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