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被寄以厚望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在大年初一跟观众见面了。这部由山东济宁籍导演郭帆执导的电影,在科幻大片中给济宁做了最硬核的广告,影片才刚刚上映两天,就在济宁人的朋友圈里热议开来,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大家都在议论这部影片,议论郭帆,议论有关济宁、济南的场景植入。 郭帆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济宁就读,电影放映后,更是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支持。郭帆的初中同学张艺回忆上学时的情景说:“跟郭帆是初中同学,他上初中的时候个头很高,很帅气,性格属于那种很阳光很活泼的性格,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画漫画,而且漫画画的特别好,学习也很好,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在《流浪地球》片子当中的看到了济宁的地名,就感觉他这个,不光是有科幻,而且是还有人文的一种温暖感觉。感觉郭帆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一个导演,在片子当中出现了很多济宁的元素,对家乡有很深的热爱之情,他才会做到这一步。” 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流浪地球》虽然外壳是一部硬核的科幻片,但是内核却是柔软的,是有着浓浓情感的。身在流浪,心在故乡。郭帆也和很多济宁的80后、90后一样,对故乡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和挂念。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郭帆,不仅是地地道道的济宁人,而且还是济宁一中的毕业生。 在济宁一中就读时,郭帆的班主任是房兆春。他回忆说,那时候郭帆是个文质彬彬的大男生。济宁第一中学教师 房兆春告诉记者:“当时,郭帆同学给我的印象是个子比较高一米八多,比较喜欢打篮球,这个班级的集体活动他都能够积极参加。我们班级的板报,(郭帆)漫画画的很好,我们班级板报,几乎都是他自己全做,后来是班里的宣传委员,就是这么一个印象。他在平常学习很刻苦。我们班是文科班,男同学一共印象当中有十几个同学,他们非常团结,同学关系都非常好。这个班级的集体活动,无论是运动会,无论班级的晚会,其他活动他都能够积极参加集体意识非常强。学习也非常刻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郭帆同学印象就是他时刻牢记家乡,包括上一次拍同桌的你,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当时我们老师就说,你什么时候有时间的话,拍一个反映我们济宁这个方面的这些电影比较好的,这次我看着电影当中有很多济宁元素,说明他还是心系家乡的,对我们济宁还是比较有感情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培养这样的学生,我也感到非常自豪。这部电影看了之后非常震撼,画面非常精美,这个可以说和美国大片儿有一个媲美,为了自己的家乡,为了地球而奋斗,也反映出了他本人热爱家乡、热爱故土这样一种观念。” 《流浪地球》春节第一天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科幻大片强势来袭,果然很震撼,上映短短几天影片赢得了绝好的口碑。影片特效自然不用多说,完全不输好莱坞,主场变成了我们的祖国,恢弘的空间站和与木星的太空戏都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国霸气的空间科技。剧情方面也采用了中国元素,突出传统中华家的概念,去流浪也要带着家——地球。片中也展示了中国式家庭教育,整部电影的叙事模式以及所表达的对故土的热爱,与导演小时的经历以及在家庭中接受的传统教育不无关系。据导演郭帆的家人讲,郭帆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接受的是传统的中式家庭教育,对家乡也有着深厚的感情。郭帆的姥爷付云光说:家庭教育向来是很重视的,郭帆读小学时期在姥爷家成长,姥爷就常教导他要听老师的话,好好的学习课程,好好的搞好作业,经常对他们进行学习的教育。现在工作以后,也是常常教导一定谦虚谨慎、别犯错误,听党的话跟党走,不忘本,常常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郭帆的小舅付志伟说:“从小这孩子呢,就有一个爱好,喜欢美术,喜欢画画,他有时候画能画到夜里两点,随着年龄长大,他这个爱好越来越浓厚,后来他就想能够从事电影这个行业,始终有这个梦想,想在电影界打拼奋斗。这样呢,到了北京慢慢的发展,走到了今天也确实不容易。从小他在家里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我们这一家人呢,首先热爱党,热爱国家,这是他的政治品质。 郭帆是生在济宁长在济宁,是济宁土生土长的一个导演,当他创作的这部片子以后,把济宁这个植入他的电影当中去,他有这个家乡的情怀有这个情节,走得再远飞得再高,没有忘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这是他的一个很难得的一个优秀的思想品质。不忘根,不忘本,不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