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网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独视角
孔明在《出师表》中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一个打压君子、助长小人的环境,必定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怕环境,当朝政和民间的风气变得连做真小人都比当伪君子更坦然、更自豪、更理直气壮,必将摧毁贤臣君子们所珍视的价值,彻底败坏所赖以生存的信用体系与道德良知! 那么,“伪君子”和“真小人”哪个更坏呢?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小型测验,将“伪君子和真小人哪个更坏”这个问题提给身边各色人等,答案五花八门,整理简化如下: 朋友A:真小人确实比伪君子要好点。他真呀,不掩饰,你知道他是小人,你就会有意识地防护,预控坏事发生,他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浅;伪君子就不同了,你不知道他其实不是君子——成为伪君子本身就需要相当高的情商和智商,所以危害程度更深,对于受害者来说,则受到更大的损失!朋友B:真小人有时心里藏著善的种子,那就存在著觉醒的可能;伪君子不然,他把善当成伪装的外套,他混淆了作为工具的善和实质的善,更容易丧失这个品质。朋友C:比起来,伪君子比真小人稍好。伪君子得诉诸伪装,至少在表面上认同道德,不敢堂而皇之地挑战世道人心,这说明他心里还是明白是非、对错,行事多少还有顾忌或底线,还对某些社会规范怀有畏惧之心;真小人呢,毫无廉耻,肆无忌惮,亵渎社会的基本价值规范,更不怕做坏事,更加凶狠!朋友D:真小人之所以不当伪君子,很多时候是没能力当——就好像真小人当不了官差衙役、只能当山贼土匪来收买路钱一样。比起来,伪君子能力更强,更得民心,发展潜力更大,更难以对付!
朋友E:套用现在很流行的“信息不对称”概念:伪君子就是人认知上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其真实的道德底线与公众认知的道德底线有落差,人们并不知道这个落差有多大;真小人就不存在“信息不对称”了,你提防著这类人就行。朋友F:真小人算是率性而活,从经济学上说,对真小人,判断成本很低;而伪君子有欺骗成分,对伪君子,判断起来就很困难,大大不利于自己的决策。朋友H:真小人不伪装,伪君子呢,令大家失去了提防之心,你对他掏心掏肺,到头来自己被出卖,发现真相后导致你价值观崩溃,内心更受伤,甚至影响人生道路。朋友K:真小人的行为容易被总结出模式,下一步行动容易预判;伪君子就不容易被总结出行为模式,他们的下一步行动不容易预判。朋友M:伪君子可怕之处,在于不能肯定他何时变为真小人;而真小人永远就是真小人——人们总是对不可知、不可控的现象缺乏安全感,更想远避,因此更厌恶伪君子。朋友N:你是希望痛痛快快地当面挨一刀,还是被人突然背地里推下火坑? ………… 从这个小型测验的结果看,在二者只能取其一的时候,似乎多数人是倾向于“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换句话说,“真小人”虽坏,比“伪君子”要好。
厦门大学的学者易中天教授,也曾经详细阐发了他为什么认同“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他的理由简而言之是: 道德原本应该发自每个人的内心,属于自我约束的规则,不能是外在的监督。因此,一旦成为来自外在的顾忌,就有作伪嫌疑;而一旦作伪,就超越了道德底线和原则。所以在他看来,真小人就比伪君子更让人放心,也更靠得住——因为至少他不伪装,让人不用去猜。虽然两者其实上都是恶,区别只在一个装字。伪君子装(伪装),真小人不装(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讲,真小人反倒更接近于善。 易中天针对那种说“伪君子毕竟有所顾忌”的观点,反驳说:“行事尚有顾忌”虽说好,但是就怕万一没有所谓的表面的顾忌便变本加厉,因为他的“善”原来就是装出来的。他付出了“装”的代价,自然要设法“赚”回去。不但要“扳本”,还得有“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