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79|回复: 1

[道听途说] 再一篇垃圾分类的文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9 10:38:41 来自手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行垃圾分类,也需做实配套公共服务  新京报社论







新京报评论

2小时前·新京报评论部账号



在垃圾分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为市民新的生活与文明自觉之前,做实配套公共服务、夯实基础设施供给,最大程度方便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是必须有的公共照拂。



垃圾分类不仅关涉城市管理水平,也是市民素养的体现;是城市管理的细化、创新,也是生活习惯的优化、重塑。图片来源:新京报

文 社论

据新京报报道,住建部6月28日就垃圾分类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推开,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并将继续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住建部强调,生活垃圾分类还需要因地制宜、持续推进。

最近,垃圾分类的话题火了。这反映出垃圾分类正在成为一件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大事。住建部的最新表态也说明,垃圾分类不只是某个城市的独有景象,它将变成更多城市的标配。但我们希望的是,相关政策的制定、部署,应该更多一点与民互动,在其推广执行过程中也要有更充分的市民视角。

因为,垃圾分类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市民习惯培育、公共服务配套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前期,部分市民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不适,一方面说明,政策实施没有浮于表面,而是真正走进了市民生活;另一方面,部分市民的困惑和调侃,也反映出政策要推行开来,在增加市民的接纳程度、降低执行门槛等方面,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就概念而言,垃圾分类在中国并不算是一个新鲜事了,前几年一些城市就已经展开试点,只是效果有限。其中一个原因,或就在于相关的配套服务未能充分对接市民参与的痛点。住建部表示将继续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一些城市也在法规制定、志愿服务、分类知识普及等方面展开了行动,这些落地举措都向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垃圾分类是动真格的,不是做做样子。如此就利于给市民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

垃圾分类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为市民新的生活与文明自觉,必定会触及原有的生活习惯,甚至在一开始难免增加人们处理垃圾的时间和精力,这是整个社会为新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但与此同时,做实配套公共服务、夯实基础设施供给,最大程度方便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也是必须有的公共照拂。事实上,及时倾听市民反馈,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就能够在公共服务与新的市民习惯养成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加速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同与行动响应。

毕竟,垃圾分类固然需要公共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明确的规则涵养,但最终还得充分依靠市民文明自觉和行动意识的生成与发育。在推进过程中,尊重、体谅市民所反馈的意见、难处,及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让市民不只是被动服从自上而下的要求,这更能激发一种基于城市“主人翁”意识的市民责任感。

如干垃圾和湿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大可更通俗一些;不同城市由于气候、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的差异,在垃圾分类的方式、接受程度等细节上也会有所区别,这可允许有适度的“创新”空间。住建部明确要求要因地制宜制定考核和激励举措,便可视作是对此预留的“弹性”。

垃圾分类,不仅关涉城市管理水平,也是市民素养的体现。它是城市管理的细化、创新,也是生活习惯的优化、重塑。这决定了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方位的攻坚战。目前各方从制度到实践的进展都表明,这次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开绝不会半途而废。

政策制定、部署,多一点与民互动;政策推广执行,多一点市民视角——有理由相信,垃圾分类能够在持续推进中成为所有市民推崇的“新时尚”,并以此为中国社会的文明进程加速。

编辑:何睿 校对:张彦君


 
 
发表于 2019-6-29 11:3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热门排行|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网站地图 鲁ICP备1802875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GMT+8, 2024-11-26 15:52 , Processed in 0.08574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