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云轨建设团队于2017年7月14日正式进驻桂林现场勘探。
8月28日在桂林市市政府领导和比亚迪高层的共同见证下,桂林云轨开工,“项目推进如闪电般迅速。”桂林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交投”)人士说。
不过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随着工程的推进逐步暴露,比亚迪的承诺与桂林的设想渐行渐远,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桂林交投人士对《等深线》记者透露,比亚迪和桂林市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比亚迪称云轨每公里造价2亿元,但项目开工后,成本不断提升。2018年年中比亚迪已经将项目建设成本提升至每公里2.65亿元。
超支之后,比亚迪和桂林均希望对方可以追加投资,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比亚迪遂提出了将云轨改为云巴,这一方案被桂林市政府直接否决。“云巴载客量不足云轨的一半,这无法满足桂林轨道交通的需求。桂林市符合国家发改委规定的单轨建设条件,我们没有理由舍弃运量大的单轨而选择云巴。”桂林交投人士说。
云巴是比亚迪在云轨之后推出的小运力交通运输系统,车身比云轨更加轻巧。根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数据,云轨运输能力为1万~3 万人次/小时,云巴仅为 0.6万~1 万人次/小时。
在项目超支后,比亚迪希望桂林市政府可以拿出兜底办法。上述桂林交投人士称,桂林云轨是按照BOT模式,比亚迪垫资90%负责项目建设,按照双方协议,桂林市需制定特许经营期内的回购方案,但具体的回购方案双方在协议中未明确规定。桂林交投认为,比亚迪垫资必定产生资金成本。如果政府兜底建设,不如直接将项目交给桂林交投,在双方多次协商仍未能就资金方案达成一致后,云轨项目无奈停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