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讲新鲜出炉的中欧投资协定。
首先说说大的国际背景。
1 坐山观虎斗
近几年来对于中国崛起的势头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崛起不但将改变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且将对发达国家高端产业造成巨大的挑战。所以,不但是美国,欧洲也处于焦虑之中。
但是,怎么样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欧洲与美国却有根本性区别。
美国的方式是来硬的,包括挑起贸易战与科技战,甚至摆出一副中美脱钩的强硬姿态逼迫中国屈服。
欧盟的方式是谈,大家坐下来重新制定
游戏规则,在多边机制下解决经贸摩擦的问题。
欧美对华态度区别的根本原因就是欧洲与中国不但有巨大的经贸利益,同时没有地缘政治的冲突。
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之初,欧盟其实一开始是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一边冷眼观察中美博弈,一边评估未来对华策略究竟是应该继续保持接触与谈判的策略,还是选择更强硬的立场。
所以,中美两大经济体PK撞得火花四溅,全世界有点分量的大国居然不约而同保持沉默,一个劝架的国家都没有,连俄罗斯也一度态度暧昧。
2 老三最受伤
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欧洲突然发现,过去预计中美博弈带来的贸易与产业链转移会让欧洲自动成为受益者,结果不但这个预期没有实现,反而出现相反的效果——
老大与老二大战,最先受伤的竟然是欧盟这个站在一边的老三!
比如,因为欧洲与美国经济结构高度相似,那么,一旦中美达成经贸协议,中国扩大对美国产品的采购——
不管是农产品、高科技产品,还是
汽车零部件等等,那么必然导致中国削减对欧洲同类产品的采购!
另外,美国对中国挑起科技战,不但将大批中国企业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还动用长臂管辖原则,要求其它国家只要是使用美国技术的高科技产品都禁止向管制清单的中国企业出口。
结果美国不久就陆续给美国高科技企业发放各种许可证,而欧洲同类高科技企业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失去中国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动辄以切断产业链的手段对中国企业施压引发了全球性产业链的恐慌——
毕竟欧盟各国都是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小国,只能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化分工,根本不可能搞全产业链体系。
美国切断产业链的霸权主义行径,虽然直接打击对象是中国企业,但是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各国却有切肤之痛。
2019年中国欧盟商会在上半年的调查表明,拥有国际供应链的欧洲企业,三分之一以上表示自己同时受到了来自中方和美方的负面冲击,这与此前认为欧洲企业可以置身事外,甚至从中获利的预期完全相反。
2019年OECD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因为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欧元区GDP将在2021年前下滑0.4%。
考虑到2018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速水平仅为1.9%,0.4个百分点的下滑已经相当严峻,而且OECD研究团队还担忧,实际负面影响可能远大于0.4%,其累积效应甚至难以估量。
2020年全球又遭遇
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欧盟经济铁定是大幅度衰退,这让欧盟经济在2021年更是不容乐观。
不仅如此,在孤立主义影响下,美国霸权主义大棒也毫不客气挥向了欧洲。包括威胁对欧洲发起贸易战,对欧洲多个国家发起301调查,对北溪2号项目能源进行制裁。
美国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让欧洲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欧洲一方面对美国态度越来越强硬——比如面对美国列出的拟加征关税清单,欧盟委员会也准备了一份加征关税清单作为回应。
另一方面,欧洲抓紧了与其他经济体的经贸谈判。今年签订了欧盟越南自贸协议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产物,对于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从2019年开始欧盟与中国谈判开始提速。
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以上就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大背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围绕这个协议双方的诉求与博弈的焦点。
3 诉求与博弈
站在中国立场,欧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更是我们一带一路倡议中最关键的终点。
大家看看这个一带一路路线图,不管是从海上走还是陆地上走,最后的终点都是欧洲。欧洲这个终点不盘活,一带一路倡议就难称成功。
但是过去受意识形态以及欧盟保护主义影响,中欧双边投资情况并不理想。
2016-2019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金额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投资规模几乎停滞不前;2019年欧盟对华投资金额73.1亿美元,同比下降29.9%;双边投资扩张乏力。
201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金额4278亿美元,但直接投资仅占贸易额的2.5%,投资金额与双边贸易金额严重不匹配。
所以,对于中欧双方而言,都希望达成一个高水平的投资协议,扩大在对方的投资份额。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因为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一个联合体,而中国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欧盟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而中国市场化进程相对较为落后。
要实现对等的全面开放,存在较大的障碍,根据欧盟公布的文件,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盟对中国提出12项诉求,主要包括——
——公平竞争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欧盟希望确保欧洲企业相对中国国有企业的非歧视性监管待遇,要求中国提高国家补贴国企透明度。
而中方的立场显示中国不希望将国企政策被“公平竞争环境”原则一刀切,力求保障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不受动摇。
——市场准入问题。欧盟要求改善中国在电信、计算机、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市场准入。而中方也在争取进入欧盟市场投资某些行业(如电力和其他能源)的自由准入。
——劳工与环保问题。欧盟希望中国按照欧盟标准给与劳工更完善的保护,同时对企业节能环保问题上提出更高的标准。而中国在劳工与环保问题上坚持要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地推进,不希望一开始就执行过高的标准导致中国企业竞争力下降。
总结起来其实欧盟对中国的诉求与中美贸易谈判中美方诉求差不多,只不过因为美国拥有全球性霸权,所以美方诉求相对欧盟要霸道得多。
比如在国企问题上欧盟只是含蓄地要求中国对国企补贴要公开透明,而美方则要求中国直接取消对国企补贴;欧盟与美方都要求中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得强制性要求技术转让,而美方在这些条件之上还霸道要求中方放弃制造业升级计划(即放弃《中国制造2025》)。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美方挑起中美贸易战之时欧盟会冷眼旁观,其实当时欧盟也有小九九——
如果中方全面接受美方霸道条款,那么未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欧盟就可以搭美方的便车,兵不血刃地让中方满足相对更为温和的欧盟诉求;
同样,中方毅然硬怼美国也是向欧盟宣示自己在核心利益上决不妥协的态度,为未来中欧谈判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影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因素不仅仅是双方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条款上的分歧,中欧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美国的阻扰也对中欧谈判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4 意识形态分歧
意识形态分歧主要就是人权问题,具体而言就是新疆与香港问题。
新疆问题主要还是西方戴着意识形态的眼镜产生了偏见。
有一个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这几年中国加大了开放的力度,让欧洲人可以去新疆实地考察,于是就有欧洲人跑到新疆的工厂去调查。
遇到的工厂主管都在抱怨现在工人稳定性不好,遇到有更高工资收入的工作机会立马辞职不干,浪费了企业大笔的培训开支。
这个结果让跑去调查的欧洲人非常尴尬——本来欧洲人是准备调查中国“强制劳动”的问题,结果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工人完全可以自由的流动。
另外,这几年随着中东地区难民大量涌入欧洲,引发一系列的暴恐、治安问题让欧洲头痛不已,感同身受之下,现在欧洲指责中国新疆人权问题的声音就越来越小。
香港问题则是中欧另一个分歧比较大的焦点,不过好消息是与香港实际利益联系最紧密的英国在2016年脱欧了,在此之后英国就没资格参与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少了英国这根著名的搅屎棍,中欧在香港问题的分歧就没有这么尖锐了。
按:欧亚大陆有两根搅屎棍,欧洲是英国,亚洲是印度。英国我们按下不表,说说印度这根搅屎棍。
在亚洲任何国际组织只要有印度加入,组织效率至少降低一半以上,极端情况下甚至完全无法达成共识性行动,包括上合组织、金砖组织都是如此。
幸运的是,2019年印度自行退出了RCEP协定谈判,让今年我们达成了这个至关重要的协定,同样因为英国脱欧,也让中欧谈判扫清了一个潜在的障碍。
两根搅屎棍在关键时刻都果断选择了孤立,然后这个世界就和谐多了。
5 美国的阻扰与反对
美国则是最不愿意中欧达成任何紧密经贸协议的国家。过去中欧谈判过程中美国就没少做手脚,这一次眼见中欧即将达成协议,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过渡团队,都对中欧投资协定明确表示反对。
12月21日,拜登国安顾问苏立文就隔空向欧盟喊话,“拜登政府希望尽早与欧洲伙伴,就我们共同
关注的中国经济行为展开磋商。”
12月30日,特朗普政府副国安顾问波廷杰表示:欧盟正在致力于在美国新政府上台前夕达成一项新的投资协定,美国两党和政府领导人对此感到困惑与震惊。
推特截图
12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尤利奥特也对中欧协议说三道四,声称要对中国做出的承诺采取“强有力执行和核查机制”。
尽管美国方面频繁对欧盟指手画脚,但是并未能阻挡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达成。
现在欧盟已经看明白了,一方面美国实力衰退很大,现在欧盟排名第一的贸易伙伴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另一方面,美国孤立保守主义已经渐成气候,新冠疫情期间特朗普各种作死应对,结果大选还能拿到7200万张选票,搞不好2024年特朗普又要卷土重来。
所以,对于欧盟而言,对于拜登开出的价码——协调一致对中国施压并不感兴趣,跟着美国背后去打压中国即使成功也不过分点残羹冷炙,还不如直接与中国谈判拿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凭啥让美国这个中间商去吃差价?
现在欧盟内部空前团结,27个成员国全部一边倒地支持中欧投资协定达成!
按:这里还是应该给特朗普发一个一吨重的奖章!
6 达成双赢
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达成!在视频图片上欧盟领导人笑成一朵花。
《新闻联播》视频截图
这是一个对中欧双方都是双赢的协议。
站在欧盟的立场,获得中国更大更自由的市场准入,包括:
航空运输服务在内的各个行业的准入条件得到改善;合资企业对计算机预约系统的要求正在取消;清洁汽车、云服务、金融服务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机遇;
中国对企业补贴的承诺:中国承诺在补贴方面更加透明,并禁止国有企业歧视外国投资者。
站在中国立场,该协议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进入欧盟以下领域的机会:
能源批发零售市场(不包括交易平台);
可再生能源市场(欧盟国家5%的上限和互惠机制);
对于中国投资者该协议达成还意味着在欧盟有更多潜在的投资机会,包括中国有竞争优势的建筑产业、电信产业等等。
7 去美国化
站在美国的立场,看到中欧达成投资协定则是五味杂陈,4年前奥巴马花了8年努力,在WTO框架之外另外搭建了两个协议,一个环大西洋协议(TIPP),一个环太平洋协议(TPP),两个协议的目的就是一个——去中国化!
现在中国趁着新冠疫情+总统大选美国一片混乱的时候先后达成RCEP协定与中欧投资协定,反倒把美国孤立在欧亚大陆之外——
去中国化已成泡影,去美国化倒是已见雏形,这让还没上任的拜登团队情何以堪?
撇开中国不论,大力推动着两个协议的恰恰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亚洲是日本,欧盟是德国——两个小弟(或盟友)在美国实力衰落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桶刀子行为颇有点黑帮大片的感觉。
而这一切直接原因可以追溯到特朗普勒索日本驻军军费、威逼日本接受不对等的贸易条款,追溯到要求德国提高北约军费,制裁北溪2号项目强硬要求德国购买
价格更为昂贵的美国能源。
过去美国如日中天即使霸道一点大家也只有忍了,但是偏偏现在中国崛起却给日德等国提供了新的选项!
德日的行动某种意义也是向美国表态——与中国抱团做生意的选择比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做小弟更好。
是的,根据中欧达成的投资协定,中国向欧洲企业开放了通讯、金融、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里欧洲企业将获得美国企业都不拥有的投资机遇(当然中国企业也对等获得在欧洲更多领域的投资机遇)。
对比一下美国使出吃奶的力气与中国打了三年贸易战,签订的贸易协议还不如欧盟与中国坐下来谈达成的结果——这个事实本身也说明,与中国来硬的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中欧投资协定达成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给美国的反复警告“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意义吧。
祝福中欧投资协定达成,期待中欧早日开启自贸协议的谈判。
(来源:新华社)
8 崛起势不可挡
写在文章的后面。
最近几个月我在后台总是会收到很多留言——大家都迫切希望早日实现两岸统一。这种心情我能理解,但是经历新冠疫情之后,对于具体时间表我现在倒是有点不同的看法。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中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大致是2%。而美国将面临经济的衰退,具体衰退数字大致是5%。
大家知道这组数字说明什么吗?
我们在继续前进,而美国在倒退!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堪称千载难逢!
我估摸着疫情对美国的伤害,没有两年时间根本就不可能恢复过来!
为啥不利用这个难得的窗口时机拼命发展,拼命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现在我们为啥要急着与美国摊牌?我们不应该着急啊——现在时间是我们的朋友啊,是美国的敌人!
急的该是美国。
以美国目前族群撕裂的现状,只要中国不在对岸搞大动作,美国根本就无法实现全民动员与中国总摊牌,甚至实现经济脱钩也难如登天!
日本最近发布了一个预测,将中国GDP超越美国的时间从2032年提前到2028年。
其实我个人还要乐观一些,我觉得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但是美国两倍以上,而且人民币还将保持长期升值趋势,也就是说,乐观点到2025年,中国GDP按美元计价就会超过美国!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初,中国GDP大致是美国60%多一点,今年估计是接近80%,仅仅3年时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就缩小了近20%,这个速度谁能在前期预料到?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当下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拼命发展经济,不但能迅速缩小与美国经济规模的差距,同时补齐一些卡脖子工程的短板。
难道等到中国GDP超过美国时摊牌还能比GDP只有美国80%摊牌情况会更差?
现在连美国盟友都看出中国崛起已经势不可挡,这才是即使有美国阻扰日本也要签订RCEP,欧盟也要签订中欧投资协定的根本原因!
随着这两个协议逐步落地,中国与日韩、欧盟的经济捆绑会越来越深,届时等到时机成熟中国再出手是不是更有把握,也付出更小的代价?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我相信管理层的谋划肯定会更成熟更有韬略,有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随着中国的崛起,属于我们的东西都会拿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