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22|回复: 5

[城市建设] 砥砺奋进“十四五”山东济宁强市建设聚力突破八个方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5 10:11:05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 张茂斗、 张清良、记者尹明波报道 过去五年,山东省济宁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开创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局面。未来五年,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济宁市将聚力突破科教强市、聚力突破先进制造业强市、聚力突破数字强市、聚力突破文化强市、聚力突破现代农业强市、聚力突破交通物流强市、聚力突破生态强市、聚力突破健康强市……擘画“十四五”,开启新征程。
——聚力突破科教强市。未来五年,济宁聚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断优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现新突破,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健全,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成为鲁南重要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一是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和镇村布局变化,加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推动基础教育办学质量进入全省前列,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满意学校”。二是创新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实施本地职业学院提升专项计划,构建具有济宁特色的现代职业技能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先行示范。三是培育高等教育发展壮大。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学城,引进与产业关联度高的知名高校来济宁设立校区,更大力度实施高等教育强市战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四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依托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到2025年,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0家以上。五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高效衔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强化政府科技服务职能,健全市场激励创新机制,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聚力突破先进制造业强市。未来五年,济宁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推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中心、北方内河航运中心、鲁南金融中心、淮海经济区数字经济高地等城市产业名片,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质效大幅跃升,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中心。到2025年,着力培育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15家制造业上市企业。二是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创建省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打造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为引领,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济宁。
——聚力突破数字强市。未来五年,济宁将以打造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为引领,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强市。一是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各产业融合,加快园区5G部署,实施企业“腾云驾数”转型升级计划,加快推进物流、金融、设计咨询、文创、旅游、家政等服务业数字化。二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光通信、半导体材料等基础优势产业,打造智能终端产品生产基地。依托济宁软件产业创新园,发展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应用软件和面向智慧城市细分领域的应用软件。培育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战略性产业。三是创新数字化治理模式。建设高效数字政府,完善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程可网办事项达到100%,智能无人工干预审批服务事项达到40%,推动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全部“掌上办”,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聚力突破文化强市。未来五年,济宁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加快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推广普及、传播交流、转化发展,努力打造彰显文化自信的示范区、辐射区。二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优化文化发展布局,实施一批牵动性、现象级文旅项目,推动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以孔孟文化轴为引领,聚力建设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融入济南—泰安—曲阜文化带、泰山—曲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大力发展提升运河文化轴,进行全境化规划设计,全力打造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三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创产品研发企业,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聚力突破现代农业强市。未来五年,济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高质量推进包括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五大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美丽宜居乡村。一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农业综合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二是加快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精准发力,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三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落实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群众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迈向共同富裕的新生活。
——聚力突破交通物流强市。未来五年,济宁聚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新突破,河海联运、兖欧班列、航空货运“三位一体”国际通道加速形成,兖州国际陆港与京杭大运河现代物流集聚成势,建成交通物流强市。一是优化对外运输通道布局。加快“公铁水空”网络建设,完善与国家干线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形成“1小时济南、2小时进京、3小时抵沪、4小时到达全国主要城市”的便捷交通圈。二是构建现代都市交通网络。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为导向,争取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建设济宁至曲阜市域铁路。实施中心城区“两环八连”、“井”字型快速通道建设,织密“十二横十纵”城市道路网,实现10分钟上高架,20分钟到高速、高铁、机场的“高快一体化”。三是建设区域综合物流枢纽。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统筹河港、陆港、空港“三港”联动发展,重点打造兖州国际陆港和京杭大运河物流,形成具有济宁特点“一点一线”大物流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国重要综合物流枢纽。
——聚力突破生态强市。未来五年,济宁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美丽家园。一是系统修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形成“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城市大生态格局,打造“水清畅流、岸绿景美、城水交融、文化彰显、人水和谐”的全域美丽河湖示范区。二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区域联防联控、流域共治和协同治理,建立健全地上地下、陆水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延展绿色经济产业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使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温暖的亮色。
——聚力突破健康强市。未来五年,济宁将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到2025年,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全省领先,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体系。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完善医防融合、平战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和系统集成,贯彻落实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政策。三是提升人民身心健康水平。全面实施健康济宁15项专项行动,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四是打造中医药发展高地。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公办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或治未病科室。五是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增加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推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全民健身设施城乡全覆盖,打造百姓身边的“十分钟健身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五年,济宁将站位全局、放眼山东、立足自身、面向未来,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大济宁 APP 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馓子泡粥 2021-3-5 11:31 威望 +2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0: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边媒体给写的 不知道是真是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0: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跟没说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的这些报告都一个熊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0: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速高铁赶紧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0: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热门排行|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网站地图 鲁ICP备1802875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GMT+8, 2024-11-15 20:46 , Processed in 0.08828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