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出现消费者抢购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的情况。公开报道显示,有个别市民甚至一次性购买了600斤大米,各大超市也不同程度出现此类现象,从本周二起,直到今天还在延续。
物美集团工作人员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这两天确实个别门店出现了消费者集中采购物资的现象,超市也增加了补货频次,从之前的每天2次提升到目前的4至5次,确保渠道通畅,货源充足。 一夜之间,为什么大家都在抢米了?要知道,盲目抢购生活物资,不仅会影响市场供应,也可能造成短时间资源短缺,影响终端价格和正常生活。而且,抢购这么多东西囤积家里,也可能发霉变质。 之所以出现抢购米面粮油,是因为很多人在看到商务部的一则通知后“想多了”。
央视财经客户端
,时长01:2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我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全年丰收已成定局,产量将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当前库存总量充足,处于历史高位,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 秦玉云:当前,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的比例超过70%。以小麦为例,在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
秦玉云表示,随着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实施,绿色储粮技术逐步推广,保质保鲜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我国粮食完好仓容超过1.3万亿斤。此外,我国应急保障能力也显著增强,粮食应急加工企业达到5500多家,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今年以来,国内粮食市场总体保持运行平稳态势,粮食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强化。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 秦玉云: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很强,每天可以加工稻谷150万吨、小麦80万吨,也就是说,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粮测算,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够全国人民吃2天。
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到, “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一句话引发网友各种猜测。其实此条新闻,大家完全不用过分解读。
商务部网站截图
据了解,通知的本意就是怕疫情散点突发让人们措手不及。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部分小区临时封控,可能造成生活不便,也是倡导居民提高应急管理意识。
受疫情影响,一些小区封控后,很多人发现家里米和菜都没有,快递也不好进,完全靠社区工作人员紧急救助,造成一定压力。如果家中稍有储备,缓上一两天,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
近几年,类似的事件已经发生过多次了,盐、板蓝根、袜子、方便面的。包括疫情期间的双黄连,都曾发生过被人们疯狂抢购的情况,这种做法是不理智的。
希望济宁的网友们能够擦亮眼睛,不要轻信网络中的谣言,更不要传播谣言。理性消费不会造成市场的混乱,只有盲目屯粮、抢购,才会造成市场混乱、缺货,到时候你吃不完,全招了虫子,到最终吃亏的还是咱老百姓。
来源:商务部网站、经济日报、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