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 我市“四减四增”工作成效 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我市在省“四减四增” 三年行动(2018—2020年)评估中, 取得优秀等级, 总分位居全省第一名。
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新动能
“四增四减”中产业结构调整涉及的3项主要指标和35项重点任务,我市全部按要求完成。
2020年 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9.78%,超过32.37%的目标要求。
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1%,超过46%的目标要求。
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1%,超过2%的目标要求。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技术改造的赋能。记者了解到,我市先后实施千亿技改工程、“双千技改”工程、“双十百千亿”工程,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近五年来,市级奖补技改资金1.23亿元,争取省级以上资金1.09亿元,工业和制造业技改投资总额五年来均位居全省前三位。
在治理模式上,我市通过“一业一策”推动重点行业整合提升。从2020年开始,我市对石材加工、水泥、石灰等行业进行整合提升,在前期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业一策”实施方案,对企业进行分类处置、整合提升。同时,提升园区集约发展水平,将我市化工园区压减至7个,全部通过省级认定。目前我市化工企业入园率为56%,远高于省30%的要求。
此外,多部门联动,开展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2021年共淘汰落后工艺设备31台套。我市唯一一家钢铁企业(齐鲁特钢有限公司)已根据钢铁去产能要求,制定了45万吨产能置换计划,并与外市企业签订了产能转移协议。2019年12月份将 微山同泰焦化和 鱼台盛发焦化两座4.3米焦炉企业关停。 交通 严控柴油货车,调整优化运输结构
我市大力推进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全面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铁水联运和集装箱运输,积极申报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发展我市多式联运企业,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
2020年全市共完成铁路货运量3448.06万吨,较2017年增加907.36万吨,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2021年1至7月份,铁路货运量完成1655.37万吨。
2020年,全市完成水路货运量2993万吨,完成港口吞吐量4253.8万吨。2021年1至7月份,全市水路货运量完成1880.53万吨,较2020年同比上升41.82%。
2020年全市完成多式联运货运量968.2万吨(以火车进港量统计),港口集装箱铁路集疏港量30324标准箱,均超额完成市定任务目标。
2020年全市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461辆,新增公交车使用新能源车的比例100%,全市公共汽(电)实现清洁化比率达到100%。目前新能源、清洁能源出租车占比达到98.46%。
截至10月18日,已完成淘汰25676辆,超额完成省确定淘汰任务目标,并逐车开展了“一车一档”档案材料核查工作。 能源 降低煤炭消耗,增加清洁能源使用
我市煤炭消费压减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完成35蒸吨/小时以下全部26台燃煤锅炉淘汰;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一段式和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全部淘汰,全市2020年比2018年煤炭消费压减约256.3万吨,超额完成省定我市任务。
全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669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1.15亿平方米;完成清洁取暖改造87.36万户,全市清洁取暖改造户数达到93.6万户。
全市绿色建筑达2800万平方米、节能建筑4300万平方米,打造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3个、示范城镇8个。
“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3倍多,截至2020年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22.57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的17.72%,提前超额完成12%的任务目标。 农业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优化农业投入结构
2020年水肥一体化新增面积14.05万亩,配方施肥应用面积达到801.0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2020年商品有机肥使用量达到19.05万吨。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