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冬天越来越冷,很多农村地区也开始了供暖,只不过在环保要求下,各个地区的供暖方式各有不同,有的烧煤、有的烧天然气、而有的用电。
然而近期,山西运城八旬农村独居老人被封炕、被拆烟囱,而对于老人的后续取暖问题,当地村委会为其送去了一个小型电暖风。央媒对此也正式作出回应,称基层工作者此举是在以环保名义“黑”环保。
对此,不同的人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环境是大家的,封炕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很多农民则表示,烧土炕取暖,是最廉价的取暖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延续了上千年,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农村老人而言,土炕一热,晚上才能睡得香,而一个小小的电暖风,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不让烧土炕,推行清洁取暖,让农民暖冬、暖心的关键点在哪儿?
为了支持国家环保,很多农民都参与了天然气取暖和电取暖改造,但是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很多农民面临的最大难题则是“用不起”。然而很多主流媒体,却只将视角放在了环境保护方面,更有甚者邀请所谓的村民,大谈天然气取暖 价格要远低于烧煤取暖。而高谈阔论的另一面,则是农民调低取暖温度,来尽可能地减少取暖支出。
与此同时,国家在此前就已经明确表示,对于冬季取暖要采取地区“差异化”,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要“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国家制定的这个基本原则很好,但是除了价格因素以外,让农民暖冬、暖心的另一个关键点,则在于取暖方式的“差异化”,要从“地区差异”,进一步细化到“个人差异”。毕竟不同农民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粗略的地区差异,无法惠及低收入群体。
总的来说,让农民暖冬、暖心的关键点,不仅在于要更灵活、更实际地调整农民清洁取暖的成本,而且还要将“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气则气”由地区差异,进一步细化到个人差异,从而照顾到如农村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取暖质量。我们说清洁取暖等环保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民环保,如果只追求表面的数字“漂亮账”,那与国家的出发点正好相违背。
如何才能让农村清洁取暖,更好地服务于民生?
既然环境是大家的,那么清洁取暖的使用成本,就不能完全由农民承担。因此,为了让农民对天然气取暖或电取暖,用得起、用得久。及时完善相关的政策,让所有推行清洁取暖的地区,保持天然气或电力低价供应并建立补贴长效机制。而这也是防止农村取暖“反煤”的最好方式,让清洁取暖真正起到清洁环境的作用,让前期巨额财政支出,不至于白白浪费。
除此以外,效仿此前推行的“终止农村养殖禁区‘一刀切’”,对于农村的封土炕行为,也进行全面叫停。让一些农村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村独居老人,通过烧土炕,来减少自己的取暖成本,让他们能在“暖冬”的同时,也能“暖心”,顺便还能解决部分农村农作物秸秆难处理的问题。农民得到了实惠,得到了“温度”,自然更愿意自发地支持环保事业。
对于冬季取暖,农民要注意的是,如果当地进行了“煤改气”或“煤改电”,千万不要私自囤煤和烧煤,另外对于没有进行清洁取暖改造的地区,农民也要按照要求购置无烟煤,否则将会受到相关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