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泡泡玛特”撑起了百亿市场,到A股上市公司对盲盒市场进行布局,从玩具盲盒到餐饮、美妆、旅游等“万物皆可盲盒”,近年来,盲盒经济在国内风头正劲。
所谓“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盒中具体的产品款式,只有打开后才知道“买到了什么”。这种类似于“买彩票”“赌运气”,将实体和心理相结合的产品形态,能以“未知的喜悦”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欲罢不能”“频频剁手”,因而诸如“小学生为盲盒‘一掷千金’”“某大哥花几个月的工资购买盲盒”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在论坛,也有很多人提及过盲盒
中消协点名肯德基:用“盲盒”诱导食品过度消费,应当抵制!
上海市市监局: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中国盲盒市场发展历史并不长,而且也是近几年才开始走红,但是盲盒已经不是玩具商家开发的小众产品,而成为各行业争取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营销模式,同时逐渐走向大众化。
为何盲盒能迅速席卷市场,成为一场全民狂欢?对不少商家和平台而言,可以清理存货和赚流量;对顾客而言,价格看似划算还有惊喜。
不过,伴随盲盒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不少经营者来“蹭热度”,将产品与盲盒挂钩,用盲盒来清库存,把卖不出去的东西放在盲盒里销售。“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没有售后保障,不退不换。”曹磊也特别提到,消费者应该理性对待,天上不会掉免费馅饼。
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曾发布消费警示,盲盒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
中消协认为,当前有的经营者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
眼下的时代是快节奏的时代,“盲盒”等消费模式能让被学业、工作和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找到释放压力的出口,找到内心的小欢喜和情感的寄托。我们鼓励各种新兴的经济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这一切当在法治的轨道上驰骋,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前提。
任何的生活都可以过,只要不失去了自我。我们崇尚自由、尊重个性,我们更提倡一种与时代同行而不悖,与法治共生而谐和的发展方式。如此,盲盒才能不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