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扫黑除恶斗争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济宁市深化完善扫黑除恶长效常治工作机制,以《反有组织犯罪法》实施为契机,统筹推进案件线索攻坚、追捕“漏网之鱼”、重点行业整治、黑财清底、破网打“伞”等工作,推动全市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不断走深走实,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济宁市出台了《加强2022年度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工作方案》,将扫黑除恶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事项,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对于战果指标落后的县市区“亮黄牌”并在全市通报。市县两级扫黑办按照“力度不变、人员不减、机构不撤”的扫黑除恶常态化部署要求,继续保持专班人员集中办公,明确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和1名分管副书记共同抓好扫黑除恶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扎实落地。 狠抓线索“清仓”,提升工作质效。始终将线索侦办作为扫黑除恶斗争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开展一系列行动攻坚线索。开展重点督办,梳理、筛选重点难点线索进行挂牌督办,由市委政法委和公检法司县级领导跟踪督导和蹲点督办,推动案件一查到底;根据线索督办情况,对其中20件已成型的线索案件集中攻坚,推动实现快侦快诉快判。截止目前,市扫黑办共接收线索93条,已办结68条。 攻坚大案要案,回应群众关切。对重点案件开展挂图作战,明确各关键环节攻坚措施、时限,对全市所有在侦、在诉、在审涉黑涉恶案件开展了2轮分析研判,梳理出11件案件纳入挂图作战,采取项目化管理精准推进。今年,全市共经营侦办涉黑案件1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10起、恶势力团伙案件1起,打掉其他一般涉恶团伙案件34起,刑拘团伙成员294人,查扣涉案资产2400余万元;提起公诉4件44人;审理15件111人(一审9件70人,二审6件41人),结案10件49人;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57起68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7人。 开展“清源治乱”,推进行业整治。继续围绕重点行业领域集中开展综合整治,建立发现问题、研判剖析、集中整治、巩固提升、验收评估、跟踪问效、责任追究的全流程综合治理机制。在自然资源、交通运输、金融放贷、工程建设等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有力整治了一批治安乱点、行业乱象。将“三书一函”作为整治突出问题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全市共制发“三书一函”206件,其中监察建议书22件、司法建议书76件、检察建议书66件、公安提示函42件,均已全部整改到位。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氛围。全市政法部门将《反有组织犯罪法》纳入业务培训重要内容,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分层级、分系统组织政法干警开展集中学法活动,累计组织专题培训40余场次。在全市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活动期间,全市LED屏滚动播放《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标语20万余次,制作宣传展板8200余块,发放宣传材料15万余份,悬挂横幅1100余条,接受群众咨询10万余人次。在公共场所、出租车、公交车电子屏幕上常态化滚动显示“涉黑涉恶线索举报渠道”等内容,通过三大运营商向全市手机用户推送扫黑公益短信600万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