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现辖2区(任城、兖州)、2市(曲阜、邹城)、7县(泗水、微山、鱼台、金乡、嘉祥、汶上、梁山)和4个功能区(济宁国家高新区、太白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90万。202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16.9亿元、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7.7亿元、同口径增长8.6%。 远古时期,距今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散布着众多的原始村落。居住在济宁的“有仍氏”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夏朝时,济宁城区一带称为“任国”,(即仍国,古代仍、任两字同音)一直延续到商周两代。秦朝统一全国后,废封建置郡县,改称为任城县。五代时期称济州。北宋时期称济州济阳郡。到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这是济宁之名最早出现的年代。
济宁地名的由来,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明朝时先为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朝时为济宁直隶州。辛亥革命后,废州府设道,先后为岱南道、济宁道。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属鲁西行政公署第一、二督察区。日伪时期属鲁西道,后改兖济道。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1945年8月一1946年1月,1946年9月一1948年7月),济宁称为济宁县,属山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1月9日,解放军第一次解放济宁,当时以城区及近郊划为济宁市,属冀鲁豫七专区,3月29日升为地级市,直属冀鲁豫行署,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济宁。1948年7月14日济宁重获解放后,将原济宁城区及近郊复称济宁市。初属冀鲁豫行署,同年8月划归山东省,属鲁中南行署。 夏朝时,济宁城区一带称为“任国”,(即仍国,古代仍、任两字同音)一直延续到商周两代。 秦朝统一全国后,废封建置郡县,改称为任城县。五代时期称济州。 北宋时期称济州济阳郡。到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这是济宁之名最早出现的年代。济宁地名的由来,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 明朝时先为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朝时为济宁直隶州。 辛亥革命后,废州府设道,先后为岱南道、济宁道。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属鲁西行政公署第一、二督察区。日伪时期属鲁西道,后改兖济道。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1945年8月一1946年1月,1946年9月一1948年7月),济宁称为济宁县,属山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1月9日,解放军第一次解放济宁,当时以城区及近郊划为济宁市,属冀鲁豫七专区,3月29日升为地级市,直属冀鲁豫行署,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济宁。 1948年7月14日济宁重获解放后,将原济宁城区及近郊复称济宁市。初属冀鲁豫行署,同年8月划归山东省,属鲁中南行署。 历史沿革 约于公元前2000年夏少康时,封此地为任国。秦称任城县。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置济州,设治于巨野,任城县属济州。北宋仍之。金朝天德二年(1150年)迁济州治所于任城。后或在任城或在巨野几经变迁,终因任城地势高亢可防水患,遂得安宁,而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定治于此,是为济宁得名之由来。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济宁路为府,仍治任城。后降济宁府为州,任城遂废名入济宁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直隶州,领三县直属山东省。 1913年改直隶州为济宁县,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等,至抗战胜利后,属第二督察专员公署。 1946年1月济宁第一次解放,以城区和郊区划为济宁市。同年9月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又复为县。 1948年7月重获解放,仍称济宁市。此后屡经变迁:1949年分属于鲁中南行署的尼山、台枣两个专区。 1950年行署撤销后,尼山、台枣两专区合并为滕县专区。 1953年滕县专区与湖西专区合并,改为济宁专区,辖十四个县市。 1958年曾与菏泽合并。 1959年济宁、菏泽两个专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开。 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撤销,济宁市升为省辖地级市,撤销济宁县,将其辖区并入济宁市。济宁地区的兖州、曲阜、邹县、嘉祥、金乡、鱼台、微山等7个县划归济宁市;原济宁地区的汶上、泗水2县划归泰安地区。 1985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将原泰安地区的汶上县、泗水县划归济宁市管辖。 1989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将菏泽地区的梁山县划归济宁市管辖。 1992年3月1日,撤销兖州县,设立兖州市。 1992年10月4日,撤销邹县,设立邹城市。 1993年12月14日,济宁市郊区更名为济宁市任城区。 济宁是以济水得名,当今山东境内的黄河基本上就是济水的故道。“济宁”一名的出现是元至元八年,即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开始的,济宁一名的由来,是因“济水南会泗,北会汶,州居其中,故以济宁为名”。又因巨野一带曾被河水淹没,而任城“地势高亢,关津险阻”,“可保安宁”,故名济宁。任城历史悠久,远古时期,这里居住着华夏民族先人之一的东夷族原始部落。夏朝时期,太昊(伏羲氏)后裔有仍氏(亦称有任氏,任、仍古时同音)就在这里建立了仍国。周朝时期,仍国被封为任国。春秋战国时代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国。秦统一中国后,废任国而改为任城县。这是“任城”称号的最早由来。 兖州之名由来已久,《尔雅·释地》记载:“济河间曰兖州”。我国上古行政区划中有九州之说.兖州即为九州之一,相传以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的沅水而得名,沅与兖字同音,通用.《辞源》中有“济河间其气专质,厥性信谨,故曰“兖”。意思是说济水与黄河之间,所处条件特好,人的气质诚实谨慎故称兖州。 曲阜相传为古帝少吴氏的都城,殷商时代的奄国,三千年前的鲁国都城,今日的曲阜城为明代所重建。“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东汉应邵曾解释说“鲁城砂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阜字作土山解,现曲阜城东有土山叫防山,蜿蜒曲折,形成龙形阜地,这就是曲阜之名的由来。 邹城古属夷地,夏属九州中的徐州之域,殷属奄国,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封曹侠于此建邾国。春秋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5年)迁于峄,重建国都于峄山之阳。至穆公时(公元前480年前后)改“邾”为“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设“驺县”。至唐时“驺”为“邹”。1992年邹县撤县设市更名邹城市。 微山县以微山湖得名,微山湖以微山得名,微山以微子得名。微子名启,是殷纣王庶兄,原封地于微,故称他为“微子”,(子是爵位)现微山岛主峰顶上有微子墓,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微子墓在微山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山上,这山因微子墓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县也因山而冠名。 梁山县以粱山得名,梁山,本名“良山”,后易名“梁山”.易名原因有三说:一说良山属梁国境域,传说为皇家猎场,梁孝王刘武曾游猎于此,故更名为“梁”。二说梁孝王田猎终于此,中暑身亡葬良山之阳,遂易名“梁山”。三说是因避东汉**叔父刘良的名字,便改“良”为“梁”。 金乡县远在氏族部落时期是有仍氏(缗姓)聚居的地方。县名起源于西汉.以山得名。汉**天汉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于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乡山.县名自此始沿用至今。不过至今金乡也没有开采金的历史记载,以“传”得名。 鱼台县旧城海子景区位于鱼台县王庙镇旧城里村一带。旧城原名黄台市,因黄水不没而得名。历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贤之孝子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黄河决口于铜山县的孙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沦为湖泊。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汶上县春秋为中都,战国称平陆,汉改东平陆,后齐称乐平,隋复称平陆,唐天宝元年复称中都,金贞年改称汶阳。汶上作为专用地名始于金泰和八年(120日年),因地处汶水之滨而得名。汶上取名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汶上地处汶水下游。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即使有下人们也不说下。因此就出现了汶上之名。
泗水县五帝时为古都近畿,夏商有卞县北周后的各朝,历代置县.县名几经变更,直至隋朝置泗水县。其名称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称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泗河发源于泗水县泉林镇东陪尾山麓,以趵突、洗钵、响水、红石泉四源并发汇流成河而得名。
嘉祥故地原属巨野、任城二县,南宋高宗十年分任城、巨野之民置嘉祥县,属济州所辖。嘉祥一名,据《左传》记载:十四年(即公元前480年),西狩大野(现巨野东北一带),猎获麒麟一只,麒麟为太平之兽,属吉祥之兆,因获麟地在嘉祥县境内,故以“祥瑞”之意取“嘉祥”置县名,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