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采访时看到、听到这样一些事情:隔离带的花开得正盛,却被铲了重种;绿化树木长得枝繁叶茂,却被砍了重栽;人行道使用良好,却被挖了重铺……一些地方隔三岔五拆了建、建了拆的情况反复上演。
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的今年2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 精神问题汇总情况看,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方面,当月共查处问题2339起,占当月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数的86.3%。
对于城市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乱作为,有人追问:“大量投资谁去监管?”有人质疑:“事若反常必有猫腻!”
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扭曲,热衷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思路不清晰、决策不科学,不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乱花钱浪费资源,劳民伤财。此外,还有少数领导干部,打着“要作为”的幌子以权谋私,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建设工程上搞腐败。
摁住乱作为的手,首先要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懂得“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牢记为什么干,为谁而干;分清哪些事可以干,哪些事不能干,并且知道如何去干。其次,要持续扎紧制度的“笼子”,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还要制定严格的审批审查制度,并落实到位。此外,一些财政本就不富裕的地方,应想方设法扎紧“钱袋子”,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防范乱作为,还须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看法,重视 百姓的口碑,扎实做好惠民生、顺民心之事。
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17XycH86KJ5yQKDSTmv98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