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走势。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月5日,济宁市召开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走在前、勇争先”的使命担当,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出了一道沉甸甸的“发展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月6日,济宁全市各级各部门召开贯彻落实会议,结合各自职责,明确今年工作目标和实现路径。 这不仅是对当下工作的深度审视,更是为未来发展精心谋划布局。面对这道关键的“发展题”,济宁各级各部门将如何精准破题、精彩作答? 答好产业升级“发展题” 让经济实力强起来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总量能级提升与产业升级紧密相连。 在济宁“新春第一会”上,针对产业升级“发展题”给出了清晰的解题思路: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崭露头角,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出“优存量、扩增量、强变量”的发展之路,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济宁各级各部门要深度挖掘现有产业资源,更大力度“优存量”,首先是把现有“家底”做厚,“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就是施工图,要把任务逐项分解到产业、落实到项目、量化到企业,资源、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推动优势产业强链壮群、市场主体培优育强。 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济宁各级各部门要更大力度“扩增量”,推动更多项目有序集聚、更多要素加速集中,打造一批百亿产业、千亿园区,以源源不断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济宁各级各部门要更大力度“强变量”,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大学与城市赋能。力求实现“0到1”原创突破、“1到100”成果转化、“100到N”产业化发展,让科技创新成为发展关键支撑。 答好改革创新“发展题” 让发展动能足起来 走老路去不到新的目的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答好“发展题”的关键。 济宁各级各部门要开拓“新”的视野,全方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要拿出改革的魄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 领导干部要树牢经营的理念,在算好“政治账、民生账”的基础上,同时算好“效益账、效率账”,坚决避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此外,济宁各级各部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真正做到“有事即办、无事不扰”,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答好实干作风“发展题” 让执行效能高起来 蓝图能不能实现、工作能不能落地,关键看状态、看干劲、看作风。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济宁各级各部门树立更高目标、拿出更强担当,全力以赴拼项目、拼经济、拼发展,把独特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打造更多的“千亿县”“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百强区”。 同时,济宁各级各部门都要坚持一线抓落实、一线解难题,挂出“作战图”,明确“时间表”,树立强烈的“交账意识”“节点意识”,确保有进展、见成果、出成绩。 济宁各级各部门要端正“求真务实”的态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真”和“实”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练就“扎扎实实”的本领,提升改革创新的能力,增强服务群众的水平,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各级干部要作先锋,拉满弓、上满弦,以“人人都是奋斗者、个个当好实干家”的姿态,主动去干、奋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比学赶超,共同拼出济宁的美好未来。 济宁“新春第一会”已为前行之路点亮明灯,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各级各部门皆是主角,肩负着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此刻,目标在前,使命在肩,县市区争排头、部门单位当主攻、各级干部作先锋,共同答好产业升级、改革创新、实干作风“发展题”,在济宁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