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济宁青年城龙城广场项目因施工进度问题引发公众 关注。 任城区住建局 最新回应显示,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目前正进行设计深化与招商洽谈,计划五一后启动大规模施工。这一回应背后折射出三个关键信号:其一,项目资金链未断裂,2023年九巨龙集团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的健康区间;其二,政府监管介入力度加强,任城区已建立重点工程专班督导机制;其三,商业定位主动调整,外立面与内部空间优化幅度达30%,更贴合太白湖新区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据济宁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太白湖新区常住人口突破20万,其中25-35岁群体占比达42%,催生出年均15%的体验式消费增长。原规划中的传统百货模式已显滞后,本次调整着重引入"城市会客厅"概念,将餐饮娱乐面积占比从40%提升至60%,并规划2000㎡的沉浸式艺术空间。这种转变与济南万象城、青岛海天MALL等成功案例的运营逻辑高度契合——后者通过场景化改造,客流量同比提升达50%。
项目团队已与海底捞、奈雪的茶等30余家主力品牌展开接洽,同步对接本土文创品牌孵化平台。这种"头部品牌引流+本土特色造血"的组合策略,在徐州苏宁广场得到验证:其引入区域首店比例达35%,开业首年销售额突破12亿。值得注意的是,项目预留15%的可变空间,为未来新兴业态入驻提供弹性,这种前瞻性设计在苏州中心等项目中已展现强大生命力。 任城区政府建立的双重保障体系值得关注:一方面设立2亿元纾困资金池,对进度滞后30天以上项目启动审查;另一方面推行"商户预登记制度",目前已有60余家商户签署意向协议。这种"资金+市场"的双保险模式,在郑州郑东新区商业体建设中成功规避过5个潜在烂尾项目。 该项目承载的不仅是商业功能,更是济宁城市能级提升的关键支点。建成后将直接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预计年税收贡献超5000万元。更重要的是,其与济宁文化中心、市民公园形成15分钟都市 生活圈,有望带动周边3公里内物业价值提升20%-30%。这种"商业+文化+生态"的复合模式,正在成都天府新区、西安曲江新区等城市新核心中复制成功。
青年城龙城广场的"暂停键",实质是城市商业进化中的必要调整。当全国商业空置率均值达14%的背景下,这种主动优化反而彰显企业理性。随着济宁都 市区战略的推进(规划2035年城区人口突破300万),项目的精品化转型恰逢其时。这场关于"烂尾"的公共讨论,最终可能演变为城市更新范本的诞生记——关键在于政企能否持续把握消费升级脉搏,将质疑声转化为提质增效的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