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ct.quark.cn/apps/qknewsiflow/routes/article?item_id=2163579474347929518&entry=share_navi&pre_page=ribao_home&recom=true
山东高中实行双休, 真的能实现吗? 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自高中“双休”政策发布,引发社会广泛
关注。
山东省正式推行高中“双休制”。
山东的高一高二学生突然迎来周末双休。
高三党继续单休。
在山东,这或许是教育制度的一种倒退。
教育公平并非平均主义,而是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有尊严地追逐梦想。
当“努力”的权利被剥夺,当“努力”在金钱面前变得荒谬,“快乐教育”思潮再度兴起,底层
家庭的阶级鸿沟只会更加难以跨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高中虽然名义上取消了周末加班加点,但学生实际上仍在校上课,还美其名曰开放学习资源,让学生自愿留校学习。
希望上级部门不只是走形式。
否则,孩子们的双休日就只是一句空话。
说实话,即便一周放三天或四天假,除非是留守儿童或赤贫家庭的孩子能真正休息一下,否则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是要上辅导班。
没有一个家长敢真的让高中的孩子放松,即便是半个月放一天假,也会有线上或线下的大班或者一对一补课,精准个性化地查漏补缺。
学校布置的作业量也是按照放假时间精确安排的,想让孩子户外活动?
想给他们时间修整?太理想化了。
必定会有学校在单周六或周日设立校园开放日或者读书日,随后要求学生“自愿”撰写申请书,以表明自己与学校无关,将每天的学习时间转变为早起
精神阅读的黄金时段,并签署自愿书。
除非那份文件中加入这样一段话:“禁止以各种自愿的形式进行强迫”。校方和教育局推广衡水模式的直接原因在于成绩能成为个人政绩,是推动力。
然而新一轮指导文件已将分数至上评价为一种需防止和纠正的思想。
唯成绩论是过去的考核标准,而非未来的常态,这也为学校和教育局推进相关改革提供了动力源。
升迁的考核标准从唯成绩论转向多元论,若因唯成绩论引发一系列后果则需担责并影响仕途。
对于校方和各地教育部门而言,若不能向社会、家长以及学生提供面向未来新常态的教学与教育模式,维持现状的代价便是个人仕途受损。
当然这对大部分人并无直接影响,但作为教育模式的维持主体之一,能促使他们产生改变的动力也是好事。
双休对学生有益,从长远来看,这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
取消双休真的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吗?
当前高考模式由各省
市区自主划线,全省统一不实行双休与实行双休有何差异?
不实行双休只是少数人追求政绩的结果,并非教育健康发展的体现,更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
对双休持质疑态度的人应深入了解认知学习理论,低效的长时间学习牺牲了孩子的健康,扼杀了他们的个性与特长。
若长时间学习有效,名校岂不是人满为患。
山东若公布高考原始分,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多少个夜晚的努力,分数却只有30、40分。
问题仅在于题目变难了吗?静心问问孩子,他们是否热爱学习?
为何如今孩子们厌学情绪如此严重?
若让你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且保持高强度专注,你能坚持多久?
现在部分学生上学状态极差,感受不到
生活的乐趣,更谈不上学习的快乐,每天重复超10小时的机械学习,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已成大问题。
某高校教师春节透露,大学生入学心理测评显示半数以上存在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结婚生子,仅是受西方不良观念影响吗?
更多是弥补自己学生时代的遗憾,也担心孩子重蹈覆辙。
学习和成长涵盖广泛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
在蛮荒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伴随着
房地产时代的渐行渐远和经济下行期的到来,已然画上了句号。
当下的孩子们所面临的,是这片土地上前所未有的未来景象。
在未来,所有过往的经验和指导都将失去效力,无人能够预知并指引未来的道路。
与其沉溺于过去,让孩子们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不如先赋予他们健康的身心,使他们至少具备应对未来的能力。
过去的事情已然过去,只需心怀怀念即可。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来源:凡尔赛百态
文章内容不代表夸克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