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几天又打起来了。
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方面表示:形势再发展下去,可能要爆发核战争。媒体特都在惊呼,印巴两国要打全面战争了。
印巴两国搞这种把戏也不是第一次了,每隔几年,他们都要来这么一出。战机升空、媒体热炒、双方互骂、全球紧张……最后,一切又归于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这种冲突,久而久之已经从地缘斗争,演变为双方的政治需求。
对于印度来说,战机升空就是一种民族主义的仪式,是“十三亿人民不容侵犯”的视觉表达。莫迪政府深知,面对通货膨胀、就业不足和社会分裂,唯有“对外强硬”,才能保持民众的支持度。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这更是一种建构国家认同的必要动作。由于巴基斯坦是从“印度”脱离出来的国家,缺乏统一的经济体系、教育体系和民族认同,而这个国家里最主要的力量就是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就成了两个国家不可或缺的必选项目,但双方又不想承担战争的结果。印度怕被拖入战争的泥潭、巴基斯坦也打不起持久战。
印度国内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我军强势还击”,网友刷屏“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谁是老大”;巴基斯坦媒体则声称“击落了至少五架敌机”,政客们还高喊“我们再次保卫了我们的领空,要不是顾及印度的面子,本来可以再多搞下来几架的”。
其实,到底谁把谁的飞机打下来了,打下来多少架,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各自的人民都相信他们赢了,重要的是政治人物还能继续高喊口号。印巴的这场空战,很明显,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的“民族主义操作”,但离事态失控,爆发全面战争,还有很远的距离。
现在的印度,就业危机严重、民主倒退、宗教冲突持续升级,因此,莫迪急需一个“民族主义”的强硬出口;而巴基斯坦,更是经济濒临崩溃、通胀高达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拖延,军方也需要一场“英雄叙事”来维稳。印度现在的国防预算已经接近GDP的3%,军方正谋求扩大自主采办的权限。巴基斯坦的军队几乎是“国中之国”,巴基斯坦的三军情报局甚至不受政府的控制,他们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情报机构和外交方向。对它来说,战争的危机越强,他们的权利就越大。
印度主流媒体早已将新闻变成民族娱乐剧本。战机起飞的慢镜头、燃烧的地图动画、虚构的“阵风空中优势”,一切都为了煽动观众的情绪。而巴基斯坦电视台更是把“击落印度战机”做成了连续剧:配乐、配图、战果直播、群众欢呼我们又赢了。
这两个国家的政客、军方和媒体,已经构成了某种印巴民族主义的铁三角,他们不需要真实的胜利,只需要一场情绪的高潮。
印巴之间的这种行为更像是不定期发作的“制度性癫痫”:他们都需要一个敌人来化解内部的矛盾,不然,他们就得面对真正的问题:教育、医疗、腐败和失业……所以他们每几年就要干一架,目的不是为了分出胜负,只为了维持这种“国家机器还在运行的感觉。印巴双方甚至从来都没真正想过要置对方于死地,他们只需要外界知道他们想置对方于死地就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