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挖孔机盖版车型陷入舆论漩涡。 据媒体报道,多名SU7 Ultra准车主认为,其高价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存在虚假宣传或者官方表达有误。 5月7日晚间,小米 汽车发布《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对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问题致歉,并给出了补偿方案。
质疑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 数百名车主要求退车 一些选装了4.2万元碳纤维机盖的小米SU7 Ultra车主认为,小米汽车此前曾宣传过碳纤维挖孔机盖版车型的赛车级碳纤维、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能辅助散热、提升下压力等功能,但实际上除了双风道前舱盖的外观,内部结构与普通版几乎一模一样。而后,小米汽车方面回应称,在最早的量产计划中,SU7 Ultra量产版已具备足够的综合性能去冲击国内专业赛道和纽北,没有计划做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小米汽车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将采取以下措施: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小米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表示歉意的同时,还推出了解决方案: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我们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锁单用户,我们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据悉,今年2月26日,小米汽车官方发布答网友问中提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完全复刻小米SU7 Ultra原型车,采用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拥有2个贯穿风道,能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且原型车在发布会上有真实风道图片展示。雷军在直播中也曾强调:“我们不能只做个外观,所以我们内部的东西也都要改”。3月2日,雷军在微博发布“碳纤维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件,内部结构也改了,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虽6小时后修改表述,但仍提及内部结构改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卖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为此支付额外费用,并等待约两个月的交付期。但是,一位博主通过实验,用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风,结果发现纸巾毫无反应;更有车主亲自拆解,发现所谓的“双风道高效导流”碳纤维开孔,既无法有效引导空气至刹车系统,也未能产生下压力。据媒体报道,已有网友建立退车群,甚至有车主委托律师维权。还有网友附上疑似多名小米SU7 Ultra车主的视频联合声明,在三分钟的视频里,几十名车主晒出订单截图,明确要求小米退车。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截图车主们表示,不管是小米汽车虚假宣传还是表达失误,企业应该就此买单,就此,多名车主联合要求退车。记者了解到,多名SU7 Ultra准车主组建了维权群,进行无损退车维权的人数已超过300人。此外,4月30日,小米汽车推送了1.7.0版本更新,在SU7 Ultra上加了个“排位模式圈速考核”的新功能。简单来说,车机系统更新后锁住半数马力,用户需“刷赛道成绩”才能解锁性能。1500匹的超强马力一直是小米SU7 Ultra的卖点之一,但如今需要“刷圈”才能实现的做法被车主视作侵犯了选择权,也削弱了产品价值。随后,小米汽车方面回应,收到大家反馈后,已暂停了这次推送。已升级的少量用户,将会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小米汽车已开始推进新版本的开发和测试,预计用时4~8周,具体时间以小米官方通知为准。律师:车主可针对前舱盖主张“退一赔三”很多消费者认为,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挖孔机盖的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涉嫌虚假宣传。对此,北京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林威表示:“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标准主要在于经营者是否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服务的关键信息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里的“虚假宣传”指的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导致消费者和用户对其商品或服务产生误解,进而促成交易,赢得市场,获取利益的行为。虚假宣传行为通常涉及经营者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关键信息的夸大或歪曲。“在判断是否为虚假宣传时,需要综合考虑广告或宣传的整体效果,以及消费者可能产生的合理理解。如果广告或宣传中的信息足以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产生误解,并因此作出购买决策,那么这种宣传就很可能被认定为虚假宣传。”广东华商(扬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栋表示:“小米汽车如果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对于因为4.2万元挖孔前舱盖导致的误导消费,补偿方案应该覆盖功能溢价的损失,车主可以针对前舱盖主张‘退一赔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