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5-29 10:24:3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大侠 于 2013-5-29 10:44 编辑
你知道济宁境内含煤面积到底有多少吗?济宁的煤炭资源还能开采多少年?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改革可持续发展?……昨日,记者了解到,我市境内含煤面积3920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6.7%,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0亿吨,目前保有储量120亿吨、经济可采储量30亿吨。目前,济宁煤炭资源正处于开采中后期,按目前开采规模测算,10年后开采量将趋于下降,30年后大部分矿井资源枯竭。长期的煤炭开采和开发,给济宁发展带来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何避免“因煤而兴、煤竭而衰”的潜在隐患,成为必须考虑和跨越的一道坎。
问题:
煤炭资源带来经济繁荣也留下了很多发展隐患
记者从济宁市发改委了解到,我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性强,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利用率看,我市煤电行业基本处于单纯资源输出阶段,每年原煤就地加工转化率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大多数没有加工增值。
煤炭资源的开采还带来了土地塌陷问题,目前,全市采煤塌陷地已达43万亩,并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塌陷地面积将增加到70万亩,最终将达到180万亩左右、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例如任城区的塌陷土地8.4万亩,并且每年以大约7000亩的速度塌陷,其中减产3.8万亩,绝产4.6万亩,复垦治理难度较大。另外,我市煤田分布与优质农田区域广泛重合,除东部山区地下无煤外,平原地区均含有煤炭资源,并且我市含煤地表地势低,海拔高度在30至50米之间,主采煤层厚度达4到5米,且多层分布,煤炭开采后造成大量耕地被毁,大面积常年积水,难以恢复耕种。
另外,煤炭资源开采还面临村庄搬迁,失地农民如何获取保障等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地上地下矛盾突出,城市化进程受到制约,记者了解到,到2030年,我市城镇新增建设用地几乎全部压煤,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压煤与建设的矛盾,济宁都市区规划中的济、兖、邹、曲、嘉五大板块将被割裂,济宁中心城市将被挤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许多文化公共设施无法布局,人口过于稠密,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阻滞。
出路:
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主动转型的路子
据市发改委副主任、县域办主任董亚宁介绍,从2007年开始,济宁开始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子,被誉为资源鼎盛期主动转型的先行城市。“五年来,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全市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增加1.5倍,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董亚宁表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为济宁转型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市将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以综合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核心,把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控制资源开发强度,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拉长煤电化产业链条,逐步降低资源型产业比重,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由“以环境换发展”向“以环境促发展”转变,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打造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验区,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主动转型和调整振兴的新路子。
今后五年,济宁把强化“三大支撑”、构筑“三大高地”、打造“三大环境”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将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转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深入实施“1351”百千亿十大产业培植工程。按照“一城四区”规划布局,疏解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增强中心城区对市域城镇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筑中心城市。
此外还将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校企联盟、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建设。引进一批优质科技资源,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的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在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大力度提升绿色竞争力,实施全市域公园化和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工程建设,实施沿湖、沿路、沿河以及环城、环园区、环镇村绿化带建设,建设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结合土地规划调整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对塌陷水面通盘规划,建设湿地公园、生态公园、社区休闲基地,并和现有城市河湖水系贯通,展现运河之都、亲水城市风采。
附相关帖子:
济宁中心城区果然被煤矿包围啊
http://bbs.syuan.net/thread-548216-1-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