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773|回复: 39

孔子故里说孔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是当时的国家博物馆馆长,名叫李耳。李耳的名字叫起来有点乱,有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有说他还有个名叫重耳,字聃。虽然有点乱,不过他后来有了一个家喻户晓、整齐统一、好听又好记的名字——老子,这也是大家公认了的。
  孔子青年时就听说李耳博古知今,通礼乐、明道德,是个学术超男,只是脾气有点怪,想法有时异于常人。
  孔子见了老子,诉说了心中的郁闷,他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一点儿,但其后代杞国的文献不够征用了。商礼,我也能说出一点儿,但其后代宋国的礼也不够征用了。如果文献足够征用的话,稍微损益一些,我就能差不多完成夏商周三代的礼了。“
  老子见眼前这个大个子,满肚子学问,却像个小学生向老师汇报思想动态一样向自己诉说,在老子看来,孔子的复古礼只是给破衣服打补丁,是恋旧心理在作怪。见他如此叨叨于礼呀礼,认为该给他降降温了。于是说:
  “你说的这些,他们的人和骨头都早已朽了。礼,是失去道德仁义后才设定的东西,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我听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转蓬飘去。我又听说,会做买卖的人都深藏若虚,他们的外表就像个傻子一样。那些装样显摆的老板都是底气不足,没有修炼到家的。把你的娇气和多欲去掉,这些都对你没有用处。我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些。”
  孔子听了这番话,失语了好久。这才知道眼前这位睿智的人不只是个学术超男,简直是个生活艺术超人。他思考的是超越时代的东西,而自己却还在夏、商、周三代的圈子里打转。
  问完礼后,孔子惘惘离去,路上对自己的学生说:
  “鸟,我知它能飞;鱼,我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的可以用网捉,游的可以用纶捕,飞的可以可以用矰射。至于龙,我不知该怎么办它。它可乘风云而上天。我今日见老子,才知他就像龙呀。”
  孔子回到鲁国后,继续他的礼乐人防工程。他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老子的话他认为是超世脱俗的人干的。老子这种人应是天上的,自己要的是人间的事。
  哎,道不同就不相为谋吧。
  孔子继续收学生,不断扩招,只要学生送几斤干肉就可入学。如是从别的地方来,不在一个校区,也不收什么择校费。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lv203203 威望 +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儒家弟子对墨子说:“你带着人四处游说,多么累呀!你看那美女,不用出门,就有人争着来求。如果美女也像你一样边走边炫,恐怕就会没人要了。”
  墨子说:“现在的世道,喜欢美女的人很多,而美女又是稀缺旷产,美女们虽不出门,人们也会来求。而追求善的人很少,结果善成了无名产品,如不做广告,强说人,人们更不知了。所以得边走边宣,以便让人知道。”
  跟墨子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墨子弟子有一点不同于孔子的学生,那就是墨子弟子中有许多勇士,这些人都是些侠客义士,轻生薄死,只要老师一声令下,就会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子的学生还学习许多实用技能,从他的教程可推断出,墨子开的是个职业专科学校,他的学生文化素质没有孔子学院的高。
  对比一下,墨子职业专科学校的高材生被尊为“巨子”,孔子学院的优秀生被称为“硕儒”。硕儒按现代学位划分,最起码是个硕士。而巨子呢,现在也弄不清是个什么学位。
  尽管有这些文化素质方面的差异,墨子学校还是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了明星职业技术学校,和孔子学院一起成了当时的两大著名学府,是当时中国教育界的双子星座。墨校偏重理工科的校风很像我们现在的清华大学,而孔院呢,就把它比作北大吧。儒学与墨学成了当时的两大显学。
  墨子学校能成为明星学校不是偶然的,这跟校长本身有很大关系。墨校长就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曾用三年工夫做了只木鸢,结果只飞了一天就说坏了,不再举行飞行表演了。尽管如此,这事在当时还是引起很大轰动,让学生们很是佩服。鲁班的木工,墨子的飞鸢,当时称为双绝。
  墨子造的木鸢可说是最早的飞行器模型,可惜自近代飞机出现之前,中国的天空再也没有墨子的飞机来过。他的飞行器原理是失传了,还是变成风筝了,还是本来就是只木制的鸟风筝,已经说不清了。
  但墨子擅长机械制造是肯定的。这位工程师还擅长写文章,他的文章写得质朴动人,喜欢用推理,使用了三表法,有原有本,很是实用,不亏是机械师的手笔,字数上也比老子、孔子的文章加长了许多。只是语言没有文采,惹起了许多人非议。楚王曾经问墨学弟子田俅,为什么墨子这位显学大师写的文章文采这么不显眼?田俅是这么辩解的:
  伴娘太美了会影响新娘,盒子太美了会影响里边的珠子,墨子怕文章太美了妨碍使用效果,所以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言多不辩)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lv203203 威望 +2
中国影帝 威望 +2
回复 支持 2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名轲,是鲁国的一个小邻邦邹国的公民。孟子生得晚,没有赶得上跟心中的伟大导师孔子学习,就做了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孔子儿子叫孔鲤,是个很懂话很乖的孩子。唐代大诗人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里说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其中的“鲤对”就是说孔鲤的听话的。孔鲤在孔子五六十岁的时候死了,没有给儒家发展做出什么贡献,但贡献了一个好儿子。孔子这个孙子叫孔伋(子思是他的字),为人勇于进取,颇有祖风,每当说起我的爷爷孔子来,总是充满自豪感。他坚定维护爷爷开创的儒学事业,为此不惜和人干上一架,用拳头说说事。
  有人劝他说:“你好大,世不能容你,你何不随时而过呢?”子思说:“大不是病,大不能容,那是命。毁大而求容,不行自己的道,那是罪。我不改。”
  子思后来在宋国与宋大夫乐朔论学,可能是学术观点不同,话不投机,两人吵开了。子思说:“道是为智者传的,如果不是智者,道就不传。我看你就不是个智者。”乐朔不高兴,回去后跟手下人说:“这小子侮辱我的智商,怎么办?”手下人叫嚷:“揍他。”于是围住子思,要攻打他。宋君听说有人围攻子思,生怕本国再发生孔子七世祖被华父督攻杀这种恶性涉外事件,亲自驾车带人来救这位回国华侨,子思这才脱险。
  子思事后叹道:“文王囚于羑里,作《周易》。我爷爷孔子屈于陈蔡,作《春秋》(此话待考)。我现在困于宋,能不做点什么吗?”于是就着这股劲头写了一系列文章。可惜后来这些文章都失传了,只留下《中庸》一篇。
  这篇文章可决不平庸。
  它为后世儒家做出了卓越贡献。
  它的开头第一句话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孔夫子的优秀学生子贡曾经说过:“夫子的文章,我们还可得而闻。夫子言性与天道,我们就很少听到了。”
  也就是说,孔子很少谈性。他是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样的话,但更多的是谈仁义礼乐。性吗,就少谈吧。
  而他这位隔辈儿孙却并不讳谈,不仅如此,还要大谈特谈。子思谈的性不是我们现代人特指的两性,他指的是人的本性,天命赋予的,人性。
  子思大谈命与性,当时人们也没注意什么,他也就在百家讲坛里试试镜而已,没有他上台露脸的机会。他绝对想不到的是,他给后世儒家又开出了一块空地,让他们有了施展拳脚的地方,他在爷爷的儒学园地里又种了些琼草鲜花,并在后世大放异彩。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lv203203 威望 +2
中国影帝 威望 +2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横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他们实行穿梭外交,苏秦跑的是南北合纵这条铁路线,专为东方六国提供服务,共同对付西方秦国。张仪跑的是东西连横这趟客专线,只为秦来服务,对付他国。从他们穿梭、织网、挖坑的动机来看,他们是早期的外交阴谋政治家。
  兵家代表是孙武、孙膑、吴起、尉僚子,这些人不单纯只会带兵打仗,他们还总结战斗经验,编写战争指南。这些指南中最有名的是《孙子兵法》这本书。孙膑比孙武晚一百年,是孙武孙子辈的,可孙武孙膑那一个是书中的孙子,还是孙武孙膑二人就一个孙子,曾经困惑了人们上千年,直到1972年孙膑自己的兵法专著《孙膑兵法》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才被确诊为孙武所著,孙武这才不被人误解为装孙子。
  有点乱吧?没办法。兵者,诡道也。
  农家代表是许行等人,他们主张自己耕田织布,带着浓厚的小农意识。但这些人在劳动中也把自己磨炼成了农田水利专家、农业科学家,为农村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了三农建设的积极分子。
  这时候最值得一提的是儒家。在孔子死后,他消沉了好久,还遇到了道墨两家的围攻,遭到了强烈的质疑。后来各家新秀一出,儒家更是没人听了,在百家讲坛上,收视率几乎降到最低。就在这时,儒家一位猛人上场。他一上场就把各家推得东倒西歪,抢夺了话筒,大声呼吁演讲,气势如江河之水,一时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这是一个真正的猛人,战国百家中的猛子。
  大名:孟子。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lv203203 威望 +2
中国影帝 威望 +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6 21: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山风景区建好了白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lv203203 威望 +2
中国影帝 威望 +2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回 纷救世战国出百家 讲性命思孟大六艺
  到底是谁先骂谁的呢?史无明文,无法考证。但据墨子的徒弟说,这都是儒家素质太差引起的。
  说儒家子夏的徒弟有一天遇到了墨子,问道:“君子也有相斗的吗?”墨子好心好意,亲切地教导他说:“孩子,君子是不会斗的。”谁知子夏的徒弟差点蹦起来说:“狗和猪还相斗,那有人不相斗的!”墨子说:“可悲啊!你们儒家嘴里说的是商汤文武,仁义礼乐,行动却用猪狗相譬。悲哀,真是悲哀!”
  子夏的弟子是否这么说过,谁也弄不清了。不过子夏的老同学,孔子学院中文系主任子游曾批评过子夏收的学生素质不高,这却是载入《论语》这本校长语录的。
  墨子又告诫儒家其他学生说:“你们儒家有四条足以丧天下。
  一,你们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这让天和鬼都不高兴,这一点足以丧天下。
  二,你们厚葬久丧,给死人穿上几层好衣裳,小棺材外罩大棺材,送死人就像送他出门远行。三年哭泣,哭得要让人扶着才起来,拿着杖才能行走,弄得耳不闻,目无见,这足以丧天下。
  三,你们弦歌鼓舞,习惯弄声作乐,这足以丧天下。
  四,你们说命,以为人有命,又认为贫富寿夭、治乱安危都是命中注定,弄得上边的人不想听话,下边的人没心干活,这足以丧天下。”
  儒家弟子齐声反对,说:“hooey (胡擂),先生毁儒太过分了。”
  墨子说:“你们如果没有这四条,而我却说,那是我毁。现在你们本来就有这四条,那就不是毁。好好反省一下你们的儒四条吧。”
  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墨子也经常出去跑业务,和孔子一样,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上路前,弟子问,如见了四方之君(各国领导),我们将说些什么呢?
  墨子给他们传授跑业务知识,说:“凡入国,我们一进去,要先拣重要的说。如这个国家昏乱,我们就跟他谈尚贤、尚同,让他以人为本。如这个国家穷,我们就谈节用、节葬,让他增加经济实力。如这个国家的头头耽于音乐,沉湎于酒,就跟他谈非乐、非命,给他送点清凉剂。如这个国家淫僻无礼,就谈尊天、事鬼,给他普及一下科学知识,让他知道害怕。如果这个国家只知道侵夺别国,就谈兼爱、非攻,给他讲讲什么叫和平发展。”
  由于讲究做业务方法,适销对路,墨子的教义当时很有市场,业务也开展开来。墨子周游列国的车队十分繁忙,说是席不暇暖,墨突不黔(席子不等身子捂热、房子烟囱还没熏黑就上路了。)业务确实很繁忙。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楚国、越国等国都想给他封地,作为他跑业务的提成,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这些提成是弟子们说的,这和孔子被弟子们传说楚国要送他700里地一样,墨子弟子是否也张嘴就来,拿别人的土地白送人,已无从考证了。总地来说吧,业绩还是有的。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lv203203 威望 +2
中国影帝 威望 +2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嘲笑儒家,跟儒家对着干的是墨家。
  墨家的祖师爷是墨子。墨子在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前叫墨翟,国籍不详,一般说他是鲁国人。他本也是儒学阵营里的,对儒家讲的那套不满意,出来单干,挑起了墨家学派。
  墨子的主打思想是“兼爱,非攻”,这四个字一看就是给各位列强当和事佬拉架的。春秋无义战,战国就更下一等了,都是为了自己那点儿事,哪儿还讲什么哥们义气。“兼爱,非攻”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都是兄弟,别打啦。”墨家就是各国打架时在旁边喊的那些人。他们也有过骄人的成绩,那就是曾创造了制止楚国攻打宋国,扶弱制强的成功范例。
  对于兼爱非攻,儒家也无话可说,保持沉默。你总不能说俩人打架时在旁边劝架的那位有错吧。而对于墨家的其它主张,两家就尿不到一个壶里了。
  这些主张是“节用、节葬、非乐。”
  儒生们不干了:节用,节什么用?我们老师孔子生前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门有车,颜回死了都不肯借给他家办丧事。三月不吃肉嘴里就淡出鸟来。穿的衣服都有等级差别,上面火龙黼黻,焕成文章,跟你们这些没品位的人能比吗?
  节葬,节什么葬,死了穿身好衣裳还不行吗?劝君莫惜金缕衣,有什么就穿什么吧。把那永远的家也得建设好,总不能都弄成简易房吧。丧事不大操大办行吗?这是礼!人就是活给别人看的。
  至于非乐,更是笑话。对于钟鸣鼎食之家来说,钟鼓馔玉不为贵。对于那些穷人来说,不会爵士乐,听听通俗歌曲、哼哼拉网小调总是可以的吧。繁文缛节有什么不好,都像你们墨家,把世界弄成清一色的就好了吗?
  对于儒家的辩解,墨家自然不买账。墨子原来在儒家干过,知道底细,他就起底说,儒家过去是靠给人治丧、跳大神、当吹鼓手混饭吃的一群人,他们喜欢人家大操大办丧事,厚葬久丧,这正是增加就业,日工资提高,大涨薪酬的时候。
  又说:儒家是给有钱人办事的,他们那个孔子就是游走权门,当食客的,底下那帮儒生更是给当官的抬轿子的,他们靠用礼乐来给人家吹吹打打,都是为了自己那张嘴。
  而我们呢,墨子说,是为广大的劳苦大众服务的,我们的节用、节葬、非乐就是要限制那些上层统治者,增加社会公平正义的。
  儒墨两家的骂战就此开始。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lv203203 威望 +2
中国影帝 威望 +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让庄周说起当年孔子到周向老子问礼这件事,庄子是这样描述的:说孔子拜见过老子之后谈起仁义,老子说:
  “你这样着急地揭示仁义,就像丢了儿子而跑到大街上击鼓相求,连个寻人告示都不贴,一上来就直接敲,这样只会徒乱人的性。我听说,泉水干了,鱼们相互处于陆地上,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它们这么做是无用的,只是等死,早一会儿晚一会儿的事。唯一正确的方法是:不如相忘于江湖。”
  子贡问孔丘:“那么夫子您怎么办?”
  孔子说:“丘我是天的戮民(天不要的那种人)。老子说的对,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这时颜回气喘呼呼跑来说:“我有进步了。”孔子问:“怎么了?”颜回说:“我忘了仁义了。”孔子一听他把儒家的最高指示给忘了,无可奈何地说:“可以了,去吧。”
  几天后颜回又跑来说:“我有进步了。”孔子说:“怎么了?”颜回说:“我忘了礼乐了。”孔子一听他把儒学基础知识也忘了,无可奈何地说:“可以了,去吧。”
  过了几天两人又遇见了。颜回像刚听了传销讲座课,打了鸡血一样,激动地说:“我又进步了。”孔子说:“怎么了?”颜回说:“我坐忘了。”孔子一听颜回改行了,这下坐不住了,蹴然道:“什么是坐忘?”
  颜回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道,这就是坐忘。”孔子听了颜回这几句悟道的话,如梦初醒,说:“你真是贤人!找着了这么好的道,以后我向你学习吧。”
  把孔子和他的大弟子颜回弄了个逆转之后,庄子又把孔子学生中的大能人子贡损了一顿,说:
  子贡南游于楚国,返回到晋时,走到汉阴这个地方,见一老人正抱着瓮浇灌园圃里的菜畦,费了半天劲儿也没灌上两畦地,功效甚微。
  子贡说:“我这儿有种机械,一天可灌百畦,你想用吗?”
  灌园老人抬起头来问:“是什么?”
  子贡说:“凿木为机,名字叫槔。”
  老人听了忿然作色,又大笑道:“我以为你说的是什么。原来是这个玩意儿。我听我修道的老师说过,有机械的人必有机事,有机事的人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就会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就会神生不定。神生不定的人,为道所不载。我不是不知道你说的那种东西,只是羞而不为。”
  子贡本自以为聪明想教教这个乡巴佬,没想到他倒是个有道之士,比自己道行深多了,自己倒成了向国王献芹菜吃的那种乡下佬,不觉瞒然惭愧,脸色通红,低头不语,害羞得只差咬衣襟转圈了。
  过了一会儿,灌园老人问:“你是干什么的?”
  子贡说:“是孔丘的学生。”
  子贡想托老师的大名给自己解围,就像现在的文化人喜欢说:“我曾师从某某某著名导师”一样 ,好显示自己是有点渊源来头,不是平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暗示对方可不要小瞧我。没想到灌园老人非但没说“失敬”之类的恭维话,反而反问子贡说:“你就是那个自以为博学能比得上圣人,自拉自唱,以卖名声于天下人的徒弟吗?他连自身都不能治,还有什么来治天下。你快走吧,不要耽误我干活儿了。”
  子贡这下再也站不住了,(比他老师孔子还惨,连坐的地方也没有),脸色由红变白,垂头丧气,懵懵懂懂走了30里后才缓过神气来。
  儒家的恶运还没结束。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lv203203 威望 +2
中国影帝 威望 +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完了墨子,再说说他的学生。由于后来墨学式微,墨子学生出名的不多。最著名的是他的大弟子禽滑釐,由于文化素质高,能力强,成了墨界的成功人士(更正一下,当年人家叫成功士人),所以在墨界被尊称为禽子。禽子原来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后来转校跟墨子学习,被墨子着力培养,成了大弟子。禽子和道家学派的杨朱有一段对话十分著名。
  说杨朱不写文章,也在家里呆不住,既然当不了网络写手和宅男,就常出去转悠。杨朱说话还是有一套的,(可参看把他哥哥譬如成狗的那句雷人语)。他的话很吸引人,就有一些墨家弟子转而跟他学习开了。跟墨子活得是有点累,不如跟道家活得轻松。禽子一看杨朱抢走了自己的生源,就去找杨朱理论。
  禽子问:“你老在这歪歪叽叽忽悠人,我来问你,从你身上拔根毛,救济一下这个世界,行不行?”
  杨朱说:“少来这一套,这个世界不是一根汗毛所能救济的。”
  禽子说:“假如就差你这一根汗毛就能救济,你肯让用用吗。”
  杨朱不说话了。
  他后来被差评为一毛不拔。
  杨朱这次真漏傻了,他还不如我们这些常人,连一句顺嘴的漂亮话都不会说。结结实实当了个自私自利的型男,被后来各家骂了几千年。
  “空谈无用,还是墨家的实业救国呀。”人们感叹道。
  墨家对道家取得了决定性的阶段胜利。

  儒道墨后,道术继续为天下裂。
  接着裂开的是纵横家、小说家、农家、阴阳家、名家、法家、杂家。
  当时人说“诸子百家”,其实把他们合并同类项后就这十家。这时的小说家还十分不起眼,只限于散布一些小道消息,没人拿他当回事,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那九家,也就是后世所称的“九流”。“九流”这个词今天听起来有点远了,九家也早已风流云散。借用毛主席诗词描述一下九流十家的命运,就是:当年那是“茫茫九派流中国”,好不热闹,后来只落得“沉沉一线穿南北”(儒家),多么单调。中间忽然“烟雨莽苍苍”,游人如织,放眼寻去,只见“佛道锁大江”,在烟雨濛濛中,直看得人心潮逐浪,高下心扬。
  至于怎么个烟波雨景,我们的国学史将逐步展开。
  先说说眼下吧。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中国影帝 威望 +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有个叫列御寇的郑国人,也是个有道之士,他在郑国住了四十年,人们都不知道他还是个得道之士,直到他的专著《列子》出版,才引起人们注意。
  还有个叫杨朱的,他没有著书,一个字也不写,他用行事实施着道德践履。同行列子就记录了老杨的一些轶事。
  说杨朱这个人认为,人生应及时行乐,平时就大大咧咧。他有个兄弟叫杨布,一天出门时穿着白布衣服出去,出门不多远,碰着下雨,就解下白布衣,穿着里面的黑衫回来了。他的狗不认识主人了,迎上去朝他吠叫,杨布怒了,绰起家伙要扑打狗。杨朱说:“你别扑打啦,你也会这么做的。先前假如你的狗白的出去,黑的回来,你难道能不奇怪吗?”杨布一想,很有道理,对自己这位道家弟弟很是佩服,浑然没有觉得把自己比作狗的智商有何不妥。
  杨朱的扬人轶事后面还要讲到。
  只凭尹喜、列御寇、杨朱这些人,老子的道家也成不了气候。谁能想到,道家后来出了个文豪,他的文章大大提升了道家的品位,他的名字也直追老子,与他并列千秋。
  此人姓庄,名周,是宋国人,曾做过如今河南省商丘县园林局的一个科长。他后来不习惯这官场生活,回家种地去了。虽然生活在基层,但他写文章的学术层面是非常高的,出手不凡,一上来就直逼儒家。
  在他笔下,孔丘和他的儒家学说被老子的道家学说彻底折服,孔子和他的弟子不但成了道家出场时的道具,孔门弟子还心甘情愿当上了道家学说的传声筒。
  加上庄周下笔汪洋恣肆,文章如千顷湖泊,让人难窥其涯,孔丘及弟子在他笔下像落了水一样,显得猥猥琐琐,最后全军覆没。
  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庄周笔下的儒家生存状态。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中国影帝 威望 +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它出在我们的一个老熟人老子身上。那年老子打发走孔丘之后,又在周呆了很多年,见周国势日衰,一天不如一天,他这个国家图书馆馆长也没什么熬头,自己也老了,不如各地走走,顺便物色一个地方养老,于是离开周西行。骑牛走到函谷关时,函谷关关长尹喜让他出示身份证。得知他就是前国家博物馆馆长兼图书馆馆长,著名的大学者李耳时,尹喜非常激动,拿出自己平时的学习笔记请他签名,对他说道:“您老从此将隐居起来了,管了这么多年书,能为我们留下本书吗?您这一辈子总得留下点什么东西吧。”
  老子见尹喜不同于一般官吏,是个爱好学习的有志青年,要不是离京城远,不方便,他肯定是拎着水瓶干粮大清早去自己的图书馆占座的那种学生。于是在函谷关就多住了几天,把随身带的日常思考心得整理了一番,交给尹喜。这些心得共分“道、德”上下两篇,5000多字。尹喜翻开一看,首先映入眼的就是这么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道,有非常之道必有非常之书。尹喜知道,自己这次可能赚大发了,眼前的这本书可能就是本非常之书,千载难逢啊。就小心翼翼地问“道”是不是很神秘。
  老子笑道:“我的话甚易知,甚易行。天下却莫能知,莫能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尹喜赶紧说我决不大笑之,愿意力争上游,勤而行之。
  接着又问“德”字如何讲。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由道而生,由德而养,因此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尹喜又问:“那么如何学道?”
  老子说:“做学问是每天都增加些,学道是每天都要减损些,这样减来减去,最后达到无为的状态。我们要学会给人生做减法。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又无不为。”
  尹喜头一次听到这些高深语言,佩服得直点头,还想再问,老子说:“我的话尽在这五千言中,你自己保存着看吧。”于是跨上青牛,出关西行。
  尹喜拜送老子离去。
  牛人渐行渐远······
  尹喜从此潜心学道,时不时也写写读后感,往小报投递投递。后来书摊上出现了《关尹子》一书,摊主说是老子的大弟子尹喜所著。这是摊主的话,全信的人不多。
  但尹喜的名气却越来越大,来向他问道的人也多了起来。老子的那本西行漫记经他之手也传播开来,后人叫它《道德经》。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还精心编写了四部教材,这都取材于古代文献。
  第一本是<诗>,这是一本古代文学教材,是古诗的汇编。孔子删去了一些少儿不宜、成人不利的内容,最后只剩下三百篇。他对学生们说:“这三百篇诗,归结起来就三个大字,‘思无邪’,你们要多多背诵,这是我们传承祖国文化的桥梁呀”。
  第二本是<尚书>,这是一本古代历史教材,是古代历史典章制度的汇编。不懂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懂过去就意味着黑暗。你现在肯定不知自己是怎么没的,但你现在就可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大家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尚呀。
  第三本是<仪礼>,这是一本古代礼仪教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应在诗的熏陶中兴起,在礼的约束中站定礼是人的立身之本。你对人恭极,别人才能尊敬对你,好好学习吧,童鞋们,礼就是履呀。
  第四本是<乐>,这是一本古代音乐教材,现在的音乐课是学校的辅助科目,但在孔子看来,它是对人的心灵导向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门课。这本<乐>书没有流传多久,在孔子死后时间不长就找不着了。没办法,音乐和歌手一样,也总是想要流行的,流行就难免要流形,有一些就这样消失了。
  诗书礼乐,这就是孔子的四种教育课程,代表着孔子的四大教育理念。
  孔子办学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人气指数越来越高,从教育线上被提拔到行政线上当领导。50多岁时,孔子因政绩升任司空,接着又升任大司寇,成了司法总长。56岁时摄行相事,当上了代总理。任命当天,孔子脸有喜色,他梦想的行施自己理想的那天终于来到了。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lv203203 威望 +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施政雷厉风行,依法治国,佐以礼教。仅仅三个月,全国上下面貌就焕然一新,风化大行。男女各走各的,行路有别,性取向鲜明。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国民素质高涨,周围他国来参观访问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国内生产总值也有相当大的提高。
  这惹起了老对手齐国的恐慌。尽管孔子一再声称自己强大了也绝不称霸,但齐国还是一口咬定说:“孔子为政必霸。鲁国如为霸,我国离鲁国最近,是第一个受害者,要最先被吞并的,齐鲁大地要改叫为鲁齐大地的”于是绞尽脑汁,来想对策。决定采取先发制人战略,给鲁国发射几颗短程糖衣软弹。挑选了80名美女,个个都穿着绮罗纨服,人人都能歌善舞。又选了好马一百多匹,好车三十辆,浩浩荡荡来到鲁国,说要献给鲁国国君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lv203203 威望 +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施政雷厉风行,依法治国,佐以礼教。仅仅三个月,全国上下面貌就焕然一新,风化大行。男女各走各的,行路有别,性取向鲜明。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国民素质高涨,周围他国来参观访问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国内生产总值也有相当大的提高。
  这惹起了老对手齐国的恐慌。尽管孔子一再声称自己强大了也绝不称霸,但齐国还是一口咬定说:“孔子为政必霸。鲁国如为霸,我国离鲁国最近,是第一个受害者,要最先被吞并的,齐鲁大地要改叫为鲁齐大地的”于是绞尽脑汁,来想对策。决定采取先发制人战略,给鲁国发射几颗短程糖衣软弹。挑选了80名美女,个个都穿着绮罗纨服,人人都能歌善舞。又选了好马一百多匹,好车三十辆,浩浩荡荡来到鲁国,说要献给鲁国国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齐国香车宝马美女歌舞团的到来,立刻在鲁国引起了轰动。美女团到达京城后,先在城南高门外举行了首场演出,全部免费。免费这玩意对中国老百姓具有相当杀伤力,百姓们纷纷前去观看,对这种不要钱的事惟恐落后。演出精彩,万人空巷。连鲁国的第一号权臣季桓子也穿着便衣,混在老百姓中去连看了几场。最后断定,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一支舞蹈队,酷毙了。回来后鼓动鲁君也偷偷去看。
  鲁君从小道绕到城外,整整看了一天,孔子找他办事找不着,一问才知出城看齐国的美女歌舞表演去了。孔子等了一天,又听说鲁君接受了齐国这份儿厚礼,把这80名外国美女带进宫中,也不办公了,开始泡妞看演出。
  孔子一看这阵势,老板都首腐了,自己还干这首辅干什么,于是向鲁君递了辞呈,鲁君也不挽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带着一些学生离开了鲁国,想在国外找一个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工作,到了国外才发现并不好找工作。虽然自己曾做过鲁国的CEO,业绩名扬天下,但由此招来了一些人的嫉妒。这些人怕孔子抢自己的饭碗,都在自己的老板面前毁孔子。孔子在几个第三世界国家卫、郑、陈、曹、宋、蔡、叶、转悠了十几年,虽然大家对他很尊重,给他实行落地签,绿卡通,但他一直也没找到一份正式的职业,只当过一些短期顾问而已。后来想到超级大国晋国去碰碰运气,风尘仆仆地往西一直走到了晋国的黄河边,忽然听说晋国的赵简子揽权,刚杀了两个贤大夫,也不是一个理想国,孔子这位东方柏拉图(白拉途)对着黄河叹了口气,又返回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机会终于还是来了。这一天,孔子收到了另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楚国的聘书。楚国此时已完全成了一个军事帝国,由僻处蛮荒的一个小国,东征西讨,扩地千里。这在那些中原国家看来,完全是个暴发户。这暴发户也不客气,一上来就称王,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暴发户,要琢磨弄个什么政 协委员、人 大代表的大名头,实在不行也得想法弄点颜色,自己粉一粉。这楚王和周王一个称号,而周王那是公认的天子,这楚王算那一路神仙丢的孩子?这在过去孔子看来绝对是大逆不道,但现在不同了。
  终年漂泊在外的孔子不愿再这样虚度下去了,就接受了聘书。虽然名号很重要,但首先得解决实际问题。他认为楚国正因为是蛮荒之邦,所以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的礼乐教化可能在那里具有很开阔的市场。楚王的聘书也给孔子造成了这样一个错觉:这里钱多、人傻、快来!!!于是和弟子们兴冲冲动身到楚国,没想到楚王不是三 陪小姐,这趟旅行也差点成了一次死亡之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回 求聘用师徒履列国 慨道穷孔丘著春秋

  陈蔡两国的大夫们听说孔子在楚国找到了工作,十分恐慌,本着不愿看到竞争对手跳槽为敌所用的原则,就派人把孔子师徒围了起来。孔子师徒们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产生了粮食危机,一个个饿得病倒在野外。更糟的是,还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孔子为了鼓舞士气,依旧给这些饿趴下的学生授课。子路丧着脸,对老师的学说产生了疑问,他问:
  君子也有穷的时候吗?都说好人不长寿,坏人一万年,难道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孔子说:“君子本来就穷,再穷点也没什么,小人穷就坏了。”
  另一个学生子贡插话说:“老师你的道太大了,大得没边了,所以天下盛不下你。你能不能把自己的道修窄一点(贬损一点),让我们先过了这一关,先吃饱肚子再说呢?”
  孔子见手下的学生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产生了疑问,思想要求退步,感到很有必要召开一个落魄现场会,统一一下思想认识。就问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我的道不对吗?我哪儿错了?我为何落到这步田地?”
  颜回饿得直翘大拇指,说:“老师,谁说你的道错了?您的道太大了,所以天下容不下你。可是,不容又有什么病?不容然后才看出我们的道大来!!”
  知我者,颜回也。孔子笑了。从这几句话看出,颜回后来在孔庙里坐了第二把金泥交椅,实在是不二人选。多黏人的孩子呀!
  颜回用尽力气挺孔子,这可是真正的力挺呀!还有比这更感人的吗?
  最后幸亏楚兵来接站,孔子才免于危机,平安到达楚国。
  楚王听说孔子来了,很是高兴,打算拿出700里地封孔子。(这是后世儒家的说法,后世儒生们对无从考证的东西都说得很大,也许把70里顺口说成700里,反正也不是自己拿地,也没人跟他查账较真。)楚令尹子西对楚王的封赏不同意,这位执行总裁提醒董事长说:“别忘了咱们的跨国公司是怎么做大的?那可都是抢夺他国弄来的。而孔子的经营理念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他说的是三皇五帝,尧舜谦让,仁义礼乐,跟我们的经营理念正好相反,不可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董事长见执行总裁不同意执行,也就把给孔子分封土地这事给搁置起来了。不久董事长死了,接任的董事长更不管孔子了。你又不是我下的聘书,跟我有什么关系?谁让你来的你找谁去。有本事你到坟地里要封地吧,我这儿是没有。不仅如此,原来讲好的工资也不给孔子发了。孔子又不好意思像饭店小老板那样,拿着上任村长镇长打的白条找现任硬要去,再说要人家也不给呀,又不是我吃的你的,凭什么让我擦屁股呢?孔子就这样像个葫芦一样给挂起来了。这是孔子不愿看到的结局,他最不喜欢当被挂的葫芦了。
  孔子成了无业游民。一天正在街上坐车闲逛,一个名叫接舆的狂人在他旁边唱歌而过,他唱的是“兮”字体,歌词大意是“凤兮凤兮,回家去吧,哎,现在这些当官的!”孔子想和这位狂人交谈,那狂人拔腿跑了。孔子心想,连超级大国的神经兮兮的人都不搭理我,我还是回去吧。去哪儿呢?还是第三世界熟悉,好混些。于是又回到卫国,当起了寓公。
  孔子永远不知道的是,他并非是楚国的唯一一位冤大头,在他几百年后有位叫屈原的,也是被人说坏话,气愤不过,写出了一系列诗歌,被人称为“骚体诗”。这些诗歌后来让人编集成书,起名叫《楚辞》,跟他手中的那三百篇诗一起并列为诗体的开门之作。里面的词句孔子要是看了很眼熟,就是那位神经兮兮的狂人给他清唱的那些“兮”字体诗,大意都是“凤啊,回家去吧。哎,现在这些当官的。”
  在孔子离开鲁国16年后,鲁国向这位前首相发出了邀请函,正式邀请他回国,让他顺便看看祖国这么多年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孔子响应了号召,回到了祖***亲的怀抱。
  这位鲁国的儿子这时也老了。这一年孔子68岁,已过了延迟退休的年龄。鲁国并没有向这位前首相发返聘书。由于无事可做,孔子还干老本行,继续他的教书育人事业。
  这回他教的书在诗书礼乐之外,又多了一本。不过可不要小看这本书,这本书的出现在儒家教育体系里是一件大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怎么说都不过分。
  这是一本什么书呢?这么牛!
  他确实是本牛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期间,孔子对一本古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名字叫《周易》。传说《易》书年代久远,到孔子看《易》时,《易》已祖传三代,寿过千年了。
  《周易》的祖父名叫《连山》,他是夏朝那个年代的。《周易》的父亲叫《归藏》,是商朝那个年代的。孔子手上的《周易》是一本当代读物。
  《周易》的缔造者据传说是伏羲。这是个来路不明的人物,无从考证。《周易》说自己是伏羲首创,就好像街头卖药的说自己的药是祖传秘方一样,都是为了给人一种神秘莫测感。
  伏羲这名字虽然听起来像听风,但他名下创造的八卦却是八种实在的东西。他们分别是: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他们的艺(易)名又分别是乾(天),坤(地),巽(风),震(雷),坎(水),离(火),艮(山),兑(泽)。伏羲又给他们分别画了像(象),分别是:--(乾),—=(坤),--_(巽),—(震),—_(坎),—(离),—(艮),--(兑)(不好意思,本人电脑键盘不熟,敲不出八卦卦形图来。大家凑合着看吧,怎么着也是在说八卦)。这既是世界上最简易的速描,它们同时又是世上最高深的简笔画。因为尽管这看上去像是幼儿园儿童的作品,然而却是千年的大脑琢磨出来的。
  《周易》在商朝末年遇上了周文王姬发,他因有革命政变嫌疑而被商纣王关在了当时的集中营:羑里。在监狱中他没有琢磨暴动越狱等行为艺术,而是艺术性地、魔幻师般地把《周易》的八卦演变成了64卦。这是一次质的突破,如果所言是真,《周易》真地应该感谢周文王的再造之恩。到姬发的儿子周武王革命成功,建立周朝,《周易》就理所当然地改姓了周。
  到孔子时,他没有再去演算64卦,弄成640卦之类的续集,而是为这64卦写了十篇解说词,这就是有名的《周易》大传。这十篇传记被形容为就像鸟的翅膀一样,所以起了个名叫“十翼”。这十翼被记在了孔子名下,它们的真实性很让人怀疑。
  我们的忠告是你信还不如不信,尽信易不如无易。
  因为孔子作《十翼》那是后世儒生讲的,孔子没有对任何人声明过著作权。孔子他老人家都没申请过知识产权,你又何必非去给他老人家寻求知识产权保护呢?
  有了这十翼,《周易》就像长了翅膀,如虎添翼,又飞上了一个新的高地,实现了又一次质的飞跃,一举飞上了时代思想的新高峰。有十翼之前,《周易》就像一个街头算命卖艺的先生。十翼之后,《周易》摇身一变,成了社科院里的著名院士,让人看了只能说久仰久仰。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孔子。因为十翼既使不是孔子作的,也是孔子的后学儒生创作的,是几代人编写的儒家教科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孔子也没想到,他晚年时抱养的《周易》这个老生子,成了后世儒家思想的开路先锋。每逢遇到什么世情变化,《周易》总是冲锋在先。
  人家《周易》就是讲变易的。
  如果说收编《周易》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时孔子还干了一件对中国文化历史进程都有深刻影响的事情,那就是——著书。
  以往的诗书礼乐易都是拿来主义,现在是自己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回到鲁国后,大权还是掌握在季氏、孟氏、和季孙氏三家手里,和他走时没什么两样。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回也只能忍着了。总不能再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吧?一个老人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人生几何,这道数学题并不难算。下边还有几个十六年 呢?
  回家后,孔子除了被鲁公和季康子问过“政是什么”一类的小学生问答题外,什么都没干过。孔子回答得让在场的人都肃然起敬,学生们赶快把老爷子的话记录下来,存档留记。但也就是被顾问一下而已,政治场上是没戏的,连个跑龙套的戏份儿都没给。这个老人早被政治边缘化了。
  孔子叹道:“弗乎弗乎(完了完了),君子最害怕的是到死而名不能称扬于后世。我道不行了,我拿什么自见于后世呢?”
  你们不让我上场,难道我不能底下写回忆录吗?兔崽子们!
  君子固穷啊!
  穷极无聊之余,他把鲁国的史记倒腾了出来,拿起笔,删繁就简,写了起来。从鲁隐公一直写到自己的年代,共242年的历史,起名《春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当时是孔子的学生、朋友、同事,当你拿起这部《春秋》阅读时,你会大吃一惊,你会说:“啊,老爷子,不会吧,怎么记这么大的国家大事就一句话?咱们再穷,也有竹简供你去写,这也太删繁就简了呀!”
  原来孔子著的这二百多年历史,每一年就一句话,在春夏秋冬里一笔带过。
  每一件国家大事也就一句话,就像现在的新闻报纸标题,甚至,比它还要简练。
  要知孔子可不是一般的小报记者,他曾是一个著名的大政治家,又是一个著名的大教育家。
  他的每一句话都十分简练,看上去十分简单,没有拖泥带水,实际上却含有深长的政治意义。
  大作无痕。
  比如当时吴国、楚国的君主都自立为王,跟周天子一个王字掰不开,而《春秋》则把他们拆分出来,统称为吴子、楚子,让他们按“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秩序,哪儿凉快还回哪儿去。
  又比如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集周王和各地诸侯赴会,下级召开会议,让上级领导参加,这领导又贵为天子,这是明显的犯上作乱。《春秋》把这事记成了“天王狩于河阳。”意思好像是周王正好打猎时碰上开会,顺便进去弄了个领导讲话。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维护了周王的领袖地位。至于周王为什么平白无故地去跑到河阳打猎,明眼人都明白。
  这种春秋笔法一直流传下来,比如每逢写到君主被敌国掳走了,都可写成是到他国打猎——北狩、南狩去了。(车票都不用买,由他国代购,很有面子。)
  孔子的《春秋》写法,被后世称为“微言大义”,他的简洁,给后人留下了可供开拓的丰厚土壤,将有数不清的《春秋》传注来解释孔子的微言大义。
  有时候,简单也是一种大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哀公十四年,叔孙氏打猎时捕获了一只奇兽,孔子跑去看后说:“这是麟。”他从这只四不像走投无路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末路,悲叹道:“我这次真的道穷了。”
  不管怎么说吧,孔子这时确实很狼狈,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只能从珍稀动物身上找寄托了。他写的那部《春秋》也到此封笔。两年后,也就是鲁哀公十六年,孔子死,哲人其萎,享年73岁。
  在治丧期间,国家最高领导人鲁哀公派人送来了悼词,上面写的是:“无良老天爷呀,你也舍不得暂时留下这位老人吗?国老啊,你就这么撂下我走了吗!撇下我一人在君位上受煎熬。呜呼哀哉,尼父,你是全国人民的好榜样,你这一走,我可怎么号召他们向你学习呀!”
  孔子学生说:“完了完了,鲁君昏了。活着时不能用,死了玩得这么伤心,不是礼。鲁君在鲁大概也不会善终吧,这样下去,迟早要玩完。”
  十一年后,鲁哀公被鲁国的季氏、孟氏、仲孙氏三家逼得忍无可忍,竟然想出了昏招,要借越国攻打自己的鲁国,结果事败,鲁哀公逃位去国。
  鲁哀公等人想不到的是,孔子后来不只是鲁国的,还是全中国——乃至世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完了孔子,再说孔子的学生。孔子生平教学,建立孔子学院,弟子3000,按现在军队的编制,够一个师,孔子是名副其实的最早的师长。这个师有72名优秀干部,分属于四个科,它们是:德行科,科长:颜回;言语科,科长:子贡;政事科,科长:子路;文学科,科长:子夏。
  先说孔子的第一个学生颜回。颜科长家里很穷,这也难怪,他所在的那个科室我们一看就知道不行,只有那些刚考上的没关系的傻子公务员才往里钻。颜回住在一个破胡同里,吃的是清水炖菜,喝的是敞开的西北风,却坚持天天学习,不改其乐。弟子中颜回最贤。
  当年孔子在匡地遭到围困,颜回最后才脱身出来,孔子一见着急地说:“我以为你死了。”孔子可能是真急了,这话放到现在也够不礼貌的,你要是跟人这么说话,人家会跟你急的。颜回不慌不忙地说:“夫子您还在,我哪敢死。”(我还等着侍候你呢。)这话说得很漂亮,后世拍领导马屁,跟风学习的人很多,但都不如颜回诚挚。
  后来颜回果然走在了孔子前面,孔子哭得比死了儿子还伤心,抽咽着说:“噫,天丧我!天丧我!”认为颜回之死是儒家事业的重大损失。
  颜回德才第一却没来得及著书,一个字也没留下,也没有一个徒弟来传后,但他是最理解导师孔子的精神的,他的精神气质长存。
  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孔颜气象”。他的名字已紧紧和孔子连在了一起。
  子贡是孔子的另一高才弟子,是天生的政治家,杰出的纵横家,优秀的儒商代表。是孔门中政治、经济、文化的三栖明星学生。他曾在齐国要攻打鲁国的紧要关头,放下手中的书本,去游说吴、越、齐、晋四个大国,给他们制造矛盾,让其互相攻打,使得鲁国从中逃脱,免去了一场灾难。又抓住时机,迅速倒腾些东西,赚了一大笔钱,家累千金,成了千万富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儒商。要是孔子学院招收女生,子贡这样的高富帅男生估计都被女生早恋爱死了。
  子贡后来当上了鲁卫两国的大官。孔子死后,有人在朝堂上贬诋孔子,说:“孔子算个什么,子贡比他强。”企图抹杀孔子的地位。子贡站了出来,发挥了他雄辩家的风采,坚决顶孔子,说:“我家老师温良恭俭让,深得民心,众人无不敬仰。仲尼不可毁!他人的贤,仿佛丘陵,即使再高也可逾越;仲尼,好比天上的日月,没法可越!!”怎么样,高吧?把孔子顶到了天上,彻底置顶了。弄得那些人都张口结舌,彻底无语。
  子贡以优秀政治家大无畏的精神,在孔子逝世后,人心动摇的日子里,坚决维护了伟大导师的光辉形象,挫败了一小撮阴谋家恶意往孔子身上泼脏水的企图,挽救了儒家的声誉,孔子有知,也该含笑九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事科科长是子路。子路本是孔子学院门口的一个小混混,头戴着雄鸡冠,一幅好勇斗狠的样子。见了学院的学生,时不时上去欺负欺负。孔丘院长出来,也不收敛,跳着脚,扬言还要揍孔丘。孔子也不恼,用学院的拿手科目“礼”来渐渐诱导子路,子路最终折服,拜倒在孔子门下。
  子路进了学院后,先是在保卫科干保安,有谁侮骂孔子,子路就上去教训他一顿,趁机练练手。过了一阵儿,孔子很惊奇,说:“自从我收下子路,恶言轻易听不到了。”孔院长哪里知道,这些人都被子路海扁完了。
  圣如孔子,一旦当官,还有被手下清场蒙蔽的时候,后世的执政者又该如何呢。
  子路学习很勤奋,但学问没法跟颜回、子贡等人相比,让孔子说是只能算升堂,没能入室。由于勇于参政议政,被派到政事科。子路性情伉直,这样的人是很难在官场上混的。子路后来果然死于政治内乱,时间是孔子去世前一年。子路死后,政事科人亡政息,一蹶不振,直到几百年后有一人把儒家请上政治舞台为止。
  文学科科长是子夏,他常和孔子在一起谈诗。子夏有一句名言“学而优则仕”,孔子怕他跑偏,告诫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孔子显然知道他的儒生队伍并非那样纯洁,可见后来儒生做官,君子小人,鱼龙混杂,什么鸟都有,早被祖师意料过了,就像我们现在的有些官员,读书时也是纯洁的学子,儿童时也是祖国的花朵,谁知怎么就腐烂到那种程度呢。
  孔子死后,子夏在西河一带教授,收了不少学生,名气很大。战国时期的一代名主魏文侯也以师礼待子夏,常去求教。子夏还有个特殊身份,他是《春秋》学的传人,孔子临终前把《春秋》传授给了子夏,子夏就开了一门《春秋》课,着力讲授。《春秋》在他手里结出了丰厚果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在子夏结出了什么丰厚果实我们以后再说。
  除了以上四人外,孔子还有一位杰出弟子,叫曾参。孔子很重视孝道,孝顺是孔子学院的一门必修课。周代古礼中有为父母死后守丧三年的礼节,孔子要人们坚守这种礼节,为父母坚持守够三年丧。学生宰予对此不以为然,他说:“三年!靠!那也太长了,得耽误多少事,损失多少钱呀!照我说,旧谷子去了,新谷子来,一年就可以了。”孔子把他臭骂了一顿,毕业证也没给他发,就让他提前休学了。孔子认为,守孝三年的理论支持是“三秋三夏,抱个娃娃”,父母抱你三年,你给他们服丧三年不很应该吗?礼尚往来嘛。
  跟宰予这些狼羔子相反,曾参是学院中有名的孝子,他说;“守孝三年,那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慎终追远,长期祭祀!”这话赢得了全体师生的一致掌声。
  他在微博中继续写道:“我刚上班时,当个小吏,挣工资很少,还是很欣欣而喜,为什么呢?因为可以养亲了。父母没了之后,我南游于越,在越国得高官,受厚禄,居家堂高九仞,出门华车百乘,却偷偷北向而泣。为什么呢?因为悲不见双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如果再增设一个孝顺科,曾参肯定高票当选科长。
  经过综合考察,孔子认为曾参将来肯定能光大孝道,就把传授“孝”这门专业课的任务交给了他。曾参没有辜负校长的期望,他编写了一本关于“孝道”的书。这本书后来被封建社会教育部指定为必读教材,名叫《孝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是他从“诗书礼乐”的长期教育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最高概念。他在校会上大声疾呼:“人如果不仁,那礼有什么用;人如果不仁,那乐又有什么用。”潜台词就是:人如果不仁,那你们来读这些诗书有什么用。“仁”是孔子学院的终身成就奖,但除了颜回得到过提名外,其他人都没得过这个大奖。
  这个最高奖最终没有颁发给任何人。
  孔子仍时刻激励他的学生去为这个奖拼搏,他说;“仁离我们远吗?不,我想要达到仁,仁就达到了。”仁就是这样,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它是一个儒学生要终生修炼的功课,是儒生们夜里行走时的指路明灯,大白天的红太阳,可望而不可即。
  在开说下一个人物前,我们还得来个插曲,说说另一位重要人物,他此时已经在台上了。
  这是一位外国客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回 留道经老子出关避世 辟儒说墨家挑起纷争
  话说就在孔子苦苦做着他建功立业的梦时,在遥远的西方印度,一位王子却看破红尘,离开他华丽的王宫,去干他出世的事业去了。他就是印度迦毗罗国净饭王的儿子,名叫悉达多·乔达摩。他逃出了王宫,躲开了世人,在菩提树下苦苦坐了七七四十九天。他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到哪里去?最后他豁然大悟,原来世间万事都是因一定条件而产生,都是有因缘的,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实的,都是因缘而起的假象和幻影,人生在世,不必过于执着。
  他从此不叫悉达多·乔达摩,而被人尊称为释迦牟尼、如来佛(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悟道之后,释迦牟尼就开始转动他的法轮,在周边国家宣扬他的发明。
  他告诉人们世间都是苦,人有生老病死诸般苦。
  苦是由于人们太执着于某些东西。
  涅槃寂灭是摆脱苦的最高境界。
  当孔子载着他的一大堆“诗书礼乐”古董到处贩售时,释迦牟尼要是碰见,恐怕会说:“孔大车,歇会儿吧!你这样执着到底累不累?你拿什么来把世人安慰?”
  孔子望着远方,说累呀,我是累累如丧家之犬,可是我不能就此停下,世人需要用诗书礼乐来教化。
  可是他们的心呢?他们身受的苦呢?你教化了半天,还是要大部分人受苦,你了解他们的心吗?
  无语。
  你知道人的生死吗?
  这个我知道,生,事之以礼;死,事之以礼。
  不是说别人的生死,是你自己的。
  哼,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不言,他走了,他的足迹踏遍了黄河两岸;佛陀也走了,他的足迹遍布于恒河两岸。他们二人各干各的,用孔子的话说,那就是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用俗话说,那就是我们井水不犯河水,黄河不见恒河。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历史的长河会把他们终于有一天冲到了一起,并产生了严重的碰撞,激起了滔天的浪花。
  原因只是,孔夫子,说了半天,你没把生死说破。
  人生还有比生死更大的事吗?
  有啊,比如:建功立业,成名成家,扬名后世······
  嘘,说实话,内心里,当你独自置身旷野,半夜醒来,仰望虚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21: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死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表面上,周王还是天下的共主,实际上连我们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都不如。诸侯之间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大打出手,周王连拉架的份儿也没了。齐国发生了政变,换了新主人。超级大国晋国解体,被赵魏韩三家瓜分,三家独联体又不团结,互相撕打。在西方,军事帝国秦国崛起,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各国领导人撕下伪装,纷纷称王,掀起了互相兼并的浪潮。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原来的局部小规模战争全面升级,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在这兼并战争的红色浪潮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士,开始活跃起来,成了时代的弄潮儿。按现在的阶级成分划分,他们是小资产阶级。这个阶级中的知识分子,纷纷著书立说,一时有了诸子百家之说。当时著名的《天下》杂志(名誉主编庄子)对此时的学术状态发表独家评论道: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仿佛百家众技,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返,必不能容!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这首先裂开的是儒道墨三家。
  道从哪里来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声远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

声远论坛|热门排行|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声远网 |网站地图|鲁公网安备 37089702000485号 |网站地图 鲁ICP备1802875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30761号 GMT+8, 2024-11-27 19:52 , Processed in 0.09888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SYUA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