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30 13:04:1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桂浩明:浙商银行破发的偶然与必然:还是在浙商银行(行情601916,诊股)A股上市之前,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该股股价跌破发行价就已有了广泛的共识。但是没有想到的则是,该股在上市当天盘中就跌破了发行价,上市第二天则全天都在发行价之下运行。以上市日的财务数据而论,它的每股净资产是5.1684元,4.94元的发行价已经低于净资产。因此,现在 |
* z L7 T1 {) F6 X6 o6 e' |2 \* d , e4 C" _; U3 O q* c& K g$ s2 R4 u
还是在浙商银行(行情601916,9 }1 e E* U( I+ O
[color=]诊股/ v# M" y1 U2 }! c$ v2 R
)A股上市之前,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该股股价跌破发行价就已有了广泛的共识。但是没有想到的则是,该股在上市当天盘中就跌破了发行价,上市第二天则全天都在发行价之下运行。以上市日的财务数据而论,它的每股净资产是5.1684元,4.94元的发行价已经低于净资产。因此,现在的浙商银行在破发的同时,也已经是破净了。有人说它是“最悲惨”的银行股,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用来形容其流通股的股东,倒也不无道理。
6 E6 m/ L, ^* K" G. ~$ E- o2 h H 之所以在上市之前就有很多人认为浙商银行会破发,理由是很多的。譬如现在上市银行中2/3破净,破发的比例更高,浙商银行似乎没有理由成为其中的“少数派”。不久前上市的渝农商行(行情601077,9 ~! _) P* P' z# A
[color=]诊股
3 X& V0 N* ~& ~! {& r)也是很快就破发的,浙商银行步其后尘是很自然的。更何况,浙商银行的H股价格是4.14港币(11月28日收盘价),折算成人民币是3.72元(以11月28日汇率计),按当天A股较H股平均溢价0.27%推算,浙商银行A股的价格大体会在4.74元,而其11月27日当天的收盘价恰好就是4.74元;而前面已经提到,这个价格是破净又破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浙商银行破发的确是必然的。然而,尽管如此,它如此迅速地破发则多少还是有点出人意料的,毕竟那些已经上市的银行股,破发大都是在上市几年以后。今年10月29日上市的渝农商行,开盘当天最高价较之发行价上涨了44%,并且是在发行价上方运行了整整9个交易日后才破发的。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当下浙商银行的破发,多少也是有点偶然性的。
5 F$ ~( J/ d! s6 j* H 这种偶然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目前的市场环境较为严峻。临近年底,多空双方都显得比较消极,无意在现在这个位置有大的操作,这样一来也就导致市场缺乏热点,即便是新股、次新股,也很难像过去那样吸引到相应的增量资金参与。其次,由于人们对经济运行的前景普遍持谨慎态度,在诸多行业都出现了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今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9%),大家不由得担心银行是否还能独善其身。毕竟,企业业绩不佳,会导致银行坏账增加,拖累利润。因此,银行板块虽然报表业绩仍然不错,但市场对它们的看好程度其实也是在下降的,这就令其承受了较大的估值压力。事实上,招商银行(行情600036,
. d+ C" D1 ~7 R' l# D* @6 y5 m[color=]诊股
' C5 L N4 e6 m# k' ~1 v J, })、平安银行(行情000001,/ C, J$ |9 S% n ]& }2 K: r
[color=]诊股
4 N- v8 k! D" E8 y7 l8 H( _)等被公认为是质地优异的银行股,最近股价也在不断下跌。因此,浙商银行此刻上市,在时点上不能不说是不太理想的。第三,虽然快到年底了,但新股扩容节奏却骤然加快,不但是中小盘股批量发行,大盘股也接踵而至。继渝农商行之后,又发行了浙商银行,随后还有邮储银行(行情601658,; O/ r# B+ n% f1 {3 x
[color=]诊股, S+ Q5 n2 U' ^
),再接着是京沪高铁……这类动辄筹资百亿级别的新股发行,在时下二级市场资金面捉襟见肘之际持续推进,其造成的影响的确不可小觑。当新股不断涌出,而二级市场无力承接时,即便是业绩尚可的股票,也难逃破发命运,而这就是市场经济。由此,人们似乎也可以看到,浙商银行上市伊始就告破发,这当中也确实不乏一些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如果在发行及上市时对市场环境因素有所考虑,避开不利因素集中出现的时点,那么也许还不至于这么快就破发。当然,话也要说回来,在当前市场的大格局下,这类股票的破发以及破净是大概率事件。 ! H) X4 ?+ w; R6 v7 p5 |8 v
从某种角度来说,浙商银行的快速破发以及渝农商行短期内破发,都可以视为一个现象级事件,企业在明知破发可能极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以较高的价格发行,乃至不顾及市场客观情况,固执地按既定计划安排发行与上市,这些明显有违市场经济原则的行为,仍然能够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并且引发了上市即破发的状况,难道不应该进行反思,并且促使各界来进行一场改革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