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0-30 20:00:00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证券时报:券商投资高收益背后的隐忧:又是一个证券公司的丰收季。但推动丰收的重要营收之一——投资收益,里面却有不少证券公司隐藏着需要警惕的风险。 截至10月29日晚,至少25家上市券商发布了三季度业绩,其中12家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净利润大涨,不外乎两个因素:一是去年同期净利润规模相对弱小,今年只需略高于正常,自然就 | ) [2 B6 N4 @( W8 I# z
# R1 I/ W9 n2 J% g0 s# W2 {; X $ ^0 c2 O2 v; r! Y+ S4 n" q
8 ?# ~$ y: k' D/ B
又是一个证券公司的丰收季。但推动丰收的重要营收之一——投资收益,里面却有不少证券公司隐藏着需要警惕的风险。
4 L5 R* v1 w$ z' F2 w* I, ?- }2 D
9 J! b4 M3 w- E# z 截至10月29日晚,至少25家上市券商发布了三季度业绩,其中12家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净利润大涨,不外乎两个因素:一是去年同期净利润规模相对弱小,今年只需略高于正常,自然就是大增;二是今年一些券商有业务的确取得了大突破,拉动了整个净利润大增。不管具体原因是什么,这些净利大增的上市券商中,投资收益的大幅增加几乎都是拉动净利润增加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或业务进项。
& Y7 r# z/ n& C( k4 E/ z! |* }' N' Z, i6 E% U; V6 ?/ r
在证券公司披露的净利润表中可看到,投资收益其实被划分成了两部分: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很好理解,就是金融资产收益得以实现了的收入,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已落袋为安的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则不同,它不仅牵涉到投资标的估值问题,而且一些与二级市场相关的投资标的,这种收益还是动态变化的。比如股票,风险也正是隐藏在这里。' t5 i5 }" Q' B# D" b2 h9 K
* I* R+ [3 E/ J8 R. ~
如果说券商自营投资是券商自发的,且在股票投资领域各家证券公司对风险、规模等控制得还相对平稳的话,那强制跟投则是无法回避的“对赌”,甚至牵扯到证券公司长期战略布局和短期业务规划。
7 F$ q0 _2 H! c: D* m0 @4 o
! l6 B: F* {- w; S2 I( w: `: Q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保荐券商强制跟投也同步推出,且锁定期长达24个月。科创板每一只新股,尤其是在2019年,初登科创板时无一不备受投资者追捧,股价翻几倍都是司空见惯。如果大涨一直能持续,持续到24个月后券商强制跟投解禁,那自然是最美的,问题是大多的科创板个股在大涨一阵后,股价都出现非常大幅度的下调。甚至不少科创板个股,在上市不到一两个月,股价直接破发了。跟投券商的账面收益,瞬间从大幅浮盈到浮亏。
6 d& g" Z. s/ _) v& C L; J5 C6 J' z4 W6 g. X
这里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在上市券商财报披露时,跟投科创板的项目正好处于股价高位,必然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高企,也会直接托高当期净利润。但随着后续资金的撤场,股价下调,甚至破发,又必然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迅速回落,前期高涨的净利润瞬间打回原形。投资者如果看不到这期间的变动,仅仅看着当期净利润规模,那必然会被误导。
, r- @- h! z. G/ E/ V
( Y) D7 {# P2 w5 H' z 这一点,从三季报中多家券商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原因说明”一栏可以看到,几乎都是写着“自营投资的证券估值变动影响”。这里除了真正自营盘投资证券账面浮盈浮亏变动外,很多一部分就是科创板项目保荐跟投项目,二级市场股价大涨或大跌所致。
, y& H, p6 ? F& {; v, G; n$ j8 R9 N* ^- b; t, l! ^6 u
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以来,科创板已发行新股120只。但今年这120只科创板新股中,截至10月29日破发的有3只,涨幅在0至10%的有7只,涨幅在10%至49%的有16只,涨幅在50%至100%的有37只,涨幅在100%以上的有57只。这么多的科创板次新股大涨必然托高投资收益,从而推升净利润规模;大涨后大跌的,又拉低投资收益,缩减着净利润规模。- v, m# b s! z! Z. N; @6 \/ j; C
+ J3 ]$ z0 j8 }% p! J' O 所以说,证券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增长背后的风险,真需警惕。
|
|